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课教学流程
自主阅读课
(一)教学流程:
一、明确内容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首先出示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即:丛书上五篇文章的题目和在丛书中的页码),对于阅读内容的选定,可以围绕主题以体裁分类,可以以表达方法分类,也可以以作者分类。
二、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目标,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明确要求
设计意图:阅读要求,尽可能做到明确、简洁。
对于阅读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是阅读方式,要求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
二是阅读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边想边做批注的好习惯;
三是阅读任务:①积累生字新词、好句好段(摘录在积累本上);②要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简单批注“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收获”“我的疑问”等。
四是阅读时间:25—30分钟。
四、 自主阅读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安静的默读。老师做到:①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②做到“静等”,学会 “安静”,或者和学生共读;③不能在教室唠叨不断,来回走动,干扰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师生都应沉浸在静静地阅读中,充分享受读书的过程,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自己扫清文字障碍,也允许学生在阅读的某些点上“不求甚解”。
五、阅读汇报
1.小组共同交流一篇,可以从“主要内容”“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收获”“我的疑问”等方面入手。
2.全班交流,每组派出代表从一两个方面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一、两点即可。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读书体会之后,有必要激发他们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环节正是为满足孩子们的这种需求。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在畅谈读书收获的同时,提出遇到的问题,师生均参与其中,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
(二)几点说明:
1.课堂定位:自主阅读,就是学生自主地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阅读丛书上的文章。总体上要求是:在默读中边读边想边批画,读过即可,大致了解就行。
2.课堂宗旨:自主阅读,粗枝大叶,海量阅读广积粮。
3.学习方式:这是师生共读的课型,在这堂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多元理解,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读有所得”的成功的喜悦。这一课型不追求课堂的精彩与精致,应追求课堂的朴实与落实。
4.教师备课:这一课型,近乎于不需要教师过多的“预设”,做好“以学定教”。但要求教师提前阅读本单元丛书内容,预设一下完全阅读这些篇目需要几个课时,每节课阅读哪些篇目,是依据内容确定篇目,还是依据体裁确定篇目,或者就是只给一个阅读范围(从哪一篇到哪一篇,从多少页到多少页),课堂上静静地和孩子一起读书、批画、谈体会就好。
5.课堂阅读量:现阶段要求四、五、六年级课堂阅读量不少于五篇,三年级不少于4篇。课堂阅读量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教师一定要依据学情,扎实落实,允许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