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6)

来源:华佗健康网
乘法分配律

一、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隶属于“数与运算”版块,在上海版教材中安排于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本教学内容的前续知识有:几个几加减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等。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后续知识有: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方程部分的部分计算运用等;在中学阶段乘法分配律将应用于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技能中。因此,本教学内容的定位为——从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向理解乘法分配律、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能有意识地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等的重要转折点。

本教学内容在教材设计中是以学生熟悉的面积变化及匹配的示意图的形式呈现,这将成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尚未达到理解的水平,特别是从具体案例到抽象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验尚未完整体现。四年级作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有一定数学阅读能力,主题明确、动态丰富的微课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微课前置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变革,也将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为小组合作分享提供可能。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正面临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的关键期,以形助数、以数促形的双向联想理解,将会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2.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使计算简便”等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前置主动学习、课中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经历体验、例举、归

纳概括的过程,对数学的不完全归纳法有初步体验,同时提升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

2. 利用并增补部分教材内容,通过以形助数、以数促形的双向联想理解,促成数形结合思想的培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聚焦静心阅读、主动思考归纳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分享中养成认知倾听、借鉴分享等主动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例归纳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从教材出发,基于生本分析等方面的思考,提出的本节课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1.知识与技能维度

本维度的目标定位是基于学生知识的逻辑起点,把之前较为零散、感悟为主的知识上升为对乘法分配律内涵本质的理解,并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主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维度

脑科学研究表明,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把“数形结合——乘法分配律”微课的学习安排在课前,使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场所、时间、重复学习的次数等学习方式。

我们为学生提供导学单,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数形结合——乘法分配律”微课内容的“导航地图”,学生课前的自学为课中小组互动交流等提供铺垫,促进学生认知水平(阅读、表达)的提升。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我们以“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数形双向联想的方式体验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大脑具有社会性需求,学习伙伴是学习环境中最好的资源之一。因此,小

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社交和学习反馈的途径。学生在组内的交流、倾听、不同水平学生之间可以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主动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对接【知识与技能】

教学任务设计

1.学生借助区微课平台,观看“专题微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容、课——乘法分配律”,完成导学单(详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课前微课学习

见附件1)

【设计意图】专题微课前置学习,并以导学单的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方

1.通过微课前置主动学习、向与平台,为课中的充分研讨提供时间课中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经历体验、例举、归纳概括的过程,对数学的不完全归纳法有初步体验,同时提升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聚焦静心阅读、主动思考归纳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分享中养成认知倾听、借鉴分享等主动学习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

环节一:数形联通,初步感知及空间上的准备。

2.教师根据学生“专题微课”的学习反馈情况异质分组(拟定每组4人,由组员推选召集人、汇报人)

【设计意图】异质分组的形式将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需求进行有效的同伴互助学习,差异性的教学资源也为课中的充分研讨提供资源。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容、1.以形助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交流“导学单”的第一个问题: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彩纸的面积有多大

2.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使计算简便”等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中互动交流

吗?2.见数思形

交流“导学单”的第二个问题: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4×(6+4)

1.通过微课前置主动学习、=4×6+4×4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课中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经历体验、例举、归纳概括的过程,对数学的不完全归纳法有初步体验,同时提升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是以形助数,通过图形帮助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第二个问题是从数到形,通过数形双向联通的方式,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环节二:联系实际,促进理解1.联系生活

2. 利用并增补部分教材内交流“导学单”的第三个问题:容,通过以形助数、以数促形的双向联想理解,促成数形结合思想的培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聚焦静心阅读、主动思考归纳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分享中养成认知倾听、借鉴分享等主动学习的品质。

你能学着视频里的样子,也举出一个生活的例子,并尝试列式计算吗?2.归纳小结

(1)这些等式,我们先竖着看一看左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再竖着看看右边的呢?

(2)追问: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你的发现呢?并板书“乘法分配律”(如果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有困难,可以阅读课本P65)

(3)提问:你能说说这段文字与字母式之间的有什么关联吗?

【设计意图】我们从培养学生数学表达、阅读的角度出发,预设了这些提问和追问。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概括的表达出乘法分配律。学生可以通过做标识等方法,建立文字与字母式之间的联系,培养数学阅读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运用乘法分配律填空(10+7)×6=___×6+___×68×(6+125)=8×___+8×___52×11+11×48=(____+____)×112.抢答: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多少?8×(6+125)=8×6+8×125(685+315)×93=685×93+315×9352×11+11×48=(52+48)×11交流:你是愿意用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计算结果,为什么?3.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解答(1)6×(4-1)= (2)6×(4+3+2)= 你写出等式的右边部分吗?

你能用画图或举例的方法说说这个等式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第一、二两题是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巧算。第三题是学生在用画图,情景描述等方法解释乘法分配律变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1.根据各自学习情况,按需观看“专题微课”

2.完成练习册P64、65

课后跟进学习

【设计意图按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倡导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定位思考,为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再次观看“专题微课”的机会,为弥补学习差异提供保障】

附件1:

“乘法分配律”导学单

班级 姓名

(观看“专题微课”视频一后,请尝试回答下列问题)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彩纸的面积有多大吗?解法一: 解法二:

答:这张彩纸的面积是 答:这张彩纸的面积是

(观看“专题微课”视频二后,请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4×(6+4)=4×6+4×4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观看“专题微课”视频三后,请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学着视频里的样子,也举出一个生活的例子,并尝试用算式表示吗?

附件2:板书设计

图形 算式

6厘米3厘米

6×(3+1)=6×3+6×1

1厘米

6厘米 4厘米

4×(6+4)=4×6+4×4

4厘米

(学生说出的算式若干)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