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第15课《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母爱赞歌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和作者痛悔的心情,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2、 学习赏析散文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 理解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赏析散文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但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对于史铁生来说,当他真正读懂母亲,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也听不到母亲亲切的呼唤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史铁生写过多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如《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等,感人至深,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沉怀念和愧疚之情。这一节课,我们进行一下群文阅读,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品读一下,感受一下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
二、 研读文本:
任务活动一 阅读《我与地坛》,思考1在我的记忆中,
这是一个 的母亲,理由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思考2:这15年里,默默陪伴我的,不仅仅有地坛,还有母亲。母亲为我做了什么?
提问学生,然后归纳:课件展示
1、送我去地坛 (回忆)
2、到地坛找我 (回忆)
3、在家担忧我 (想象)
任务活动二 精读文本《我与地坛》思考讨论:
1.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文本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的?
学生讨论后小组展示;
课件展示: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答案 (1)隐忍宽容的形象。容让儿子,自己承受痛苦;理解儿子,委屈自己,眼看自己的儿子在最辉煌的时候遭遇人生一大挫折,母亲想要安慰,但却不愿打扰儿子那敏感又脆弱的心灵。
(2)倔强坚韧的形象。母亲为了儿子不懈地四处奔走;默默注视着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儿子,用她那坚韧的性格感染着自己的儿子。
(3)思想深刻、聪慧过人的母亲。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并且思想深刻,考虑长远。
(4)体贴关怀的形象。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每次我消失在她的视线之外,她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寻找,坚持不懈。
2.本文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的?
答案 (1)动作描写。写母亲默送儿子去地坛、翘首伫望、焦急地寻找以及一时找不到“我”时的步履茫然而急迫……在这重复多年的无声行动中,显示母爱的伟大,使人难以忘怀。
(2)心理描写。借“我”之口,直接写母亲的心理活动,她对残疾儿子不断地“暗自祷告”“自我安慰”,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这些直接的心理描写,把深挚的母爱写得感人肺腑。
(3)侧面烘托,文中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难以遏制,从侧面烘托出母爱动人的力量。
小结: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板书)
1. 从抒情议论的角度
2. 从记叙事件的角度
3.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师生一起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思考3、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
(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和语句)
第3段:“我”被命运击昏了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想,甚至来不及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第8段:“我”出于倔强、羞涩等原因,躲着母亲,拒绝与母亲交流。
明确:作者封闭自我,拒绝和母亲交流。
思考4、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没有直接来写母亲的形象的,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问学生,明确:课件展示
文章没有正面直接描写母亲,而是通过自己的心灵对话、自问自思来写母亲,逐渐理解母亲对我的爱。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样写文章真诚动人。
任务活动三 精读文本《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思考:
1.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文本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的?
学生展示、交流,然后明确:课件展示
《合欢树》
母亲的形象: 聪明、美丽、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乐观、坚强、执着
表现手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饱含深情地从侧面赞美了母爱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的。
《秋天的怀念》
母亲的形象:宽容、慈爱、坚强、细心周到、无私伟大
热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享受
表现手法: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此外还有语言描写。
任务活动四 讨论:地坛、合欢树、菊花在三篇文本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师小结: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地方,地坛是使他死而复生第二个母亲,让作者感悟到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象征着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家园;地坛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象征着深沉的母爱。
合欢树:
1、象征着作者,合欢树从弱小到枝繁叶茂,象征着作者从最初的瘫痪时的沮丧到后来的成长。
2、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付出。
3、合欢树也是全文的线索。
菊花:1、菊花的淡雅高洁,象征母亲高洁的品质;
2、菊花的热烈深沉,象征着深沉的母爱。
3、菊花也是全文的线索,母亲带“我”看菊花,是想起我对生命的热爱,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小结《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异同:
师生一起总结归纳:
相同点:1.都塑造了母亲这一形象。
2.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3.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内疚和深切怀念之情。
不同点:1.塑造母亲形象特点和运用的手法有不同之处
“我”看
2.物象不同,作用也有不同之处。
任务活动五 说一说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像史铁生这样的人生苦难,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学习完这几篇课文,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
提问学生,师小结
任务活动六 群文再读,感受母爱,
学生朗读《游子吟》,结束这节课。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