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术数理论探析
2008第十卷第二期.Vo1.10 No.2 变的错综关系。由于儒家的历史地位——可以视为 是一种历史偶然性的选择一《易经》被推崇为中国文 化的源头.因此,在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中历代不乏有 人体进行分类,还可能对于陶弘景在《辅行诀脏腑用 药法要》中药物分类方法产生过重要启发.明代高鼓 峰的二十五种方剂和主证看来也是这一思想在内科 学简化过程中的延续。总之,这些有益的尝试都是来 源于对于《内经》时期术数思想的一种继承和深化, 它借助原始理论形态的骨架生长出了新的结构。 3. 医易同源的解读。明代医家张景岳的研究工作被认 为是这一努力的巅峰。虽然现有的文献资料不能充 分证明《易传》和《内经》之间的时间先后,但是,仍然 可以负责地说:《内经》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阴阳 是同中有异。所谓的同,乃是公用一套术语;所谓的 异,乃是《内经》所处理的对象相对局限。 一六律是从传统天文律历中移植到中医学的另外 个重要术数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中,律学 2.垂一堑 和历法是一个融会交通的体系。从《史记》当中开创 个普遍的看法是《尚书・洪范》的五行学说对 的这个传统在后世一直延续。六律的理论在《内经》 中的表现就是构造了“三阴三阳”和“十二经脉”系 现有的中医理论具有源头基因式的影响。五行之所 以成为重要范畴,最关键的就是五行的基本结构和 相互关系为藏象学说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架构.后者 在《内经》以后的学术发展变化中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但是仅仅在很少领域内进行了调整。乃至考虑明代 命门学说的兴起,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学术的稳定 性。五行的循环结构和稳态系统特征对于疾病的传 变规律进行了微妙的阐释.这些方面的理论成功导 致了一些机械的套用。为了满足理论连贯性的需要, 中医藏象学甚至要牺牲掉一些医学事实来吻合五行 的结构,这个现象一直到西学东渐才得以显现:比 统。《灵枢》在多处体现了这样的思想,然而遗憾的是 它在《灵枢》里的理论地位和后世医学家对此的关注 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应当提出:六律的哲学意蕴在于“一分为三”。因 此,对《太玄》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阴阳三 分。这个汉代早期的易学著作开创了术数之中的“数 学”研究风气。虽然这里的“数学”和今天的自然科 学的数学具有类似的学术地位,但是内容相去很多。 《内经》的阴阳三分和《太玄》的思想也许具有共同 的思想根源.有趣的是这一共同起源仍然被认为是 如,心脑主神明之争,等。 医学史的研究表明.在汉代早期的社会生活中, 五行学说由于政治因素而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备 《易》。 再次推崇《易》的地位似无必要,但是“六律”似乎 为自己的学科交叉属性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一当代中国 音乐律学理论研究对传统律学与方术结合的做法提出 了批评,在医学、兵学和其他领域内,六律也没有受到 受重视,在此期间成熟发展的《素问》医学思想不能不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从《素问》的前面几卷中能够找到 很多说明上述观点的文字。此后的2000年历史中,一 汉以后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作为术数底层规律,六律的 重要性在现代经络学的研究中几乎遭到完全的抛弃, 这实在是对于一个重要理论范畴的不公正处理。 个稳定的理论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应变医学实践动态 的变化?在理论奠基的早期文献中,中医的各家学说 为后世理论发展的多样性准备了足够的分生部位。 五行理论需要用结合六律对研究对象进行细 分,这表现在《灵枢・五音无味》中的例证。此外,为了 贯彻理论的统一性,五行理论需要对复杂情态进行 对于六律理论举重若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我们 对于一些新出土文献的解读。比如,很多人认为十二 脉的源头是十一脉。一个正确对待例如像马王堆等 出土简帛文献的态度就是不能把历史的偶然性过度 夸大。准确地说,“十一脉”的理论形态所具有的历史 精细化衡量,这就是对五行的再分进行理论解释,表 现在《内经》中五行学说的一个理论亚型就是《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所展示的理论构造模式。这个在五行 意义可能未必有如我们一厢情愿的高估。而六律学 说的十二脉理论形态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 比“十一脉”体系更加优越。 中再分五行的相似形的划分方法不但启发中医学对 106[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wine and Materia Medw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 4. 置 l\ 十周年模式在时间层面成功地解决了北半球中纬度 这个本质是八卦的宇宙模式,在汉代及其以后 的术数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灵枢・九宫八 风》和《岁露》中的描述,无疑体现了这些文字和汉代 学术之间的关系。当时经学和纬学都主张构造一个 地区运气变化的规律,但是在南半球或者高低纬度 地区的变通至今尚未得到妥善地阐释。这个地理学 上的失败尤其无法满足中医学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 各地区同一时间截面的气象解释。由此不难发现, 《内经》本身对于医学地理学的构建可以说是不足 的.这种虚弱或者叫做不完备可以说是它试图成为 天人同构的庞大体系,而《易》就正好启发并满足了 这种愿望。《内经》中的这两篇文字,就是这种宇宙模 式和医学、占卜的糅合。观察《内经》之后有关八风的 医学思想发展.可以看出这个体系的致命缺陷是不 能完成理、法、方、药的连贯性,从面淹没于《素问》中 的《风论》系统一后者的本质就是五行一因为后者在操 宏大体系的硬伤。 对比藏医学天文历算的有关阐释可以知道,运 气在历法上的缺陷是的确存在的这种不足为我们中 医学自己理解运气的准确预见性给出了提示一我们 不必为自己失误过多寻找内在因素一理论本身的可 作层面最终可以解决治疗药物的理论解释。 九宫八风模式对于藏象的解释可以说是失败的, 虽然窦汉卿后来利用同样的结构创造了“灵龟八法”的 取穴理论.但是这种方法不久就遭到了针灸学界的冷 能存在的缺陷是重要的外因。这些问题非常需要比 较医学的研究来真正地深化,了解藏医历算学对于 中医理论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必须承认:运气理论过于庞杂艰深,对于中医理 遇。在结合卫气循行的临床的事实中,窦的范式遭到了 可能是来自实践的挑战而日趋衰落。这和《九宫八风》 篇中对于藏象的尝试性具有类似的学术发展轨迹。 九宫八风学说无疑在唐以后的运气系统中占有 论来说,这是个非常令人畏惧的理论领域。王冰后来 的《玄珠密语》和《天元玉册》非但没有把问题简化, 反而引入更加“八司九室”[21推算法等,充分展示了这 一重要地位。《玄珠密语》和《天元玉册》的推算方法显 然是有力的佐证。但是,《灵枢》中有关藏象的理论显 然是不够成熟的,这一理论在后来的萎缩证实了这 一理论和遁甲之间的错综关系。时至今日,这个复杂 精密的术数体系仍然是一个理论研究难点。 缺陷的严重性。从这样的一个侧面,不难理解,理 5.运气干支 三、术数的方法和意义 若以中国传统的学术来看,术数实乃《易》之流 论的内部统一性的体系有多么重要1 变。但是由于它具有的数学规律,发源于《易经》的术 数学,在中国文化的体系中,和数学、逻辑、哲学在西 方文化中的学术地位是非常相似的。它的主要学术 思想在于构造一个象、数、理统一的解释和运算系 运气自从其进入《内经》体系就受到高度的关 注,其所具有的六十甲子结构被评价为是综合五音 和六律的优势。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对六十年周期 的宇宙环境的阴阳属性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模型。 一统,完成了构造这个包罗万象的庞大体系之后.一切 自然和人文现象根据自己的时空属性在此框架内进 行细致的推算以得出结果.用此计算结果以判断和 些研究揭示了这个模型的根源在于自然界天体的 运动变化一或者说,它具有高度的天文学背景一而 结合人体藏象经络方面,这个理论也非常成熟。正如 预测情态的发展趋势。面医学的对象一一人体的生命 过程不过是这个巨系统的一部分。术数可以说是包 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 中医学形成的早期,这种世界观决定了我们采取术 数作为理论的底层去理解生命现象。 运气理论在早期历史的学术地位一样.今日仍然赋 予运气以重要地位面实际上很少有中医的工作者在 严谨地使用这个理论,一些研究者牵强附会的解释 也往往在中医同行间遭到批评。 这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在现实中的冷遇说明了作 为理论它自身存在很多弱点。应该说.干支甲子的六 基于对《内经》某些细节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 在中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一些原来并非重要的学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1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第十卷第二期-kVo1.10 No.2 说由于某些历史偶然性获得学术的主导权,但是实 术数的世界观所支撑的中医理论大厦需要我们 际的生命规律并未如理论所规定的机械、呆板。明确 对其理论构架进行深入理解,前辈中医学家大都在 地说,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前《内经》时代的医学理论 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遗憾的是.这种学术素养必须 是多样性的.五行学说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多种术数 从其他中国传统学科中获得,比如天文、地理、算学。 理论在共同参与构建医学体系解释生命现象。中医 民国以前的中医大家几乎都是通晓经学.然后遍学 学的理论在《内经》时代就是一个各家学说争鸣的时 天文、地理、音律等。从这个历史传统来分析当今的 代,多态性的共存和五行理论的主导,是两千年以来 中医学困境.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的学习会真正有 的真实学术传统。 助于理解中医之道。 五行理论影响的藏象学说在中医学的内部具有 的优势和缺点应该引起我们全面的认识.才能有助 参考文献 于我们的理论构建。也就是说.在术数的范式内.我 1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260. 们如何认识藏象更加合理.甚至说,跳出术数的体 2张登本,孙理军.王冰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系,如何构造今天的医学理论?这些问题的前提.都 2006,571. 需要我们了解、认知术数理论。 The Shushu Theory in Inner Canon of Huangdi Wu Xinming (Institute ofBasic Theory,China Academy fo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litng 100070,China) The Shushu world outlook makes a core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y.Study of the outlook,and associated further innovations would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in parts of the Shushu theory in 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including Yinyang,Wuxing,Liulv,Jiugongbafeng,and Ganzhi.As a Core prin— ciple,the Shushu theory has left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TCM,theory,Shushu (责任编辑:张述庆,责任译审:邹春申) (Continued from Page 104) Bolt Effect on Quality and Yield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Roots ’ Sun Hui,Sun Xiaolan,Meng Xiangcai Wang Xijun (Heilongiinag University foChiense Medicien,Harbin 150040) We studied the variations of both quality and yield of bolting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roots in different prepara— tion phases.Roots diameter,fresh/dry weight ratio,and unit weigh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bolted plants and an— bolted plants,and four diferent chromes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HPLC.We found that the bolted plants did not have an increased diameter of roots in the development phase,though with a noticeably reduced fresh/dry weight ratio and unit weight.The chromes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s did not show a decline.It is apparent that bolting does not affect the quality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roots,though with a reduced yield. Keywords: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bolting,chromes,quality,yield (责任编辑:张述庆,责任译审:邹春申) 108[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Traditiond Chinese Medicicn and Materfit Medic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