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学情评估附答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是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关于“过好暑假,健康成长”的倡议书,请完成

下面各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落下帷幕,期盼已久的暑假接踵而至。 ....怎样过好暑假呢【甲】同学们计划好了吗【乙】为了使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班委会现向全班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按时作息,坚持学习。假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计划地学习,劳逸结合,为初三生活diàn 定良好的基础。 ②阅读经典,陶冶情操。文字能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浮zào,书籍能让我们的思想获得启迪。 ③积极实践,增长才干。主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加眼界,提升意志。 同学们,让暑假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吧! ...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班委会 2023年6月8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diàn ( )定 浮zào( )

(2)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 B. ? ? C. ? 。 D. ,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加点成语“接踵而至”使用不当,可改为“如期而至”。 B.文中画线句结构完整,表述得当,没有语病。

C.加点词语“加油站”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了暑假是学生自我提升的

好时机。

D.这封倡议书的结构完整,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关注社会现实,正如白居易在《新乐府序》

中提到的“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的思想。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末年的诗歌,

共305篇。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社戏》选自《呐喊》,叙述了“我”小时候在赵庄看戏“偷”豆的事,充

满了童趣。

3.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词名句。(8分)

(1)我们诵诗词,背古文,就是在追寻文化的基因,感受文化的魅力,拥抱那最美

的诗和远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这是《诗经》里传

达出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

勃把友情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这是杜甫甘愿为天下贫寒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博大胸怀。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这

是白居易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痛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是常建笔下的幽深静谧之美。

(2)《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请以“月”为令,

默写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请结合《傅雷家

书》这部名著,简要说说傅雷为什么被称为“尽责”的父亲和“特殊”的教育家。(4分)

(2)保尔的一生,历经坎坷,但钢铁般的意志使死神对他也无可奈何。请用简洁

的语言写出保尔战胜死神的一个情节。(4分)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②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

③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④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

6.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之美,不仅彰显了“气自华”的雍容气度,还可以

载梦、传情、咏志、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古诗之美,学校举行了“中华古诗进校园”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6分)

(1)同学们要编辑一本古诗集,搜集了上面四幅有关古诗的图片,下列古诗与上图

依次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咏鹅》《静夜思》《石壕吏》《使至塞上》

B.《咏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使至塞上》 C.《春晓》《静夜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送元二使安西》 D.《春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 (2)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请你围绕这个主题活动设计两个项目。(2分)

(3)通过这次活动,同桌小方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如何感受古诗之美这

一问题向你请教,请你向他提出两条建议。(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

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可爱的中国”

剑 钧

①儿时,我读《可爱的中国》,远没今天理解得这般深刻,我为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感染、所感动,但我并未能真正走入他浩瀚的内心世界。今天,我懂了: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烈,像方志敏一样慷慨赴死,含笑九泉。原来在他们心中都憧憬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中国,他们在用生命书写对祖国的大爱。

②前段时间,我去故宫博物院观赏“何以中国”展览。在展厅里,我流连于全国30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130余件文物。仰望日月星辰,天地之间;感受泱泱中华,海纳百川。我蓦然想到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对祖国万里沃野、壮美山川的赞美。可爱的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何以中国?青铜重器“何尊”内的铭文最早记载的“中国”二字,迄今已有3 000多年。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亮眼浪花。恰如方志敏所言:“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

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③而今,方志敏的遗愿一步步地实现了。当我从直播中目睹“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回的视频,女航天员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的那一刻;当我从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中分享中国奥运军团满满的收获,以及“折柳寄情”的浪漫惊艳世界的那一刻,我愈发有了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已“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祖国母亲也“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④重读《可爱的中国》,我的心融入窗外的春色里。想到这些年,我走过十几个国家,但转了一圈,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好,尽管她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妨碍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就像方志敏烈士所言“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⑤想起那年春上,我来到云南丽江,看到玉龙雪山一条清澈的小河,顺茶马古道潺潺流淌,一直流到村寨里,我在纳西族大叔家的外廊里惬意地喝碗茶、听鸟语、闻花香。想起那年夏日,我来到科尔沁草原,熹微的曙色给辽远的碧野镶金镀银,乳白的蒙古包旁,狂奔的骏马踏着绿毯般的草地远去,悠扬的马头琴将顶碗舞姑娘的情韵掠上琴弦。想起那年秋天,我来到乌苏里江畔,一江碧水,托起久唱不衰的《乌苏里船歌》,一方黑土,承载着金黄的稻浪。我与同行友人在中国界碑前留影,让丰盈的岁月,在静水中诗意般流淌……

⑥这就是我可爱的中国。这就是我美丽的中国。这就是我生命里的中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故宫博物院开办了“何以中国”展览,“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何

尊”内的铭文中。

B.文章多次直接引用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的原文,与文题“穿越时空的对

话”相呼应。

C.作者重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时,才被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

感染、感动。

D.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分号(;) ,表明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8.分析第⑤自然段的写作思路,完成下表。(5分)

春上―→ 夏日 ―→ 秋日 本段以__①__为顺序,随空间(地点)而转移,描绘了祖国的__②__和诗意生活。本段共四句话,从写作内容层次上看,可分为__③__层 丽江―→__④__―→乌苏里江畔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亮眼浪花。(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点词语)(2分) ..

这里把“太阳轮”等中华文明________________(所用修辞)为“浪花”,是因为“浪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以及“折柳寄情”的浪漫惊艳世界的那一刻。(赏析加点词语)(2分) ..

10.第②段通过方志敏和作者的视角,写了“可爱的中国”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

要概括。(3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1分) 【文本一】

写作目的: __⑤__

深海生物,为何通体透明?

①我国蛟龙号潜水艇数次深潜,工作人员已拍摄到不少深海生物的照片。我们应该都发现了:深海生物的颜色,并没有浅海生物的颜色那么丰富,甚至很多深海生物都是通体透明的。

②有人说,那是因为深海没有光照,看不见,也无人欣赏,所以它们无须浪费能量去合成色素;也有人说,因为颜色都是光折射后才被分辨出来的,深海没有光照,所以看不到颜色;还有人说,黑暗中最适合隐藏自己,弱小的生物在危机四伏的海洋中求生,透明是最好的避难之道。

③那么,透明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不同环境里生活的生物,各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本领。而在深海生存的生物,隐形是它们的绝技之一。在没有光线的深海区,这些生物因为透明,可以更容易地躲过捕食者。所以,透明身体的进化与形成,的确是一种为了逃避捕食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人们也通常把变得透明的鱼,形象地称为“玻璃鱼”。

④以玻璃章鱼为例。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透明,只有消化系统、视神经和眼睛可见。而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它们的眼睛也进化得相当有特色——不是那种普通的、大大的圆眼睛,而是一种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这样结构的眼睛虽然会损失部分视觉,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从而更不容易被下方的掠食者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玻璃章鱼一直都是直立向上地游动,这应该也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身体投射到海底的影子。

⑤玻璃鱿鱼也是如此。它们生活的海洋深度通常在200米到1 000米之间。它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透明,但大眼睛却不是透明的。所以,原本在它们下方游动的掠食者,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玻璃鱿鱼的眼睛投下的影子。但玻璃鱿鱼还有另一种方法让自己“隐形”——它们的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发出一种可调节的光,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这个过程有点像阳光经过滤镜后照射下来,就不会让滤镜产生影子,玻璃鱿鱼也由此让身体下方的掠食者发现不了自己。只不过,从其他角度看的时候,玻璃鱿鱼发出的光却十分明显——如同海水中吸引掠食者前来的灯塔。

⑥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并不代表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就真的是全透明的。透明生物其实一样拥有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只不过这些组织中

几乎没有色素细胞,看起来就像是透明的。

⑦有一种被称为“海洋蓝宝石”的海洋生物叶水蚤,体型跟蚂蚁差不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本身是有颜色的,因为它们的皮肤表皮细胞具有微小的晶体片,以六边形的蜂巢图案排列,不同角度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以突然隐身——随着角度变化,当它们反射光线的波长位于紫外线范围内,我们就无法看到它们了。

⑧总之,深海生物的透明就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选择,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仅仅认为它们是为了隐形而变得透明也未必完全正确,毕竟深海通常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也已经退化,是否能隐形并不是特别必要。况且,透明的身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深海没有阳光,生物不需要靠颜色来吸收阳光保持体温,而合成色素细胞反倒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透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文本二】

有些动物具有控制光线的能力,能使自己变得近乎隐形。我们都知道章鱼和鱿鱼

能利用色素细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围环境中,但如果是变得完全隐形呢? 海洋动物如果想躲藏起来,一般有两种选择:生活在深海的动物,它们往往与沙子或岩石融为一体,或者隐藏在珊瑚中。不过,深海通常是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已经退化,隐形并不是很有必要。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在躲藏时,则会利用生物发光效应,展示出令人目眩的色彩效果,使位于下方的掠食者误以为是阳光照射水面时产生的波纹。而生活在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则没有这两种选择。因此,变得透明就成为它们隐藏的最简单方式,使光线能完全穿过身体。

在开阔的大洋中,由于缺乏可供躲藏的岩石、裂缝等,变得透明也成为非常理想的隐藏方式。因此,变得透明成为许多完全毫无关联的动物们共同的选择。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文本一】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解释深海生物通体透

明的原因。

B.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是因为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本身就

是全透明的。

C.【文本一】中“几乎”“最大限度”“通常”“差不多”等词语,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捕食者”“隐形”“发光消影”“海洋蓝宝石”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D.海洋生物叶水蚤,生活在温带和暖温带海域。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可以

突然隐身,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皮肤表皮细胞上的六边形微小晶体片,能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反射。

E.【文本二】分别从“生活在深海的动物”“靠近海面生活的动物”“生活在

远洋带海水中层的动物”三个方面,说明了生活在不同海域的动物,各自有不同的躲藏方式。

13.【文本一】提到的三种深海生物,为了更完美地隐形,各自还进化出了独具特

色的身体特征,请仿照示例,对其他两种进行具体概括。(4分)

示例:玻璃章鱼的身体特征——眼睛进化成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 ①玻璃鱿鱼的身体特征——

②叶水蚤的身体特征——

14.上面两个文本中,都提到了章鱼和鱿鱼通过变换身体色素细胞,达到与周围

环境自然融合的自我保护效果,【文本一】详写,【文本二】略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5.下列选项中加点部分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至道 大道之行也 津津乐道 ...

B.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节衣缩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乃不知有汉 知无不言 ...D.以补不足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画蛇添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17.【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

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2分)

18.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问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陆游眼中的梅花是失意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毛泽东眼中的梅花是勇敢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对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3分)

20.第一首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50分)

(1)回望这些年成长的时光,总有一座城市让你的目光流连、脚步停驻、心起波澜,

其实我们寻找心目中的城市,也是在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 请以《________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为题,写一篇游记。

(2)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

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你的偶像也许是觉醒时代的先驱者,也许是平凡生活中的奋斗者,也许是……无论是谁,他们都影响着你的成长,让你的生命更加丰盈。

请以《我的偶像,和你们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1. (1)奠 躁 (2)B (3)B

2. B 提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项中“东周初年”错误。

3. (1)①窈窕淑女 ②天涯若比邻 ③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④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2)示例: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4. (1)《傅雷家书》收录的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中,不仅有父亲对儿子生活上的关怀,更多地涉及了文学、艺术、人生等问题。傅雷常常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经验、感悟,引导孩子少走弯路,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是傅雷对傅聪的建议和要求,也是他自己的毕生追求。

(2)示例一: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保尔的大腿,后来他又得了伤寒,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继续战斗。

示例二:一次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伤愈后参加肃反工作。

示例三:修筑铁路时,因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保尔得了伤寒,经过抢救,他战胜死神,随即又离开家乡,进城工作。 5. B 6. (1)A

(2)示例:举行古诗诵读比赛、制作关于古诗的手抄报、举行中华古诗品析会等。(举两个即可)

(3)示例:①通过反复吟诵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②翻阅资料,结合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或推敲精练的词句,品味古诗的语言美等。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7. C

8. ①时间(季节) ②壮美河山(美丽景色、景物等) ③三 ④科尔沁草原

⑤抒发对“可爱的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 (1)比喻 突出(出众、出色、耀眼等) 漂亮 数量繁多

12

(2)“惊艳”指惊讶于美丽的事物。这里指“折柳寄情”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内心受到震动。

10. ①祖国万里沃野、壮美山川;②祖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11.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章题目相呼应。②内容上: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中国是可爱的、美丽的、与生命融为一体的,表达作者对可爱中国的热爱和赞美,升华文章主旨。

(二)12. BD 提示:B项错误,由【文本一】第⑥段中的“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并不代表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就真的是全透明的”可知;D项错误,由【文本一】第⑦段中的“有一种被称为‘海洋蓝宝石’的海洋生物叶水蚤……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知。

13. ①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

②皮肤表皮细胞具有微小的晶体片,以六边形图案排列,不同角度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

14. 【文本一】是通过写玻璃章鱼和玻璃鱿鱼将身体变得透明来逃避捕食者,进行自我保护的身体进化过程,具体解释透明生物是如何形成的,所以详写;【文本二】是从章鱼和鱿鱼能利用色素细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围环境中谈起,引出下文“变得透明”也是非常理想的隐藏方式,所以略写。(意对即可) 三、(一)15. C 提示:A项,道理/道义,正道/说;B项,吃/饲养/食物;C项,都是“知道”的意思;D项,足够,充足,满足/值得,配/脚,腿。 16. (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17. 重要性 目的(作用)

18. 示例: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

【乙参考译文】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为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

13

平求得升官。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观赏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秋天的果实一样。

(二)19. 托物言志 孤高傲世(坚贞自守、寂寞高洁等) 乐观豪迈(英勇无畏等)

20. 意象:断桥、黄昏、风、雨。意境:凄清落寞(愁苦悲凉等)。 四、21. 略。

附加题:古诗文默写

1.(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是

分享快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5)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目的是让广大普通百姓买

得起房,住得上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卜算子·咏梅》) (《题破山寺后禅院》)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5)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7)《马说》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借千里马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观点,表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填空。

1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北冥有鱼》一文中,用两个夸大的数字展现大鹏起飞的气势和高度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态度。

(7)自己身处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心系天下苍生,这种崇高的情怀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得以体现。

4.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从《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①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了杜甫对天下贫寒士人的冷暖的关心;从《卜算子·咏梅》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理解了陆游坚持操守,至死不变的真心。

(2)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我们看到了苏轼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请默写这首词的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

(1)诗文绘景:李白的诗中有“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词中有“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柳宗元的文中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

(2)诗文传情:《关雎》中的“悠哉悠哉,____________”表达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无比思念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抒发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则表现了常建

15

淡泊的情怀和对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的礼赞。

(3)诗文咏志: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巧妙设喻,用“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从政的心愿;《大道之行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应重用人才,营造和睦的社会风气。 6.古诗文默写。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陆游《卜算子·咏梅》)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是

分享快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5)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目的是让广大普通百姓买

得起房,住得上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宛在水中沚(2)只有香如故(3)万籁此都寂 2.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1)白露未晞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禅房花木深

(4)悄怆幽邃 (5)老翁逾墙走 (6)教然后知困 (7)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1)关关雎鸠 (2)波撼岳阳城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拣尽寒枝不肯栖

(5)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7)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1)①讲信修睦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5. (1)白水绕东城 缺月挂疏桐 参差披拂

16

(2)辗转反侧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万籁此都寂 (3)端居耻圣明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1)宛在水中沚(2)只有香如故(3)万籁此都寂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