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28卷第4期 Vo1.28,No.4 广西农学报 2013年8月 August,2013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 杨国平 毛顺华 (1.灵川县潭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桂林市541208;2.灵川县农业局,广西桂林市541200) 摘要:为探讨不同油菜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选取每667m 种植6000株、8000株、10000株、12000株及14000株的 密度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保证基本苗数,增加开花数量,提高结荚率,能够获得较高 产量,以每667m2种植8000—10000株油菜产量最高。 关键词:油菜;种植密度;产量;影响;试验 中图分类号:¥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08—03 The experiment for impact of different rape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s Yang Guo-ping Mao Shun-hua2 (1.Tanxia Township agro-technique extension service station of Lingchuan County,Guilin, Guangxi 541208,China;2.Agriculture bureau of Lingchuan County,Guilin,Guangxi 5412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ape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s,the planting den— sities of 6000,8Oo0,10000,12000 and 14000 seedlings per 667m were chosen in an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rational planting density with ensured basic seedling,increased flowering,and higher podding rate can achieve higher yield,among them,the density of 8000-10000 seedlings per 667m can achieve highest yield. Key words:Rape;planting density;yield;impact;experiment 油菜是肥油兼用作物,种植油菜既可做绿肥,也可以收获油菜籽,同时可为旅游农业增添光彩,促进农民 增收。推广油菜种植是一项适合灵川县潭下镇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产量有着密 切影响。为提高油菜种植产量,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在灵川县潭下镇潭下村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 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保证基本苗数,增加开花数量,提高结荚率,能够获得较 高产量。由此建议,应改变潭下镇冬种油菜高密度种植、轻管理的粗放种植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灵川县潭下镇潭下村19队周立双田块,面积为933m2,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晚稻。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油菜中双10号。供试肥料为四季发硫酸钾复合肥料(总养分/>45%,N:P:K=15:15:15,湖北 茂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尿素(N≥46.3%,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_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A处理为6000株,种植规格为25em ̄44.4cm;B处理为8000株,种植规格为25cm ̄ 收稿日期:2013—06-03 收回日期:2013—06—15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粮油高产创建项目(桂农业发[2012152号)。 第一作者简介:杨国平,男,1975年生,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4期 杨国平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 9 33.3era;C处理为10000株,种植规格为25em ̄26.7em;D理为12000株,种植规格为25em ̄22.2em;CK处理 为14000株,是潭下镇一般种植规格,为25cm ̄19.0em;四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0个小区,每个小区长 7.5m,宽4m,面积30m2,小区间开30em的排水沟作分隔。每小区开两畦,每畦含沟宽2m,长7.5m,种植株数 分别为:A处理270株,B处理360株,c处理450株,D处理540株,CK处理630株。除种植密度不同外,其 它田间管理水平一致。 1-4田间管理 苗床靠近水源,是试验田附近的田块,质地疏松肥沃,播种前旋耕机旋耕,精耕细作,拨出杂草,士壤细 碎;床面宽1.2m,面积为250m ,每667m ̄施腐熟猪粪1500kg,45%含硫复合肥20kg,尿素5kg,硼砂lkg,结合 旋耕后作畦分层施下。2012年10月17日播种,播种前撒施毒死蜱颗粒剂,预防地下害虫危害。播种后保持 苗床湿润,利于油菜籽萌发、出苗。齐苗后间去过密幼苗,三叶期定苗,达到苗匀苗壮,看苗施肥,每667m 可 追施尿素5kg;在五叶期每667m 用30~50g多效唑进行化学调控,培育壮苗。 移栽前,每667m 大田施农家肥1000kg,含硫复合肥35kg,硼砂lkg,在旋耕前撒入作底肥。整好畦后为 控制移栽后杂草生长,每667m 用95%乙草胺50ml兑水50kg喷施畦面进行芽前除草,畦面保持湿润。及时 浇足定根水,移栽后及早查苗补缺、中耕培土、疏松土壤,以促发新根。 油菜移栽后7—10d每667m。施5kg尿素;发棵肥施尿素10kg;苔肥施尿素15kg。冬季干旱时,及时灌水, 灌水量以1d内完全干涸不积水为宜。春天因雨水较多,田间水沟要排灌方便,做到雨停后田间无积水。及时 中耕除草,防止杂草抢夺养分。 油菜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蚜虫、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在苗期、蕾薹期分别用药一次,可用多菌灵、吡虫 啉、康宽、哒螨灵等防治。 适宜收获时间约在油菜终花后30d左右。以全田有2/3角果呈黄绿色,主轴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 有1/3角果显绿色时收获。试验田收割时间为4月16日。 1.5调查方法 每小区单独收割晒干称重,收获时,每小区五点取样法,每点取2株,共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考查一次 有效分枝数、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计算平均值,并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A处理中由于种植密度较稀,使个体得到较充分生长,平均每株角果数336.65荚, 平均每荚有14.20粒,一次有效分枝7.30个,但是基本苗较少,导致平均产量最低;在B处理中,平均每株角 果数330.23荚,平均每荚有13.58粒,一次有效分枝6.8个,平均产量列第2;在c处理中,平均每株角果数 303.95荚,平均每荚有12.1O粒,一次有效分枝6.8个,平均产量列第1;在D处理中,平均每株角果数254.95 荚,平均每荚有11.20粒,一次有效分枝6.5个,平均产量列第3;在CK处理中,平均每株角果数223.38荚, 平均每荚有10.33粒,一次有效分枝6.2个,平均产量列第4。从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可以看出,每667m 种植 8000—10000株,每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每株角果数、每荚粒数得到协调发展,在该试验中获得较高产量。 表1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结果记录表 10 广西农学报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每667m2种植8000-10000株产量差异不明显,与每667m2种植12000株、14000株 及6000株产量差异极显著。 表2各处理产量比较 注:表中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各处理平均产量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O1和0.05差异显著水平。 2.2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得出,油菜种植较稀时,单株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数及平均每株角果数较多,而种植密度较 大时,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数及平均每株角果数形成较少,影响产量构成因素。在潭下镇冬种油菜,按8000- 10000株/667m 的规格,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收获较高产量。 由于本次试验期间雨水充足以及肥料施用未达到较高水平,各处理产量受到一定影响,每667m 种植 8000—10000株的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上接第7页) 势强,杆较粗,抗病性中等,分枝较少,产量不稳定,抗倒伏性抗病性均差,不耐肥,综合性状不如对照种种,不 宜推广应用。 3结论 3.1参加本周期区试的华夏6号、桂345比对照种桂夏1号增产,综合性状良好,适应范围广,这两个品种直 接通过广西区试。桂319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为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仅为1.5%和O.2%,而且 该品种为黑豆品种,鉴于广西目前没有大面积推广的黑豆品种,经过讨论认为该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通 过广西区试。以上三个品种均适合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3.2华夏2号、华夏5号和桂0352—1三个品种经两年两造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减产8.0%以上,退出生产试 验,予以淘汰,不宜推广应用;桂346虽然增产,但增产不多,且该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差,又没有很突出的优 点,退出生产试验,不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江,韦清源,陈渊.广西第七周期夏大豆区试品种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4,35(4):321—322. [2]韦清源.梁江。陈渊.广西第八周期夏大豆区试报告[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S1):25—26. [3]汤复跃,陈渊,梁江,等.广西第九周期夏大豆区试报告[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6):639—6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