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作文(精选10篇)
家乡的美食作文(精选10篇)
我出生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小县城,是外婆把我带大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快六年,父母才把我接回杭州读书。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早餐店的江西米粉了。
江西米粉虽然没有云南过桥米线那么有名气,但也美味非凡。县城的每个早餐店基本上都有这道小吃,它的卖相虽然不怎么好看,但味道却很好。
早晨起床洗漱好以后外婆便带我来到一家早餐店,此时老板正忙得不亦乐乎。外婆给我点了一份米粉外加一小碟麻辣小肠,据说这是上班族的标配。不一会儿,米粉就端到面前,白乎乎、圆圆细细的米粉配上浓香的汤汁,上面撒了些葱花、香菇碎片和肉沫,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我用筷子夹起几根米粉,再用勺子舀了一口汤送进嘴里,合上葱花和肉沫,那滋味令人不能自己。再来一口麻辣小肠,又滑又辣,接着又感觉到舌头麻麻的,这时候再喝一口汤就可以缓解一下这种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江西米粉的做法也很讲究,丝毫不亚于云南的过桥米线。米粉必须是当地出产的,这样才地道。生的米粉须在前一天晚上煮熟,捞出来放在冷水里面凉透,然后放在沥水的簸箕里面,上面盖一层干净湿润的棉布防止米粉表面水分蒸发,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汤也要凌晨起来熬制,否则不新鲜,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材料也是要精心挑选猪的大骨头,先冷水下锅加料酒焯水去腥,然后加调料再用文火慢慢熬制。这样的熬出来的汤才有灵魂。 早上客人来了以后,老板就抓一定量的米粉放进盛满高汤的锅中,大约煮三分钟左右就可以捞出,上面撒些葱花和佐料,喜欢吃辣的可以叫老板加些辣椒。冬天的早上醒来就能吃上这么一碗热气腾腾又有营养的早餐,别提有多幸福了。
江西的米粉虽然比不上其它有名气的小吃,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让我记忆最深的一道美食,它让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我的家乡泰兴,有许多美味的小吃,其中,宣堡小馄饨,可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 一碗香喷喷的小馄饨端上桌,只只馄饨像一条条小船,在水面上很悠闲地漂着,热呼呼的汤上浮着一层金黄色的油和碧绿的葱花,煞是好看。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那香味是浓烈的、细腻的,透着一股股农家气息,使人食欲大增,满口生津。用小汤匙轻轻地搅一搅,碗里的馄饨立马活跃起来,一只只打着旋儿,在碗里转圈,互相碰撞,像一只只戏水的小鸭子,十分可爱。舀起一只来仔细端详,重叠在一起的皮尔呈透半明状,薄薄的,软软的,好像薄纱一般,依稀可见那嫩红嫩红的肉馅。
吸一口小馄饨中饱满的汤汁,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汤汁在舌头上来回滚动着,微辣的汤汁刺激着味蕾,使得舌头有点麻麻的,但那弥漫了整个嘴巴的香味,又促使你忍不住
再吸一口,仿佛带着你走进散发着稻香与泥土气息的故乡的田野。咬开滑滑的馄饨皮,里面的一小团肉馅是粉红色的,很嫩,在勺子上微微晃动着。待你咀嚼着肉馅的时候,唇齿间充溢着肉的香味,那感觉是很微妙的,让人陶醉其中。当一整碗小馄饨吃完后,回味着刚才的那份美味,心里总会充盈着满足感。
美味的宣堡小馄饨,做起来很不容易。要擀差不多五个小时的面,才会擀出这薄如蝉翼的皮尔。里面的陷也很讲究,必须选上好的猪腿肉,剁细了,拌以碎生姜、蒜蓉及料酒、蟹油等佐料搅匀。包的时候,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夹住皮,在右下角放一点肉馅,然后五指并拢,将剩下的两个角重叠捏紧,一个馄饨就包好了。煮馄饨时,先用开水将白胡椒粉、葱和预先熬好的猪油在碗里冲开做成汤,再将包好的馄饨丢到开水锅里一烫,就可以捞出放入已经做好汤的碗里,一碗香气扑鼻的小馄饨就做成了。 我爱吃这美味的宣堡小馄饨,更爱这飘着香味的故乡。
我们廉江有着数不清的美食,豆腐花、萝卜饼都是廉江的美食,还有我们这里的风味小吃也是远近闻名的,牛杂串就是其中之一。
它可是在我们廉江出了名的。八角、蒜瓣、花生油、酱油和牛杂就是做牛杂串的必备之品了,就那么点东西就可以吃到廉江的特色,想你也不信吧!那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吧!先用八角、蒜瓣和各种酱油放在锅里煮熟,等闻到香味之后就可以放牛杂串进去了,很快,你就可以闻到牛杂串的香味了。牛杂串不但做法特别,吃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你可以粘上吃牛杂串时专用的辣椒酱,咬一口,保证辣而爽口、麻辣至极。你还可以粘上酸甜酱来吃,那酸甜味会象瀑布一样流遍你的全身,让你吃了还想吃。
吃了牛杂串之后,别忘了还有裹蒸粽啊!它也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美食。裹蒸粽的做法简单,先把肉、菜或绿豆等包在糯米里面,再包上翠绿的棕叶,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等你闻到一阵阵粽子的香味就差不多了。打开蒸笼盖子,你可以看到棕叶已经变成了墨绿色,掀开棕叶,金黄的糯米饭映入眼帘,粘上酱油,吃一口,真是悠悠香味甜,切切粽香情廉江风味小吃,在我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线条,你还不快点来吃,可不要后悔一辈子哦!
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能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能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浆,过滤,扯糖,都是非常重体力的活,爷爷奶奶在制作麦芽糖的季节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为去卖麦芽糖的爷爷则是更为辛苦,有一次,他因为太饿累倒在了离家二百米的地方,我们兄弟姐妹们跑出去把他抬了回来,他吃了几碗饭后,精神就马上恢复过来了。
后来,农村过年时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爱吃麦芽糖与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制作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当地人已经不再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彭州,我的家乡,素有天彭盛世一说。这里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彭州称谓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文人墨客至于此,总会称赞一番牡丹,故有诗人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阳第一;在蜀,天彭第一。彭州不仅仅有山有水有牡丹,连美食也往往引得各地食客流连忘返。
今天要说的是彭州九尺板鸭。九尺板鸭已经入选为市级非遗项目,这已经十分肯定它在美食节的这个重要地位。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1896年九尺镇更是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
新年将至,人们纷纷上街置办年货,更有甚者,不顾路途遥远的舟车劳顿,专门来到九尺镇买板鸭。也可说,板鸭现在已经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今年举办了第七届九尺板鸭节,九尺镇素以腌卤为名,又已板鸭为代表。在这美味飘香的`节日里,各店各家纷纷在木架上挂出了自家已经做好了的板鸭,街道两边像挂红灯笼一样喜庆热闹。油亮酥脆的外皮,饱满的肉感,滋滋的油气已经引得人口水下咽,两眼瞪直的望着这满架子的板鸭,没有一个吃货是能抵得住这诱惑的。要吃板鸭苏老八,甘香细嫩,滋润化渣,相信当地人已经对这句吆喝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这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第一板鸭苏老八。在苏老板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九尺板鸭有烟熏、风吹、酱香、麻辣等多种口味,其中最为经典的还是烟熏和风吹。苏老板还介绍说,这板鸭的味道肥美鲜嫩,
还得归功于此地的优良水质。九尺镇全镇共有泉、堰近百处。泉水甘甜清冽,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鸭子长期游弋嬉戏于水中,以水中虫草、浮游生物为食,其肉质瘦嫩,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要说到美食,就一定会说到其制作工艺。很幸运的是,苏老板能为我们解析其独门秘诀。首先,必不可少的是在这九尺镇泉水喂养的麻鸭作为原料,鲜活的麻鸭宰杀清洗、抹料、腌制,才会有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将清洗好的麻鸭从中剖开,用手压成玉盘式,然后等待十五天的风吹,这风吹鸭便这样制作好了。在这制作风吹鸭的步骤基础上,把鸭子成双成百的垒起来放置平整,送入烟熏炉中,控制火候,以香木屑作为燃料来熏制提味,每15分钟翻一次,大概一共要翻五六次。最后,用秘料二三十种祖传的的老汤熬煮、晾晒,这便成了独特的烟熏鸭。麻鸭经过千锤百炼终于成为人们馋涎欲滴的美食,蒸煮吃,口味各不相同。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O2O的迅速普及,这种当地美食也想寻找更大的商机,此次农博会后,更多电商平台愿与当地特色板鸭产业相合作,成为线上与线下的双助力,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此,我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能一品彭州特色美食,它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 而我说,因为一道美食,而离不开一座城市。 这就是九尺板鸭,这就是盛世天彭。
我的家乡是四川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它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我最喜欢吃酸辣粉和麻辣烫了,将光滑、雪白的粉条倒进沸腾的开水中煮一会儿,待粉条煮熟了以后,就被倒进干净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葱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将鲜红的汤汁倒进半碗进去,就这样,一碗美叶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烫的做法更简单,将粉红的火腿呀什么的串在干净的竹签上,放进锅里锅边用夹子把竹签夹着,防止它整个儿都进了锅里,锅内鲜红的汤汁翻滚着,汤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着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过了一会儿,麻辣烫煮熟了,将它从锅里捞出来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别爱吃麻辣烫,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他们都要买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们比起麻辣烫来,似乎更爱吃酸辣粉一些。难道不是吗?不论是下雨还是别的什么坏天气,小店里的人总是满满的。而且坐在桌旁埋头吃酸辣粉的总是大人们,在热气腾腾的锅旁等候的除了几位给孩子买麻辣烫的大人和几名中学生外,大多数是活泼的孩子。
我和妈妈也很爱吃酸辣粉和麻辣烫。如果一个星期没有吃到一碗香喷喷的酸辣粉和几串美味的麻辣烫,我心里就不踏实,怪难受的。每个星期日我都会拖着妈妈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许是国为大家心灵相通吧!小店里总是挤满了人:有工人,有学生,还有教师……
遇到人满的时候,我总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责怪妈妈误了时间。这时,和蔼可亲的老板娘总会过来打圆场:“小姑娘,别生气了,是我的错,是因为我这店太小了!”那幽默风趣的话逗得我导火线涕为笑。
人少下来的时候,我和妈妈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酸辣粉的味道好极了,酸酸辣辣的,让人忍不住吃了还想吃。吃完粉后,我总会多要几串麻辣烫在回家的路上细细品尝,可最后的一串我绝对会风卷残云般地把它吃得干干净净。 啊!家乡的美食!
我的家乡为粮食大省,是全国人民的大粮仓,大厨房。家乡的美食数不胜数,最令我难忘的是遍布街头的各种平民小吃。
华灯初放时,五里长街成了饮食一条街,文化广场成了饮食的广场。广场中央雕塑着一匹腾飞的白马,这一带就有了“白马”的称号,谁不知闻名遐迩的白马小吃?常去白马小吃的食客终于明白:这里与古都开封的小吃原为同宗相传,中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饮食的广场,就如走进没有围墙的美食大观园。熙熙攘攘中,传出热闹的叫卖声,灯火照亮处,小吃的灯箱招牌令人眼新:张记正宗羊肉面,胡家秘传糊辣汤,李四水饺,王五馄饨,大块牛肉,小鸡烙馍。各种面食,各种小炒,报不完的家乡菜名,看不尽的夜宵盛况,徜徉其中,各取所需,各得其乐。摊位的布篷内座无虚席,或工或农,或官或商,有本地人百吃不厌,还有外地人慕名而来,有年轻人出双入对,还有全家人扶老携幼,归来的游子不禁寻思:家乡的小吃竟如此火爆!
实惠是小吃的特点,合口是大众的评价。吃罢付账,我愣了半天,几乎喊出便宜二字。有人介绍:三元吃饱,五元吃好,十人八人一桌菜,五十元钱就够了,我问咋这么便宜,那人哈哈大笑:面是大田的麦子,菜是大棚的蔬菜,牛羊鸡鸭是自己饲养,你说便宜不便宜?我恍然大悟:这些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难怪常吃常有四时不绝。四时都是新鲜肉食,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土锅制作味道独特,原汁原味的家乡风情。有的美味异乡他域是买不到,大餐馆里是吃不到,只有到家乡的饮食广场来寻觅。
北方人喜欢吃面,我的家乡就有一种特别好吃的面食――炸酱面。 炸酱面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肉酱、黄瓜、胡萝卜。
炸酱面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和好面,把黄瓜胡萝卜切丝,然后就开始炒酱了!妈妈首先把肉切成肉丁,葱切花,倒入酱油腌肉,然后放油锅里炒,一般小火十几分钟就可以啦!香喷喷的肉酱出锅后,开始擀面煮面,然后把肉酱浇到面条上,撒些黄瓜丝和胡萝卜丝,一碗好吃的炸酱面就做好了!
喜欢吃吗?我给你做哦!虽然没有山珍海味那样昂贵,但吃完却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来我的家乡尝一尝吧!
我的家乡徐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美味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诱人的红富士苹果、香甜可口的小孩酥、风味独特的沛县狗肉………
但在众多的食品中,有一种看似极平常却又独特,也是徐州人民白痴不厌的食品烙馍。烙馍及不同于北方的单饼,也不同于很多地方的煎饼。它作为徐州特有的食品,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路过徐州。因为刘邦的队纪律严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行军中的刘邦军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既简捷又实惠的面食烙馍。后来烙馍这种食品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烙馍的做法很简单,做烙馍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支起一个鏊子,将和好的面团切成小块,他们�I的�I,揉的揉,摊的摊,几个面团在这些老人手下飞舞着。不一会儿,一张又薄又圆的烙馍就做好了。烙馍做好了,单是看着这又薄又圆的烙馍就会引起你强烈的食欲。烙馍吃起来很劲道并且富有韧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象征了徐州人不怕吃苦、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烙馍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泡在汤里吃;可以卷油条吃;还可以在两三个烙馍之间放上油、盐、葱花、鸡蛋煎的黄黄脆脆的吃……..还有一家很出名的餐馆用别出心裁的推出一道“烙馍卷烙馍丝”的菜式,深受顾客们的喜爱。你一定很好奇何为“烙馍卷烙馍丝”吧?所谓的“烙馍卷烙馍丝”就是:把烙的烙馍切成丝,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炸的酥脆的烙馍丝再配上辣辣的海带丝、土豆丝,然后外面再用软嫩的烙馍卷起来,真是独特美味。
如果你有机会来徐州,可不要忘记品尝徐州独特的食品烙馍,保证你百吃不厌。 绿豆凉粉虽然做法很简单,可是味道却令人叹绝。它的制作方法是:先拿温水把绿豆泡透,然后用打粉机来磨,磨成了浆,用箩过滤一下,留下绿豆粉,再用绿豆粉与水按合适的比例勾兑,锅里煮熟,盛到时盆子里边,放凉,让它成形,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可以放一些调料,要是你喜欢吃辣,加一些辣油,保证让你爽到家,凉粉上桌后,一股香的气味飘来,大街小巷便飘满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
凉粉的口感极佳。当你把凉粉放入口中,还没有细嚼时,便滑进了肚中,顿时,满口留香。我还算是喜欢吃辣,所以每次吃,都满头大汗,即使流了这么多汗,可还是喜欢吃,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所以我们全家成了凉粉馆的常客。
有很多人都喜欢吃绿豆凉粉,所以绿豆凉粉便成了我故乡最有名的美食。 如此好吃的食物是不是已让你垂涎欲滴了,还等什么?赶紧来我的家乡品尝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