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EHS体系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来源:华佗健康网


EHS体系应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目的

预防潜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提前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不良影响。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各项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3.术语及定义

无 4.职责

4.1 公司EHS管理领导小组: 4.1.1负责对本程序的审批。

4.1.2负责组织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的编制。 4.1.3 负责组织应急与响应预案的演练及实施。 4.2 EHS管理部

4.2.1负责成立应急管理小组。

4.2.2负责组织识别、确定应急准备与响应需求,编制应急预案。 4.2.3 负责应急预案的完善、培训、演练、评审工作。

4.2.4 负责协调和处理潜在事故或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4.3 供应部负责应急物资和资料的购买。

4.4 设备动力部负责协调处理设备设施在事故或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4.5 各部门

4.5.1 负责做好本部门潜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4.5.2 负责本部门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完善及培训、演练工作。

4.5.3 负责做好所管辖区域应急预防措施及所需器材、工器具的落实工作,并协助做好事

故抢险工作。

4.5.4 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报告及临时处置工作。 5.内容

5.1 应急准备机构

公司应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机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应急准备和响应小组总指挥,由公司生产总监、EHS管理部部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5.2 应急准备

5.2.1 编制应急预案

5.2.1.1成立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编制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EHS管理部部长任副组

长,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骨干成员任小组成员 5.2.1.2 资料收集

A.收集应急预案编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资料 B.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技术标准

C.收集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和相关应急预案的资料。 5.2.1.3潜在紧急情况的识别

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针对公

司营运活动的范围和特点,识别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 A. 火灾和爆炸。

B.台风、地震、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 C.人身伤害和交通事故。 D.化学品泄露。 F.特种设备伤害。 G.停水、停电。

H.工伤等重大职业安全事故。 I.饮食卫生意外事件。 K.环保设施故障。 L.其他。

5.2.1.4 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评估

针对公司情况,合理评价公司各种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能力,对本公司应急装备、应急

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5.2.1.5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进行预案的

编写。

5.2.1.6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由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及管理则代表审核合格后报公司总经

理审批发布。发布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2.2 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应急救援项目类型的特点,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规定应急救援队伍人

员的职责和作业方法。

5.2.3 建立健全应急通讯联络,包含消防队、医院等单位,包含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公司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讯联络表,与公司附近的消防队、医院、社保中心等保持联络,以获取消防、安全、医疗资讯。

5.2.4 做好相关应急物料的配置、维护和保养等工作,明确管理和控制的责任人,确保事

页码 4-2

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使用。

5.3 预案应具备以下要素:

5.3.1 应急预案的名称、预案执行者;

5.3.2应急指挥中心地点、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分工、电话号码;参与者的责

任、义务

5.3.3 内外部报警、联络步骤, 明确与内、外部应急机构的接口(消防、医院、社保等)。 5.3.4应急服务信息(包括消防、救护、渗漏清理部门等) 5.3.5应急物资名称、数量、贮存位置;

5.3.6确定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各类人员的行动计划,所要求的应急行动。 5.3.7识别并确认危险物品的使用或存放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5.3.8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利用的必要资料,如厂区平面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

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等。

5.3.8应急设备(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和动力、逃生工具、开关和断流器、消防设备、

急救设备等)。

5.3.9受伤害的人员的急救措施,个人自救措施,人员疏散程序; 5.3.10现场安全保卫措施;

5.3.11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5.3.12 必要时,与执法部门的交流。 5.3.13必要时,与邻近单位和公众的交流。 5.4 应急响应 5.4.1 报告

突发事件时,当事人或现场相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或安排救援,同时向EHS管理部、系统领导或公司总经理报告。EHS管理部、系统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同时立即报告给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并按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指令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置或救援,同时报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必要时应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5.4.2 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人员应立即到达响应的工作岗位,执行应急预案中各自的职

责,完成相应的工作。 5.4.3 应急事件的处理

应急事件应急事件的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保护现场,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如

果是需要自行调查的,要进行事故分析,调查产生的原因,按照是“四不放过”的原则制

页码 4-3

定和采取防范措施。

5.5应急预案的演练、效果评价及改进 5.5.1 应急预案演练

A.根据应急预案的种类,在年度之初,EHS管理部制定年度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计划,应急预案每年应演练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应演练一次。

B.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前,EHS管理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目的、演练时间、演练项目、演练参与人员、演练地点等相关内容。

C.在演练前应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讲解演练相关事项,强调演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免在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

D.在进行演练时要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演练,同时留存演练资料,如演练人员登记表、演练照片、录像等资料。

E.演练后,EHS管理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总结。 5.5.2 应急预案的改进

根据应急预案演练的总结中提出的不足,EHS管理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方案,依照《EHS体系文件控制程序》(EHSP-001)中的规定,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5.6 应急预案的评审

5.6.1 公司每3年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评审,确定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修改。

5.6.2 当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或业务发生变更时,也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6 相关文件

6.1 EHS管理相关文件

EHSP-001 《EHS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6.2 GMP相关文件

MS-AD-043《培训管理规程》 7 相关记录

8 变更历史 文件编号及版号 EHSP-011-01

生效日期 2015年6月1日 新编制文件 变版原因 页码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