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历年阅读分析题及答案【精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历年阅读分析题及答案【精选】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00年4月

2004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凌叔华的短篇小说《绣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

1.围绕作品的主要线索“绣枕”,着重评析作品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和结构特点。

2.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五、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20分) 阅读巴金的散文《废园外》,并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

12016 2 81 42答:(1)主题: 通过对“我”走过一个废园,想起几天前敌机夫炸昆明,炸死园内一个

深闺少女的叙写,表达巴金对青春的留恋和赞美,对扼杀年轻生命的控诉,对日军暴行的抗议。(4分)(2)艺术特色: ①根据抒情的需要,以简洁的语言描写、记述。(3分) ②以“花”和“毁了的楼房”这两个对立的形象为抒情线索,通过“我”晚饭后出 去散步串连全文。(3分) ③“花”是青春、美好、生命的象征,“毁了楼房”是残败、废弃、死亡的象征, 两个形象放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3分) ④情感深厚真挚,富于感染力。(2分)

《绣枕》是凌淑华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文如其人,作品淡雅幽丽,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深闺小姐,她长时间地在家中默默地精心刺绣一对靠枕,完工后将其送给白总长,以便这位上层人物请客时为人赏识,纷纷来说亲。但绣枕送去的当晚,却被醉酒的客人吐脏踩坏,最终丢给家中的佣人。小说以此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闷心境,描绘了中产人家温顺女性的孤寂和忧郁的灵魂。

幽闭的闺阁是大小姐生活的全部空间,在那死寂闺房中,她恪守着传统的闺阁之道,企盼通过绣枕攀上一门好亲事,过上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她内心对幸福未来的憧憬与渴望是何等强烈,这一切全部融注在绣枕的动作上。“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为了“绣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都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她以为用全部心力做出精美无比的靠垫,送于白总长,人家会由此注意到做靠垫的人,以此与其二少爷成就美好的姻缘;就算这不能实现,“大家看了(靠垫),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 但大小姐内心这一热切渴望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精美的绣枕遭人唾弃变得肮脏、残缺不全的遭遇象征着大小姐备受冷落遭人蹂躏的悲惨命运。大小姐是孤独的,被抛弃的,处境悲凉,引发了读者对人物的同情与怜惜。小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1.叙事模式独特

从叙事角度看,作者采用纯客观叙事,始终与小说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动生色地叙述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态度。

从叙事结构上看,作者突破传统的情节结构,将大小姐富于戏剧性的经历通过两个场景“绣枕”和“看枕”呈现,极力淡化了情节。小说没有直接描写“大小姐”的情感和命运,

2003年

五、阅读分析题(本题20分)

40.阅读武桂芳的散文《怀远天的老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

(1)本文着重表现了父女之间纯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父亲深切的感

而重在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来刻画两个场景中人物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从而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遭遇的不幸,使读者产生悲悯之情。2.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作者善于细腻传神地刻画人物心理,如在“看枕”场景中,当弄脏的枕片摆在大小姐面前的时候,她“默默不语”,只是对着绣花片子出神,她想起夜里做过的梦,她从未经历过的娇羞,小姑娘的羡慕,女伴的嫉妒,她知道,那只是幻境,永远不愿再想它来缭乱心思。这体现了一个女性的温婉与柔顺,没有大喜和大悲,也没有叛逆和愤激,只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和感伤。

3.笔调清淡透逸,富于诗情画意整篇文章“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像刺绣的针脚那样繁密细致,凄艳幽婉。

12016 2 81 42激与思念。 (2)作品很好地把家庭的不幸、亲人的离散与国家、民族的灾难有机地结合

起来,使得情感的表现具有一定社会历史内涵。 (3)作品对父女亲情的表述时间跨度很长,这既真实地表现出“我”对父亲看似很“迂”、其实十分真切含蓄的关爱逐步理解的过程;也反映了“我”与父亲之间不断的情感积累,使得父女之情历经时间的浸渍沉淀而更加珍贵。 (4)作品对父亲形象的刻画,选取的都是身边细微之事,处处体现着作者细腻的艺术感觉,真实自然而意味隽永。 (5)作品的语言质朴单纯,平易朴素,虽素淡平实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所谓的“远天的老人”就是作者的父亲。文章写了“我”与父亲之间的四件事:我读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近,但父亲坚持每天接送我;\"一二八\"事变后,父亲依然接送我读书,但却多了愁容和皱纹;高中时一年立夏,父亲给我送茶叶蛋;我出嫁时父亲给我带上信封信纸。作者用几件很平常的小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教子甚严、爱子甚切,同时又历经沧桑,忧郁愤懑的父亲形象。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与思念。这份思念因纷飞的战火和艰难的时局而显得尤为沉重。

文章写在抗战时期,作者写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这些生活的点滴却折射出了时代氛围。战争不仅毁灭了财产,继之是亲人的死亡,生活由和谐、安静变为灰黯惨淡。父亲也由一个不喜言笑但平静淡然的人变得恐惶、忧郁、愤恨。所以说,这篇散文在表达对父亲的赞美与思念的同时,也谴责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的灾难。

艺术上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大段的抒情,但节制而生动的叙述却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此外,这篇散文细节的捕捉与表现也很成功,比如写父亲的表情:“在烟雾中的父亲的头常常低垂着,眼睛固定地死盯着地板,在沉思,额上添上了许多皱纹。”写父亲的语言“今天是立夏,我给你带来四个茶叶蛋,煮熟了的,别吃完,留二个明天当早餐,想想看,蛋要十四个铜板一个呢……”父亲的良苦用心:“一叠父亲惯用的红线条的中国信笺,红框子的信封,和几十张的五分邮票。”细节的运用不仅使父亲的形象更为丰满生动,而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005年7月

2005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鲁迅的散文《雪》,写一篇300-5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 (1)文章应包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评析。

(2)分析应联系作品实际,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王任叔的小说《河豚子》,结合作品实际,请就下列三个方面写成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1)简要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2)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3)简要说明人物心理刻画对体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王任叔《河豚子》原文)

12016 2 81 42反复品味了著名作家王永叔的一篇微型小说《河豚子》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它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是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微型小说。

这篇微型小说写了旧中国一家穷苦百姓迫于迫于生计,在走投无路之下寻求“解脱”而不得的故事。“爸爸”弄来一篮河豚子,试图以此了结一家老小的残生。当毒鱼下锅后,“爸爸”不忍目睹一家人被眼睁睁毒死的惨况,借故躲出家门。但他不晓得,一家老小为了与他共享锅中的“佳肴”,一直忍饥等到他回来。由于河豚子在锅里煮了整整一天,毒素已经消失了,当他无可奈何怀着同归于尽的悲痛心情吞食了这“毒物”后,却没有中毒而死,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小说开头主动寻死和结尾求死不得的巨大情节反差,折射出旧中国穷人欲生无路,欲死无门的悲惨境况。小说同时也写了穷苦百姓相亲相爱,互相扶持的朴质精神。

“爸爸”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他的角度展开叙述,细腻地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过程:首先他因穷困无奈弄回毒鱼的心理矛盾;接着写他看到妻儿的欢呼后不仅伤心而且充满恐怖;再次写他怕见全家中毒的惨象而外出;然后写他归途中心情的沉重和见到妻儿欢笑等待的意外;接着他不得不直面全家人食毒鱼而死的痛苦;最后写他面对求死不能的现实后更深的痛苦和无奈。总之,小说细腻地展示了这个父亲在悲剧中由痛苦、无奈到恐怖、绝望再到更加痛苦、无奈的心理全过程。

可以说,人物心理是这篇小说落笔的重点。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略去了不必要的情节交代,使叙述干净利落,而且可以使读者对人物的悲惨处境感同身受,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鲁迅这篇文章前面的“江南的雪”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充满童趣、美丽、和谐的画面,抒发了眷念故乡,回忆儿时的美好情怀;文章后面的“朔方的雪”是文章的中心部分,作者热情赞扬了朔方的雪的战斗精神,和对壮丽斗争的向往,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尚未明

2006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李广田的散文《他说:这是我的》,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述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原文)

12016 2 81 42确看到革命前途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雪》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作者采用铺衬的手法,首先对江南的雪景进行了描绘,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的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的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设下了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结成雪的不幸。作者赞江南的雪:蕴涵着\"青春的消息\",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了怀念与喜爱的感情。为了更真实地突出江南雪景的生机勃勃,在勾画了自然景物后,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是截然不同的,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描画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而;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写了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可以自然地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进行的种种不屈的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也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全文虽然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情绪,却掩盖不住其中闪现着的理想光芒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是一篇形象生动的说理性散文。文章语言朴实,却放射出思想的灵光,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从两方面来概括:

1. 批评狭隘的个人占有欲,提倡大众共享的集体意识

作品开头描述了作者身边的一件琐事:一个老朋友和其小儿子为抢夺一颗圆滑而光彩的石子发生了纷争,后来做父亲的还是将石子送还了儿子,并告诉他家中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属于儿子的,儿子于是不要了,开始和父亲相互推让石子。接着又讲述了一个在星空下,儿子向父亲索要星星的故事。这实际阐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关于人的占有私欲的辨证观:将外物占为己有实际上会破坏事物的美丽,这样的占有也就没有价值;只有与他人共享,美好之物既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一如文中的父亲对想要星星的儿子说:“你不必一定要它,它本来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别人的,你几时要看它,它就向你闪眼睛······一颗石子,最好看也还是在流水底下。萤火虫飞在夜空里的最美丽,拿在手里就不行了。”

2. 针砭时弊,将锋芒指向古代帝王和今之“为民父母”者,抨击了反动统治着的自私、残暴与专横

作品在讲述了老朋友父子间的故事后,转而将小孩与“大人”进行对比:当小孩认识到一切都是他的了,于是一切也都不要了,让一切有个性,有自由。而“大人”年纪大了,世故深了,不会像小孩那样,即便是拥有极其宽大土地的古代帝王,他们也永远会是自私而

2007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陈衡哲的小说《老夫妻》,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残暴地榨取无地者的劳力,压迫他们的灵魂。然而,思想是无法禁锢的,广大的劳苦大众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历史在代代更替,统治者们必在那种占有一切的残暴与专横中自取灭亡。作品结句“我也想到今之‘为民父母’者”,是作者针对自己当时所处的现实,既婉转又明确地抨击了当时的反动统治者。作品主要的艺术特色有:1.以小见大,由近及远

作品由身边琐事着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后引入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针砭时弊,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与社会意义。2.将叙述、想象、说理融为一体

本文为说理性散文,旨在说理,却以形象生动的叙事入手,将叙述、说理和作者的想象融为一体。

3.语言平实质朴

文章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言近旨远,读来通俗易懂。

12016 2 81 42陈衡哲的这篇小说选取了一对老夫妻最日常的生活片段,写夫妻二人为了一些琐事而互相

抱怨,就在这对夫妻的怄气的时候,邻居寡妇的来访提醒了他们什么,在意识到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吵闹还是不满,都是一种幸福,温馨的回忆,传达出夫妻之间的温情其实并未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生活中被磨蚀。

小说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截取了生活中最简单朴素的片段,妻子为了一块鸡蛋糕而埋怨丈夫,丈夫则抱怨自己不得休息,而妻子更为自己多年来默默地付出辛苦劳累的家庭服务而不满。这种场面在家庭生活中避免不了,这似乎是婚姻家庭的常态。然而关键的是这些烦恼的生活后面的真谛是由邻居寡妇一语道破,并使得夫妻矛盾得到了化解,这是非常简短而普通的一句话劝慰:“好了好了,华伦太太,我丈夫没有死的时候,我也常常如此。现在我想起从前我们两口儿呕气的情形,觉得已经和在天上一样,更不要说起我们说笑快乐的情形了。”即便生活多么繁琐、家务如何沉重,能够长相厮守就是一种幸福。

通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富有生活气息。抓住人物的特点,语言生动。如老太太的唠叨和抱怨:“我自从嫁了这个亨利华伦,简直可以说没有休息过一天。一家八口,烧洗缝补,哪一件不是我一人做的?’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他们也不要我了…”家庭主妇的愤怒不满溢于言表。而也是通过对话我们看到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在寡妇走后,老夫妻的对话平常而温馨,老太公首先息事宁人:“爱娜,我们该用晚餐了。”老太婆:“阿呀!你的鞋袜都湿了,还不快去换掉,当心明天又要生病。”充满了关切。最后还捧出为丈夫准备的点心,

那深藏着他们年青时候的浪漫的时刻重新激荡在他们心中。

有时候生活中的爱,就是如此平常琐碎而又温馨甜蜜。

第一节,诗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第二节“我”向祖国表白自己的心迹,虽然外表有些卤莽,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希望不要被祖国嫌弃。接着,写“我”的重生: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结尾与开头形成复唱,是诗人爱国主义感情的凝聚点。

《炉中煤》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这首诗就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想“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12016 2 81 422007年7月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结合作品实际,就下列两个方面写一篇600-1000字的短文。(1)诗歌的主旨。(2)诗歌的艺术特色。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本诗把祖国比做“女郎”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精华做为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

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008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冯雪峰的散文《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本诗每节以“啊,我年轻的女郎”领起,从不同侧面倾诉,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四节,每行三顿,一韵到底,在形式上统一、完整、和谐

2008年7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39.结合作品,试析觉新形象及其形象意义。

(附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原文)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周作人的散文《故乡的野菜》,结合作品实际,请就下列两个方面写成600—1000字

的短文。(1)作品的主题思想;(2)散文的艺术特色。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这篇文章通过写一个父亲失去了两个富有英雄气概的儿子: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坚强、勇敢、尽职,而且富于冒险精神。二儿子是一个不知道辛苦和疲劳的、力气比一般伙伴都更大的壮健的矿工,又很诚实和守信义,乐意帮助伙伴和朋友。这样两个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不幸英年早逝,然而他们的牺牲却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也让父亲感到骄傲。但为了不再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父亲决定将小儿子培养成了一无所长的没出息的懦夫,然而当真正面对这样一个又懦弱又自私而真的一无用处的儿子时,父亲极度痛苦和憎恨。是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长度。这样一个废物,一个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故事寓意深长,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然老人教育小儿子失败的事例,也启迪人们: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家庭应怎么样教育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

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老人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经历和结果的记叙,将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勇敢坚强利人和三儿子的懦弱无用自私相对照,也通过父亲对前二者的爱与伤痛和对后者的厌恨与可怜的不同的态度,赞扬了坚强、勇敢、尽职不自私的精神,否定了自私自利、懦弱无用。

这是一篇极富寓意的故事,文字简洁,爱憎分明。

作者对老人的不幸既充满了同情但对他的错误也有批评。

12016 2 81 421 《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人小品散文的名篇之一,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一幅

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文章的开头极力申述对故乡并无特别的情份,是一个“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周作人的这种极力的淡化感情的做法,其根本就在于他的审美标准,表现在文学上就是“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也体现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从作品来看,文中并非无情,相反地常常是有有一种情切温暖

2 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周作人是富有的,他的知识不仅在于丰富的书本知识,更在于他丰富的生活常识。文中不仅介绍了故乡三种野菜,更介绍了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所以文中表达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了,而是一种吃的文化,是“吃文化”背后的故乡的风俗和内在的文化含义。实现了野趣和雅趣的结合

2009年7月

12016 2 81 42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阅读鲁迅的散文《雪》,结合作品,写一篇600—800字的文学评论。要求:(1)紧紧围绕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009年4月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20分)

40.阅读夬庵的小说《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1)文章应包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论析。

(2)分析应联系作品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答:主题:作品以一个十四岁女孩在其父亲王举人的逼迫下,以“绝粒”手段结束生命为未婚夫殉节的残酷故事,揭露与控诉了封建礼数的惨无人道和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凶残狠毒与灭绝人性。(6分) 艺术特点: ① 作品运用写实的创作手法,真实地描述了一个无辜女孩被封建贞节观念迫害致死的过程,令人发指。(4分) ② 王举人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典型,为了光宗耀祖与自家的风光,不惜虐杀自己的花季女儿,他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的愚昧让人痛心,他的凶狠又让人痛恨。在他虐杀女儿的行动中,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禽兽不如的吃人本质。(4分) ③ 作品主要运用白描与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王举人的思想行为又是在与他夫人的对比中表现,更突出了他违背人性的麻木与冷酷。(3分) ④ 县长虽然只在篇末出场,没有正面描写,但实际上一直是这一悲剧的幕后鼓吹者与支持者,作品以此揭示了反动当局以封建礼教毒害人民维护统治的罪恶本质。

3 此外,本文将民谣童谚、中外典故不露痕迹的将其点缀在短小的篇幅中,语言简洁,联想丰富,选材从平凡琐碎处着手,加之作者心境的平和冲淡,使本文显出周作人小品文一贯的平和冲淡的风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