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桩身介质的均匀性,估算桩的承载力以及评价打桩效率等问题的。它仅是相对于以往采用静载试验来检测桩基础工程质量和确定单桩承载力而言的。
动测法与静荷载法的根本区别是荷载性质和加荷速率的不同
◆静荷载法加荷过程缓慢,以致桩由此产生的加速度和惯性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加荷过程桩土各部分都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对给定的荷载(Q),其响应沉降(S)具有单一解答,也就是求解静力响应只需考虑加载前后变形状态之间的差异。
◆动测法试桩时,桩顶作用动荷载(扰动源)并不能立即引起远离扰动源较远部分的响应,而且桩中每处的响应也随时间在变化,必须建立某一时间过程的一系列解答,其动力响应不仅和桩、土固有动力特性有关,还和扰动源的强度、频谱成分和持续时间有关。 桩基动测法的优点
桩基动测法和静荷载试桩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仪器设备轻便、检测速度快和费用较低;
◇具有静荷载试桩不具备的功能,如随时监测打桩应力、测试垫层特性、合理选择桩锤好垫层等;
◇可区分破坏模式是土的破坏还是桩身结构破坏; ◇可对工程桩进行普查;
◇波形拟合不仅可得到单桩总承载力,还可进行侧阻力分布和端阻力值的估计。
桩基声测试验:
二排筋未用同直径钢筋隔开 对A-27梁、板控制线进行复核。 A-27轴标底蜂窝麻面严重。 蜂窝
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 其产生的原因是: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10~20mm厚与柱材料相同的水泥砂浆,之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工程师品牌的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麻面
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请况可以,使用工程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需要使用工程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模板存在搭接、未采用拼接。 桩偏位,承台加大处理。
楼梯间模板支撑未落地且用搭接,直接落在踏步模板上。 承台保护层不能采用砖块。
模板支撑搭设,钢管立柱未设底座及垫板,个别立柱悬空设置,个别U形支托伸出钢管顶部超过20cm、扫地杆未设置在立杆距地面20cm处,第二步距水平拉杆断开设置,未设在同一高度,未连续设置。 架子工未佩戴安全带 复核控制线发现偏位 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XXX工程经现场巡查发现多处墙体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个别部位甚至出现漏振造成孔洞、露筋现象。目前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的模板已全部拆除。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识别:
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严重缺陷:受力部位有蜂窝;一般缺陷:其它部位少量蜂窝。
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3、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严重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一般缺陷:其它部位有少量孔洞。
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严重缺陷: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一般缺陷:其它钢筋有少量露筋。 二、成立质量状况识别小组:
1、外观质量状况识别小组
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XXX任组长,成员为XXX、XXX、XXX、XXX。负责对现场质量状况的部位进行记录,测量,并根据表面现状初步判断属于哪一类质量缺陷。
2、质量缺陷初步处理小组
由XXX任组长、成员为XXX、XXX、XXX。在完成质量缺陷识别、记录的基础上,并上报设计、监理、甲方确认后,安排三名剔凿人员,对砼表面的松动颗粒进行全面的剔凿,该组成员在施工过程中跟班作业,确保每一个部位的松动颗粒被完全剔除干净。
3、质量事故处理小组
由公司总工程师任组长、副组长XXX、XXX,成员为XXX、XXX、XXX、XXX、XXX。有针对性的对现场的质量缺陷按缺陷大小、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孔洞露筋需要高标号砼灌浆的,要求XXXXX商砼公司进行配合,提供标号砼配比和干料。
三、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
1、蜂窝麻面现象
对于面积不大于20cm2,深度小于3cm的一般蜂窝麻面,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经监理工程师、甲方现场工程师验收确认,然后用钢丝刷及加压水将表面的杂物、灰尘洗刷干净。一般缺陷:洗刷干净,刷一层水泥浆后,用高于原结构砼标号一个级别的无骨料砼水泥砂浆抹平压实;严重缺陷: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见图1、图2所示。
2、孔洞露筋现象
安排人员将松动石子剔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甲方现场工程师、设计人员共同验收确认后,用加压水将砼表面的灰尘、杂物冲洗干净、表面加Φ3钢丝网片,在孔洞外侧安装模板,用原有螺栓孔进行加固,顶部预留20cm宽浇筑孔,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捣实浇筑填充或高标号砼灌浆料灌筑。浇筑砼前应用水充分湿润砼表面(提前72小时进行浇水湿润),砼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加膨胀剂。分层捣实,浇筑过程中采用Φ35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若插入振捣器不能插入模板内部应在模板外侧进行振捣。浇筑孔砼待砼终凝后7天后剔除。具体做法见附图3、附图4。
四、质量保证措施:
1、在砼缺陷修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安排两名责任心较强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所有存在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处的松动颗粒必须全部剔除干净,以剔到砼表面出现白色划痕位置。确保松散砼全部剔除干净。
3、砼缺陷修补期间由项目技术技术负责人直接负责,并安排两名施工员XXX、XXX跟班作业,以确保砼的修补质量。
4、孔洞、露筋后填充的砼,必须在拆模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并在砼表面包裹塑料薄膜,以减少砼内部水分蒸发。
5、今后每次浇筑砼均安排两名施工员进行值班,加强技术人员管理监督力度,一人在砼浇筑现场控制砼的振捣质量,以及砼的下料高度;另一名施工员在浇筑部位观察模板,并用铁锤敲打模板,检查是否个别部位由于钢筋太密而造成砼无法浇筑到位。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木工在无法浇灌部位开孔,从侧面将砼灌入。
6、在个别梁筋较密位置插入钢管,尽可能增加梁主筋间距,以确保砼能够流淌下落到浇筑位置。
7、局部连梁钢筋太密的位置应结合甲方、监理、商品混凝土站沟通,尽可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从而在源头消除因连梁钢筋太密砼无法流淌到位。而造成连梁下方出现孔洞、露筋现象。
8、为加强责任心对发生质量缺陷的当班施工员进行通报批评,对砼施工班组进行教育和罚款。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所有的砼缺陷在处理前与监理办理好验收记录,对砼强度不够的处理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
2、在处理过程中主管工长或质检员必须监督,确保处理符合要求。
3、处理后混凝土初凝后应进行淋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4、严重的缺陷修补过程中申请监理监控,修补后应适时地进行养护并跟踪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六、安全检查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带,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2、严禁交叉作业,如确需要上下同时作业,要做好安全防护才能施工。
3、上脚手架前要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如发现有安全隐患,必须通知施工员,待处理后方能上架施工。
4、室内修补砼必须备有木凳或搭设门型架,并确定安全后方能施工。 七、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每天做到“工完场地清”,现场人工拌制的砂浆不能直接倒在砼楼面上,用不完的水泥等材料按要求堆放整齐。
2、落地灰要及时清理使用,不能浪费材料。
3、砼修补时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砼打凿要尽量避开休息时间,以免造成噪音污染。
梁底及承台底有粉尘 柱筋进行隐蔽验收
钢筋螺纹进行外观尺寸检查
梁底筋与二排筋接触,未用同直径钢筋分隔 桩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
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
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桩基静载试验分抗压静载和抗拔静载
以抗压静载为例,一个小时为一级 ,一共分十级加载,
沉降量超过40mm为不合格,本级加载后沉降量大于前级5倍为不合格 梁与承台节点加密区箍筋设置不足
基底标高控制工作,避免超挖,应预留20cm人工开挖 U形支托与楞梁存在很大间隙
钢管立柱底部未在同一高度的扫地杆均未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 水平杆断开设置未设置在同一步距 立杆存在搭接现象,悬空设置
在水平杆端部未设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立杆底部扫地杆有高低差,未向低跨延伸不少于2步 个别楼梯柱筋未锚入梁内
TL1与TL2面筋未互锚,断开设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