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议论文阅读

一、 论点 :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 (1)常见的考题样式: 1、选择题

如:能够概括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 2、填空题

如: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 3、判断分析题

如:你同意本文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课 本 链 接

《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开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目、结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在 中间 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位置:1、从标题中找中心论点 2、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论点 3、从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 4、从篇末找中心论点 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陈述句

作用:是全文(段)的中心、灵魂,统摄全篇 (3)疑惑点

• 论点: 议论文论点的表述是一个较完整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不会是否定句,不会是疑问句,也不会是抒情句或描写句。抓住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表判断的肯定句,就很容易和论题区分开

•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它的范围比论点大

• 结论部分:起总结全文的作用,或再次重复论点,或提出号召(要怎么样\\应该干什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方 法 总 结

1、根据议论文论点的特点概括 2、找中心句(中心段)、议论性的句子(段落) 3、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4、驳论文的论点是它们的相反的观点 二、 论据

(1)常见的考题样式:

• 1、概括文中的论据

• 2、文章中的第几和第几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 3、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 4、根据论点来选择或补充论据 (2)什么是论据?

• 议论文的论点,要使人信服,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

• 根据材料的性质,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 事实论据包括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据等。

•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 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3)根据不同的考题,如何答题 1、概括文中的论据

①确定中心论点 ②论据是怎样(体现中心论点)的 ③具体概括怎样体现(回扣文段内容,做出具体回答) 2、文章中的第几和第几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 ①作出否定回答

②确定两段的具体内容

③判断两段的关系(并列/递进)

④并列 联系前文介绍的顺序 符合前文介绍的顺序,所以不能颠倒。 递进 意思逐渐深化,所以不能颠倒。 3、文中的某句/个名言/例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某段中引用某人的事例/名言有什么作用?) ①(作出否定回答) ②具体分析事例(名言),回答该事例(名言)的 反映什么精神或思想 直接作用 论证某一段的观点 跟其他论据间的关系 ③联系中心论点答出其根本作用:

更具体地

更有力地 论证了中心论点 更全面地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或事例的作用:

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用******的

事例,引出论题/论点 4、根据论点来选择或补充论据 选择

①充分理解论据的内容,把握它的作用。

②回扣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的衔接,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论证方法 (1)什么是论证

议论文的说服力与雄辩性集中表现在作者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表现在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即表现在文章的论证上。论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就是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所以,在阅读中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是对文章论证的内容及手段的深人理解,其中分析其作用尤为重要。 常见的考题样式:

• 1、判断一段文字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 2、说出一段文字的论证思路 (2)常见的论证方法:

(3)方 法 总 结

例证法: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要答具体),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列举一些现象,引出论点(论题)

对比论证法: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2、往往强调了正确的一方面(论点) 比喻论证法: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匠心,是读懂议论文的根本途径。 道理论证: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原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论点的方

法。

作用:1、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 2、更有力地证明某一论点 实战操练: 成都市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2.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分)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3分)不能删。 (1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2分;语意相近即可)

14.(2分)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5.(4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1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

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5.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6.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17.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8.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答: 答案:15.(3分)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16.(3分)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1分)学游泳;(1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意思对即可) 18.(3分)示例一:课外阅读;(1分)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2分)

示例二:写字潦草;(1分)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2分)

(可一举好习惯,也可一举坏习惯,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三)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 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 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 “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 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 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 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 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 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 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 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 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 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 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 污,我就敢藐视你!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17.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18.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 答: 19.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答: 答案:16.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答标题或第①自然段也可)(2分) 17.事实(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写出一个计1分,共3分) 18.不仅要有藐视人、物、事的勇气(1分),而且还要有藐视的条件(1分)。(意思相同即可) 19.示例:我藐视那些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人(1分)。因为我主张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尽管

没有得到某些利益,但也心安理得(1分)。(意思相同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一21题。(共7分)

①一般说来人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这主要来自于先天;二是知识技能,这要靠后天的学习;三是人格,这是一种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这其中哪一个更重要呢?雷锋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论“貌”,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德,超过了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②当我们歌领英雄,赞叹那些开国元勋的惊人业绩时,我们常常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毛泽东转战陕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甲】;周恩来日理万机,面对内挤外压却无私无怨的那种【乙】;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那种【丙】,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人格的冲击波和辐射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比他们显赫的业绩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③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④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她)可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然而,只有当一个人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才会是一个高尚的人。当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但无论怎样,最基本的还是要先从修炼人格做起,只要躬行实践,日积月累,人人都可以通过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阅读第②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洽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3分)

【甲】处应填_______(从容 敏锐) 【乙】处应填_______(大方 大度) 【丙】处应填_______(骨气 气势) 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1分) 20.【甲】从容 【乙】大度 【丙】 骨气 (共3分。共3空,每空l 分) 21.示例:

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接着,列举中外名人的事例来印证这一点。然后进一步阐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代表,而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以此论证了这些人能够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原因。(共3分。共三个要点,“观点”l分,“事例”1分,“分析”l分)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周国平

①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中学生,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②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如果你热爱人生,你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为了留住它们,人们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与图像相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留住自己的经历的办法。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重现在眼前。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渐渐模糊,甚至永远沉入遗忘的深渊。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那么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③(A)日记是灵魂的密室。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而且要过内心生活。内心生活并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看到了一片使你陶醉的风景,遇到了一件使你高兴或伤心的事,在这些时候,你心中也许有一些不愿对别人说的感受,你就用笔对自己说。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在写日记,也就是在过内心生活了。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④日记是忠实的朋友。在人世间我们不能没有朋友,真正的友谊能让我们在一切时候得到温暖和鼓舞。不过,请不要忘记,在所有的朋友之外,每个人还可以拥有一个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日记。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B)别的朋友总有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关心你的时候,而日记却随时听从你的召唤,永远不会拒绝倾听你的诉说。一个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便不会无法忍受寂寞的时光,因为有日记陪伴他。日记的忠实还表现在它不会背叛你,无论你对它说了什么,它都只是珍藏在心里,决不违背你的意愿向外张扬。

⑤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且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写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人

总不会把空洞虚假的东西献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日记有作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写日记时,你是自由的,可以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用为你不感兴趣的题目绞尽脑汁。你还可以只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不用考虑是否合乎某种要求或某种固定的规范。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正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所以写日记是比写作文更接近于创作的。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⑥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吧!让日记与你相伴一生。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0.选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21.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2·批注是—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对其语言进行品味,并作批注。(3分) 我选( )句作批注: 23.选文第⑤段“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自由心态”指什么?这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19.(2分)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0.(3分)文章结构特点:①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组织文章。②中间部分采用段首排比的形式,并列设置分论点。简要说明: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养成写日记的 习惯。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的形式分别从“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是灵魂的密室”、“日 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四个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号召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1.(2分)对比论证。用不写日记常会使往事模糊和写日记能长久地保存宝贵的人生经 历进行对比,证明了“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这一分论点。

22.(3分)示例:我选(A)句作批注。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灵魂的密室”

用得较好,它形象生动地说明日记能记录自己内心的秘密,进行自我交流,从而形成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我选(B)句作批注: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听从”、“召唤”、“倾听”等词语生动活泼,将日记人格化,证明了日记就是你忠实的朋友这一观点。(能从品味语言的角度作批注,内容正确,语言准确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23.(3分)“自由心态”指: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启示:在平常练

习作文时,我们应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使用灵活自然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