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普惠金融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者:韩文利
来源:《商情》2014年第42期
【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和客观环境和中小微企业自身特性决定的。但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是一个极佳的融资机遇和新的融资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普惠金融下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这一研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于现实问题的归纳总结,从而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依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相关的建议,从而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现实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 一、绪论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全国舆论都在呼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扩张,我国中小微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自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实体,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但是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市场的不完善,中小微企业面临了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其中融资困难一直是我国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特征,分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同时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对策建议。
二、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特点
中小微企业运营中,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企业融资困境。以下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融资难困境。 (一)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以企业所有者投入以及自身利润留存的自己筹措为主。企业融资主要有:企业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府支持基金四种,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缺陷,以及我国对于市场直接融资的准入限制设置较高,其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够在市场中进行直接社会融资的只有大型的企业,中小微企业无力在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同时,由于我国对于大中型的国有企业有着“传统”的偏爱,其政府性质的资助资金对于国有的大中型企业有所倾斜,对于中小型企业倾斜度不够。因此基于以上情况,我国中小微企业往往采用所有者自身投入的方式进行融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融资成本高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盈利能力较差,商业银行在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时往往设置附加条件或其他条件,一方面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提高风险报酬率,这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差别性对待,中小微企业贷款手续复杂,额外条件多,大批中小微企业不得已转向民间信贷。民间信贷同期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利率,这是造成融资成本高的另一因素。 (三)融资结构不合理
中小微企业无法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社会融资,也无法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大量借贷民间资本信贷,形成了不健康的资本融资结构。同时在借款担保上,中小微企业很少可以采取信用担保,通常采取的是实物抵押的担保形式。同时借款期限结构上也不尽合理,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难以得到长期借款。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主观缺陷因素导致融资难 1、制度不健全
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和人员的限制,往往缺乏健全的制度化机制,通常表现为财务混乱、岗位重叠、账目造假等。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中小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其报表的可信度严重不够,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极差,对中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成功率降低以及申请的成本增加。
2、信用观念单薄
中小微企业由于其寿命短、偿债能力不足的特点,使得其信用度普遍不高。同时中小微企业由于很难获得商业贷款,其对于信用建设重视度不足,导致了普遍的信用意识淡薄。中小微企业因为投入资本较少,所有者进行改制、转产等经济活动所承受的损失较小,因此引发了一些中小微企业主“骗贷”的现象,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存有主观的“趋避”心理。 3、经营方式落后
中小微企业一般处于乡镇以及中小城市,相比大企业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以及接触先进管理技术的契机。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中小微企业大多采用了传统的粗放式和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极大的落后性,产权模糊、经营管理效率低、管理不到位等等,给中小微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内部损耗和管理成本,与现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适应,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代的发展极不匹配。由此一些金融机构将中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判定为不足,在放贷过程中会附加条件或提高门槛。 (二)银行
1、银行经营管理观念转变
我国银行自改制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商业性越发明显。除了少部分国家政策性银行,大部分银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从单纯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体。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情况决定,银行放贷的风险性极大,同时收益率也比较低,风险率和回报率不对等。 2、银行间竞争的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资本进入金融业,大量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撑的组织开始进军银行业。在此基础上,各个银行间的竞争不断激化,为确保自身竞争优势,在放贷时必须考虑自身的安全性和收益率。中小微企业信用度不好、投资收益率低,银行不愿意给其贷款。 (三)政府 1、所有制“歧视”
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直存在一种“所有制歧视”,具体表现在对于国有制的或是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待。我国大型企业一般都具有国有性质,或是集体性质,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属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以及接受政策性支持时,往往需要排在国有企业以及合资企业之后。 2、政策服务缺失
政府对于大型企业的重视度远远超过了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因为大型企业的经济总量以及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比较大,长期以来政策比较照顾和倾斜于大企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比较忽视中小微企业。虽然近些年开始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补救。但是目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咨询机构仍然比较缺乏,同时也缺少规范的管理,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通过对以上几个主体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总结对策时必须从多方面给予关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政府发展普惠金融
政府应该向中小微企业进行政策倾斜,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补助和贷款援助,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吸纳就业、促进其科技的创新、鼓励其扩大对外出口贸易。通过政策性支持,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对于拥有一定信用度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从而取得商业贷款,缓解资金困境,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政府可以给与中小微企业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间接的为解决融资困境提供支持。 (二)引导完善资本体系
加强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引导作用,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规范金融市场运营,解决中小微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难题。同时对于民间组织信贷这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政府必须建议管理和引导,避免中小微企业陷入“高利贷”的漩涡。 (三)银行发展普惠金融
银行应该转变思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虽然中小微企业有着其天然的劣势,为了避免风险银行采取规避行为是属于理性动作。但是也存在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偏见和忽视。银行不仅要意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大,也应当看到中小微企业基本信贷市场广阔。应当对于具有一定信用度和偿债能力的企业进行相关信贷服务。要着力开发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不断开拓适合中小微企业情况的信贷服务和金融工具,满足中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 (四)中小微企业利用普惠金融 1、积极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1)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
中小微企业被众多银行“嫌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内部财务体系混乱,其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用来真实判定中小微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因此,中小微企业必须加强内部财务体系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水平,同时加快学习金融相关知识或是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高信用程度与经营素质
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短寿”的现状,银行由此面临了极大的风险。为此,中小微企业必须采取先进的经营模式,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避免“夭折”。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改革,避免经营目标的短视和不科学决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扩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
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说到底,并不能只靠政府的扶持,要建立其属于自己的融资渠道体系。通过企业改制重组,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满足信贷的条件。进而满足相关的投资方条件,取得新的融资渠道。最终形成自身融资、外部直接融资、外部间接融资、政府支持多元化融资模式,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靖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9) [2]任海梅.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9.(23) [3]王秋实,民间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世界经济,2012
作者简介:韩文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