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促进村级组织建设和年轻干部锻炼情况工作汇报材料

来源:华佗健康网
加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促进村级

组织建设和年轻干部锻炼情况

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各位领导:

根据州委的安排部署,20XX年选派州县乡干部到我县109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帮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工作。总体上看,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在稳定农村、缓解和化解矛盾,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政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加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促进村级组织建设和年轻干部锻炼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严格纪律

根据州委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召开了州县乡挂职锻炼干部到村任职动员和培训会。要求各选派干部认真按照“六个一”(即: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争取一个好项目,帮助带出一支好队伍,帮扶一户贫困户,探索一条好的致富路子,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转变作风,充分利用联点部门资源优势和自身学识能力,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做好发展生产、带领致富、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选派的109名州县乡机关干部和科

级后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主动与所在乡镇党委和所在村党支部“两委”班子成员见面,不断加强协调联系,大多数干部在规定时间内进村入户,主动承担各行政村的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所在乡镇党委请销假等各项规章制度,有力的推动了农牧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对未及时到位的选派干部通过打电话、向派出单位通报等形式,督促及时到位开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日常管理,严格年度考核

一是对州县乡选派的挂职锻炼干部实行原单位和乡镇党委双重管理,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各乡镇党委认真按照“一季度一报告、一年度一考核、两年度一鉴定”的规定,与本乡镇干部一视同仁,严要求、严管理、严监督。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大胆地交任务,压担子,并为任职干部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确保选派的州县乡机关干部任务明确、职责清晰,使各村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同时,要求他们撰写“民情日记”和“工作日记”,由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审阅,并提出意见建议。派出单位领导及时听取派出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开展情况,杜绝了脱岗、离岗和与原单位严重脱节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年度考核时,通过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将选派干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群众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考核,并形成书面材料,由村“两委”、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至组织人事部门,并归入干部个人档案中,作为今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指导支持,严格督促检查

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及时跟踪了解选派干部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一些适合任职村的项目加大了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地支持派出干部开展工作,并积极配合乡镇党委及时对在工作中出现的纰漏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形成了“干部驻村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期间,州政府办、州民政局和州统计局等单位多方协调,部门联动,对所联点的村以解决办公经费、面粉、科技书籍和慰问困难群众以及项目倾斜等多种形式支持下派干部放手、大胆开展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根据各乡镇党委汇总统计的结果和选派干部报送的工作汇报情况看,大多数选派干部都严格按照规定的到位时间和工作职责及有关要求,认真履行“五个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立足村情社情,主动沉下去、静下心来开展各项工作。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走访、查阅档案资料和撰写“民情日记”、“工作日记”等形式积极开展工作。两年内共召开各类群众会议1500余次,入户走访2万余户,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800余次,召开党员会议300余次,撰写调研文章218篇。二是选派干部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和其他渠道,牵线搭桥,积极争取项目和帮助农牧民寻找增收路子,对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和农牧民增收

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农牧系统下派的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指导农牧民群众广泛开展科学种养殖业,积极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政法系统下派的干部以案说法,结合各村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文化系下派干部以不同形式积极引导农牧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卫生系统下派干部积极联系协调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三是选派干部经常性与结对单位沟通,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如:州公安局下派干部为阴田乡下阴田村70多户新迁户解决了生活用电问题,协调落实了500亩河滩地灌溉分支渠建设;选派到麻莲乡中麻莲村的麻莲乡干部以“三议一表决”制度落实危房改造5户,并从省林业局联系协调该村退耕还林网围栏3000米;选派到阴田乡大沟口村和大沟脑村的干部协同乡党委积极与省州民政部门联系,争取解决了该乡两村172户村民房屋虫害造成的危房改造项目。

(二)转变了作风,提高了素质,树立了良好形象 选派干部在任职期间,与基层干部和党员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经过两年的基层锻炼,在干部自身以及农牧区工作和干部工作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一方面,任职干部到农牧区服务,深入群众,熟悉农牧区,增进了与农牧民群众的感情,转变了作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截止目前,州、县组织人事部门根据下派干部在任职村的表现和年度考

核情况, 提拔任用29名优秀选派干部为副科级领导干部,2名优秀选派干部给予了主任科员待遇,2名优秀选派干部给予了副处级待遇;另一方面,通过下派锻炼,使选派干部汲取了群众智慧,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并不断成长,成为了熟悉农村工作、善做群众工作,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

三、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在所在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选派干部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工作不到位,投入的精力不多,存在临时应付思想和走过场现象。二是有些选派干部对党在农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研究不够,缺乏农牧区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干、干不了、不敢干”的问题。三是个别派出单位借口工作忙,对选派干部工作支持不够,使选派干部难于保证驻村时间。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认真按照“一季度一报告、一年一考核和两年一鉴定”的要求,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加强跟踪管理,制定详实的考勤考评等各项制度,保证驻村时间。同时,制定完善“双述双评”工作制度,细化量化考评机制,并把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表现反馈到所在单位,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和农牧

区群众不认可的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进行谈话,并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二是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针对下派干部忙于村务工作,放松学习的情况,县委和乡镇党委要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下派干部以不同形式开展学习培训工作,让选派干部及时了解党对农牧区工作的政策,并对下派干部认真撰写的心得体会、“民情日记”、“工作日记”和调研报告等进行审核,并作为干部任职期满总结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是派出单位要加大对选派干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派出单位要认真按照“干部驻村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结合城乡党组织联姻结对和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落实机关单位联点帮扶和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加强对选派干部的跟踪了解,定期听取驻村工作情况汇报,全力支持开展工作和及时帮助解决选派干部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实行联点村和部门联动,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帮扶上继续加大倾斜力度。同时,派出单位尽量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保证派出干部驻村时间不得少于州县委规定的时间。

四是加强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在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听取乡镇党委和村“两委”对下派干部的评价,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有能力有思路的选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

力没经验的,邀请优秀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有思路的,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五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议积极推行“三不变、二优先、一奖励”的激励政策,即: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期间原单位关系不变、身份不变、待遇不变,对驻村积极性高、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成绩优秀且群众满意度高的选派干部机关优先评先进、优先提拔任用,经考核合格者每年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