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作者:曹頔哿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2期
【摘 要】理想的物理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第一堂课,以实验激发兴趣;关注学生,充分备课,做好日常教学导入,激发课堂兴趣;学生动手,多做实验,保持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课外实验,将物理兴趣溶于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兴趣;物理;保持;自我效能 1 重视第一堂课,以实验激发学科兴趣
在初中物理中,更加的接近生活。很多的物理的现象,都是来源与生活,对于八年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东西,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利用生活小实验的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好动心都很强,而两者又是激励他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八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物理课,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与语数英有所不同,带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色彩,同时又对物理充满好奇。达到学生的希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物理世界的多彩与神奇充分展现给学生。 比如,《去物理之海冲浪》,这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序言中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内容,课本中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却是带领着学生走进物理海洋的第一课,力求做到趣味化。《科学》的铺垫,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对力的知识略有了解。讲课前准备好的抽成真空的装有震动着电铃的透明钟罩拿出,问大家:你们听到了吗?大家肯定说没有。然后老师表示疑惑的说,你们再听听,学生还是没有听到,老师拿起整套装置,走在学生中,让他们看到,电铃却是在震动呀!你看到了,我没骗你们呀,怎么就听不到?这时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听到电铃的响声。然后老师打开气阀,慢慢的会有学生叫出来,我听到了,听到了!此时大家就都听到了。老师就可以顺势提问,这时怎么回事呢?那你就要开始学习物理了。这个时候我们所选择的不是小灯通电就会亮,因为这样的现象生活中很多,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学生也不会觉得有多奇妙。我们需要选择的是一些让孩子们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如:三棱镜可以让大家看到漂亮的彩虹;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瓶子吞鸡蛋;纸盒上随音乐会跳舞的小人人;硬纸片能托住倒置的满杯水等实验,使学生一开始就被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所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同时我们所选用的演示实验,不能够太远离8年级的知识,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兴趣会消失,始终没有满足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的期望。我们要做到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除去这些有趣的现象,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让大家看看自己的鞋底,都是有很多的花纹的,虽然大家知道是防滑的,但是为什么这样就防滑了呢?告诉大家物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不仅能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增长知识和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身边的物理现象,这样也可以让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学习物理的动力,不是为考试,而是为生活。
2 关注学生,充分备课,做好日常教学导入,激发课堂兴趣
利用好学生的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个很好的新课导入素材。有效的导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都是有益的。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每堂课开始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嘻闹余兴未消等原因。课堂的导入能够延续学生的课间活动,更容易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动态,举例时,多针对爱开小差,注意力难集中地学生。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让他们回到课堂。同时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能有很好的体会。例如,在《声音的特征》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几分钟站在教室的外面,在不引起学生注意的情况下去听课间时学生的对话和他们的活动,以老师对他们的了解,判断出谁的声音。当然,在讲到声音的特征时,有的老师可能会学生的了解还不够,那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去偷瞄一下,是谁在说话。这样当老师进入课堂说出,是XXX在下课时说了什么话。此时一方面可以告诉他,你的响度够大,我听到了;你的音色我分辨出来了;而且可以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很注意去了解他的,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教师进入课堂,就是一节课的开始,让设计好的导入看起来更加的自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设情景诱发思维;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3 学生动手,多做实验,保持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漂亮的引课,将学生带入到课堂。而物理这门学科并不是一门叙述学科。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的教学。成功的引课进入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而接下来老师一味的讲述,还是会让学生觉得乏味。这时就需要将物理的魅力展示给学生,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出于好奇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亲手做一做、亲眼看一看、亲身体验体验。教学中的实验,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妙趣横生学生实验、贴近生活的课外小实验。不但可以使物理知识更通俗易懂,也为学生养成“从细微观察,提出疑问猜想;设计实验,证实猜想,回答疑问;实验出发,养成探求物理知识的习惯”懂得实事求是,用实验事实回答自己的疑问,不随意的猜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各种小状况中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实验和演示实验比听老师讲课更要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将老师带来的兴趣,变成自己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拓展课外实验,将物理兴趣溶于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课堂兴趣往往需要延伸到课后的生活中,才能得以保持。而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便是来源于生活。课堂中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同事有了收获,但若考试成绩还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时,学生又会感觉到学习的被动性。作为八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价值上更加明确的判断,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好好地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没有价值上的肯定,渐渐地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掌握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需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是维持兴趣和动力的一个关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当自己有了收获,会更愿意回家去尝试,并演示给家人看,获得成功,以获得成就感。将更有信心去坚持下去。这也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所以我们物理教师也会经常布置一些小实验,去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同时将物理兴趣溶于课余生活,不会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 [责任编辑:丁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