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逆全球化”思潮与中国引领下的新全球化发展路径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一一一一一学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逆全球化”思潮与中国引领下的

新全球化发展路径

2,3

赵燕梅1,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2.吉林省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吉林3.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8;

长春130028;长春130028)

[摘要]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在贸易、投资、金融、资本、信息和政治、文

化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重大阻力,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新时期。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机遇和挑战,中国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基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全球基础设施支出、重塑全球治理和双边关系、优化产业结构、主导全球价值链等措施充分发挥中国在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全球化;逆全球化;中国;引领;新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114;F8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0-18[文章编号]1671-6671(2020)01-0082-09[作者简介]赵燕梅(1986-),女,甘肃白银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世界经济。

一、引言

近代以来,跨境商品、资本、人员、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得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疲软复苏状态,自由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减弱。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更是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多变,发展鸿沟加深,美国中产阶级进一步退化,贫富差距加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粹主义盛行,排外情绪高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各种“退群”、欧洲难民潮、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等事件均已表明新一轮以“贸易保护、反一体化”为特征的“逆全球化”大幕已经拉开,全球化进程遭遇巨大阻力。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

[1]

易保护主义政策回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共十九

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规律”。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互联互通恰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逆全球化”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全球化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治理体系滞后、全球发展失衡,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三大经济问题”。[2]我们将遭遇逆全球化浪潮、新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当前全球化格局调整之间相互撞击的过程。“逆全球化”82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思潮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演变?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需要新型全球化,如何构建新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中国将在新全球化发展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述评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逐利是全球化的关键动力,全球化的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关于“逆全球化”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从理论根源角度出发,当前的“逆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泛滥的

[3]

恶果(盛玮,2017);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典型特征的全球市场供求失衡是“逆全球化”背后的经济逻[4]辑,因此各国降低产能,重新调整全球市场供需将成为有效解决途径(胡建雄,2017);此外,当前的[5]“逆全球化”也是全球治理规则失灵的明显表现和必然结果(陈伟光,2016)。二是从现实经济现象角

度分析,佟家栋和刘程(2017)认为“逆全球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特殊阶段后出现的世界市场再分割现象,主要体现为对商品、资本、劳动力流动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障碍,部分国家

[6]和市场将不再全面开放。李稻葵(2015)认为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源自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缓、[7]世界各国经济严重分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美国为维持主导地位必然实施贸易保护。三是从“逆全

球化”影响及发展趋势角度出发,佟家栋(2018)认为当前的形势本质上属于全球化的调整和重构,不

[8]是逆转。庄宗明(2018)也指出当前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国利益[9]博弈的体现,“经济全球化没有逆转,也不可能逆转”。李晓(2018)则用“全球化的分裂”来形容世界

经济现阶段的表现,同时强调全球化本身是无法阻挡的、不可逆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在根本上是世界

[10]经济体系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逆全球

化加大了全球化前行的风险,但是“可通过观念更新、机制规范调整、注入新动力以及整顿运行环境等”措施将“逆全球化”思潮转化成新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实现普惠、包容的新型全球化(徐坚,2018)。

[11]

“逆全球化”思潮及表现对世界各国造成一定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成为亚太

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地位和行动都将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金碚(2016)认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他通过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1.0时代、2.0时代的角色和国际地位总结出,中国“必将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占据重要国际地位,发挥影响全

[12]球的大国作用。”

综上,目前的研究还有几点需待进一步完善:其一,对经济全球化在新时代表现的新内涵和新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二,对“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根源在制度层面的理论分析较少;同时,对“逆全球化”思潮的具体表现集中于贸易、投资、人口、全球治理方面,缺少信息流、金融和政治层面的分析;其三,对逆全球化态势下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的分析较多,而对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研究较少;其四,在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做法上集中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支持,还缺乏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理论和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思想与全球化发展新时代进行融合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丰富全球化相关理论,为中国当前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浪潮,顺利实现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推动者再到引领者角色的转变,构建新型全球化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借鉴。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83

一一一一一一学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三、“逆全球化”思潮的生成机理与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非直线式,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甚至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的特点。“逆全球化”的思潮和概念也不是现阶段才有的,而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只是在特定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更加明显而已。正如IMF中社会学家成员HaroldJames所述,世界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两种选择之间进行摇摆:一是逆全球化浪潮泛起或者说全球化遭遇反弹,曾经主导全球化的国家优先提出反对全球化,主张民族主义和市场分割;二是由当前局势过渡到一种新型的全球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

[13]

新调整,全球化需要阶段性地调整或重构。2014年4月拉纳·弗鲁哈尔在美国《时代》周刊发文《全球[14]化逆转》,他在文中提到“至少从目前形势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逆转”,他使用了“deglobalization”

(“逆向全球化”)一词来形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非议全球化的现象。“逆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对立面,特指在经济全球化进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世界市场再分割的现象。“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经济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格局在国际分工的影响下产生了深刻变化。既然经济全球化进程经历了“全球化1.0”和“全球化2.0”时代,“逆全球化”思潮同样也伴随着两次全球化的高潮而分别出现,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遇经济危机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英美是二战以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缔造者,但随着联合国系统的建立,他们却成为反对全球化的先锋,正在引导着世界经济格局朝着一个更加不稳定、不一致的局面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的不确定性。

(一)“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理论根源1.新自由主义泛滥、国家主义回归的体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资产阶级侵占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主要收益,而普通民众收益甚微。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泛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民众财富严重缩水,贫富差距加大,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恶果由底层民众买单,反对全球化的情绪在该阶层表现突出。同时,强调主权国家“利益至上”和“赢者通吃”理念的“国家主义”思想回归西方国家也助长了本轮逆全球化态势。主权国家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锁定在本国贸易、投资、移民等方面,一旦这些指标下降,反全球化呼声在政治政策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致使“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

2.大国之间制度竞争的新要求

全球化进程中必然面临与全球治理相关的制度性问题,大国之间制度的竞争也加速了“逆全球化”思潮的产生。首先,国内治理异常。制度的非中性使全球化对每个人而言有不同的结果,大多数人将从中受益,而小部分中下阶层则利益受损。其次,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不平衡。“国家治理的失范不仅会使得全球各国无法独善其身,并且还会导致全球性的新问题,这会对全球治理提出新的挑

[15]战,也会进一步限制全球治理目标实现。”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进行合作与协

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高度依赖和相互渗透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尊重国家治理独立性的基础上,还应更加重视全球治理的协同作用和普遍性。再次,全球治理与全球化进程不匹配,主要体现为治理权力和全球贡献度严重不匹配。全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80%,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却未体现出应有的地位。现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表明,世界主要大国不再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统一的价值和共识,而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利益寻求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未来,制度竞争将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本质,这种竞争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体现得更加明显。84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二)“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政治根源

[16]

目前的“逆全球化”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遭遇政治围攻”的集中体现,其根源在于经

济结构性失衡,全球治理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对自由贸易、开放经济的疑虑和不满,许多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受到影响。面对新的不确定因素,最初的全球化的捍卫者们开始犹豫不决,提出了建立新的补偿全球化“输家”的有效制度的诉求。经济全球化的推行离不开一定的制度环境,政治创新往往是为了治理全球化,当出现了一个超国家的政治机构去“管理”全球化时往往出现令人不满的结果:承诺过高,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选民们就会寻找激进的替代者。“逆全球化”主张的关键主体也并非美国整体,而是那些包含非熟练工人和低技能劳动力的中产阶层,这一群体迫切希望通过投身政治进程,选举能实现民众期望的政客来维护自身利益,民众期望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巨大裂痕导致民粹主义兴起,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

(三)“逆全球化”思潮的现实表现

“逆全球化”思潮的总体表现是什么?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世界经济曾在2003—2008年间持续保持了6%的高增长率,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缓慢复苏的阶段。2009年全球经济总量下降了5.21%,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全球经济总量降幅达到6.29%。2000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长放缓和国际贸易强度下降的双重作用使得全球贸易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2008年的51.86%下降到2015年的44.99%,相当于倒退回21世纪初的水平。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分别下降了2.24%、0.96%和19.82%,中国贸易降幅已经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贸易对GDP的创造效应大大下降。与此同时,国际政治领域“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国别和国内经济不平等扩大,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扩散。“逆全球化”思潮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贸易保护:全球化“输家”的借口

国际贸易一直是全球化辩论中最为敏感的因素,“逆全球化”现象和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全球化的浪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动力,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的非均衡现象。以底特律和匹兹堡为代表的铁锈地带曾作为美国的“工业心脏”解决了50%以上的制造业工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反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但该地区在政治选举中占据核心地位,为了赢得支持,政客们则需要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掩护下维持其政治意图。此外,经济学界对全球化的质疑之声从未中断过,以萨缪尔森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贸易加剧了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和国内贫富分化的观点。在这些著名人物的推动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认为自己成为全球化的“输家”,于是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

2.移民浪潮:文化价值观的龃龉

移民迁徙背后往往是文化的不相容和价值观的相互抵触。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通过研究波兰农业工人向东欧迁徙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论点:全球化的主要缺陷在于损害了文化上弱势群体的利益。移民问题一直是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和欧洲大陆选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移民问题的争论点就在于价值观差异引致的文化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一方面担心就业岗位减少,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担心国家福利成本增加。因此,反对移民浪潮者指出,移民尤其是难民的涌入在迫使本国基础设施变得更加紧张的同时为当地文化注入了外部威胁。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统计,仅2013—2015年迁入欧洲的难民数就从6万骤增为50万,增幅高达7倍多,其中80%来自叙利亚,2017年至少有85万难民通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85

一一一一一一学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过地中海前往欧洲。这对于原本经济不景气的欧洲而言,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迅速崛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对低收入者和非熟练技术工人的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最大,他们的收入被竞争所侵蚀,因而排外情绪激增。多元文化主义进退失据,成为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开放:经济全球化致命弱点

麦肯锡国际研究所数据显示,2007年,国际跨境资本流动达到11.8万亿美元的峰值,占当年全球GDP的12%,之后便急转直下;2008—2016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从每年12.4万亿美元急剧减少至4.3万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降幅高达65%。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疲软的复苏状态,各种形式的投资都落后了。2015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总额为1.76万亿美元,与危机爆发前的峰值相

[17]

比,相差7%。由此可见,投资领域的全球化同样不容乐观。资本市场似乎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的致命弱点。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随着国家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资本收益增加的同时金融风险也更大了。1931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高度关注以英美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全球化脆弱性的加剧问题。研究表明,英国退欧很可能与金融服务业有关。在金融全球化方面,这种“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特朗普实施了“美国优先”和反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元霸权是能从金融全球化中直接受益的。

4.信息开放:信息安全提出技术挑战

全球化促进信息自由流动,信息流动尤其是金融信息的流动能够通过影响一国的经济结构对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能力和地位产生影响。2008年以来,信息取代金融机构成为当今最具杀伤性的武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难免面临信息开放问题,连接信息经济的数据依赖于复杂的软件和互联网管理公司交互系统,而这些关键系统和技术几乎完全由美国控制,其中包括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以美国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原创技术和技术服务一方面为信息经济全球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轻易获取信息情报以维护美元地位,实现美国金融制裁和保护国家安全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开放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泄露的担忧,例如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人们对于信息全球化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逆全球化”思潮在信息领域也有了具体体现。

四、新全球化发展路径与中国引领作用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未来外部发展环境趋紧,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经贸摩擦和冲突愈演愈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质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

[18]大势所趋。”在某种程度上,“逆全球化”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全球化模式的反思,也为新型全球化

的孵化过程提供了机遇。

(一)新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

当前,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全球化已进入一个全新的3.0时代。前两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的国力较弱,如今中国已占据重要国际地位,也必将在新全球化时代发挥巨大影响力。“新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利益至上”原则和牺牲欠发达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建立起以平等、开放、合作和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首先,保证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规则;其次,杜绝排他性,确保新的全球治理机制以开放为导向,避免规则碎片化和封闭化;再次,各国之间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秉持共商共建原则,应对不公平国86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际规则和世界经济风险时主动担当、共迎挑战;最后,以实现各国互利共赢为发展目标,使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因此,“新全球化”与传统全球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改革和完善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新全球化的理念应该是开放、平等、包容和普惠。

(二)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1.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机遇

中国引领新全球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抉择。首先,捍卫全球化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是第二轮全球化最大的得益者。加入WTO至今,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同期美国人均收入只增长了20%。遏制“逆全球化”思潮的不利影响是中国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担此重任。其次,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思路发挥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可行性和成功性已经彰显了中国的实力和智慧。再次,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新的全球化解决方案,沿线国家已开始收获互联互通的早期成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世界

[19]

经济的20%。未来10到15年,中国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即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届时中

国的贸易政策也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这些都为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提供了重塑世界经济秩序和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的机会。在新型全球化中扮演引领者角色是中国愿意做、有机会和能力且正在做的事情。

2.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挑战

一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表面上看类似于当年的韩国和日本,但与之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上述两国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要更多地依靠国内自主创新,过度依赖技术进口将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投资持续增加,预计未来10年中国投资额在GDP的占比可达到35%以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需求造成负的冲击,要成功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努力将资本从储蓄转化为消费。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防止信贷的过快增长,又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二是中国的自主创新尚不足。2013年中国付给外国的专利费1280亿美元,中国收进来的专利费只有10亿美元,二者之间相差128倍。尽管中国技术水平是在不断提高,但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需做出更多努力。三是金融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全球化最重要的就是经常账户的平衡,自由贸易肯定会带来贸易逆差和平衡经常账户逆差的问题。而中国真正的问题在于经常账户的逆差只能从资本账户去弥补,所以中国要做为全球化的推手就要面临资本账户须开放的问题,但出于对金融安全角度的考虑,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无法做到允许资本账户完全开放,这也是中国在引领新全球化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三)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1.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而传统的经济全球化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这种全球化以掠夺和占有他国超额利润的方式实现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霸权。经济全球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以“逆全球化”主张也不是缓解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良药。经济全球化进程本身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双重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引领新全球化过程中将持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意义,积极主张全球化,不以资本扩张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新型全球化应该是更具普惠性和包容性的全球化。我们应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和谐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87

一一一一一一学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世界”的世界观,任何国家和民众不应由文化、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受到排斥,小国和弱国的利益更应受到全球化利益成果分配的照顾。中国向来秉承亲诚惠容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而不是以邻为壑。

2.“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促进新型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便利化方面充当了“领头羊”角色。该倡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回应和支持,并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公司已经在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该倡议降低了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联合国亚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关税每降低30%,中国的经济将增长1.8%,其他国家的经济将增长5.3%-16.9%。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的倡议。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主要进口国。中国将把产业转移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通过增加外国投资来建立自己的全球价值链网络,并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体系。

(四)中国引领新全球化的实施路径1.合理处理三层关系

一是处理好中美之间的关系。借鉴早期美日贸易战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当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促进金融及其他服务业的开放,积极与美国达成双边投资协议,减少中美贸易摩擦,避免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二是处理好全球化与国内改革的关系。一方面引领新全球化需要国内改革提供更加夯实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新全球化的发展也将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三是处理好项目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在投资、贸易、金融、信息和文化交流等项目的实施与合作上都要充分评估收益与风险,防患于未然。

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参与度

互联网服务的扩展将有助于经济增长,中国未来的跨境数据流政策也将使世界受益。作为全球化进程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数字信息的交换也是最需要全球框架和全球领导力的领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减少数字壁垒,制定数字贸易协议,增加融资渠道可以增加它们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帮助小型企业和企业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技能,发展基础设施,以将小型企业转变为出口企业,拓展全球化惠及的范围。中国政府支持和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和技术援助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球化向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为新的全球化的发展注入活力。

3.扩建全球公共基础设施,增加人员流动和需求

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在长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升,短期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据预测,对印度、美国、巴西及印度尼西亚而言,GDP中基础设施投资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分别为340万、150万、130万和70万个。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中国仍在跨境项目上进行大量投资,对道路、港口、机场、铁路和电信网络的现代化和升级维护将继续加强商业通信和劳动力资源流动。中国在支持全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先后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机构,继续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4.重塑全球治理,建立双边协作关系

在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达国家一味地向欠发达地区灌输市场自由化思想,并提供发展性融88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资,然而上述做法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中国应另辟蹊径,走提升公信力道路,充分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深与新兴市场和非洲国家的接触,通过投资教育、文化交流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建立双边协作关系。中国企业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投资项目的长期移出效应,打造更具普惠性和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新秩序。

5.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导全球价值链

中国应扭转曾被动融入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打造的全球价值链的局面,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构建沿线“带路价值链”。一方面承接并不断优化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新的全球价值链。中国企业可按照多维度、多元化的全球价值链攀升途径逐渐占据新的全球价值链链主地位。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使东道国税收增加近11亿美元,就业岗位增加18万个。在中国现有的这些海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上,推广可复制的产能合作模式,促进中国本土企业面向“一带一路”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积极寻求经贸合作发展伙伴,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对接全球价值链准确点位提供中国思路和成功经验,引领新全球化发展。

总体而言,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全球化也非导致世界动荡的“罪魁祸首”,而现阶段的“逆全球化”思潮更多的是西方政客们在应对国内矛盾和构建全球化治理新秩序中乏力的表现,无力应对新的全球治理秩序中的国内矛盾和弱点的表现。“逆全球化”更多的是经济全球化现阶段的调整或重构的体现,一些国家所谓的“输家”也只是在全球化的不同阶段每个国家从中获益程度不同而已。“逆全球化”呼声高起的同时也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大有可为之时。中国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继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始终拥护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便利化。对内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对外提供更多更广的制度性公共产品,构建中国引领下的新型全球化3.0,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将同其他各国和衷共济,共同推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北京:人民日报,

2017-03-17.

[2]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北京:人民日报,2017-01-18.[3]盛玮“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恶果[J].红旗文稿,2017,(6):39.

[4]胡建雄.本轮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经济逻辑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11):19-26.[5]陈伟光.全球化逆动与中国的应对: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关系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7,(4):72-82.[6]佟家栋,刘程“逆全球化”.浪潮的源起及其走向: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7,(6):5-12.[7]李稻葵.板块化:世界经济新格局[N].北京:人民日报,2015-08-23.[8]佟家栋.当前态势不是逆转,是重构[J].世界经济研究,2018,(3):9-11.

[9]庄宗明.经济全球化没有逆转,也不可能逆转[J].世界经济研究,2018,(3):11-13.[10]李晓.全球化分裂:成因、未来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18,(3):3-5.[11]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17,(5):1-15.[12]金碚.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6):41-46[13]HaroldJames.DeglobalizationasaGlobalChallenge[J].CIGIPapersNo.135-June2017.[14]FOROOHARR.Globalizationinreverse[J].Times,2014,April:7.

[15]刘雪莲,姚璐.国家治理的全球治理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6,(6):29-35.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89

一一一一一一学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6]PaulKrugman“,LeaveZombiesBe”,FinanceandDevelopment[J].Vol.53,2016,(4):11.[17]金瑞庭.经济全球化处于低潮期的深层逻辑[J].中国经济周刊,2017,(2):82.[18]胡鞍钢,王蔚.推动实现“新全球化”是大势所趋[N].北京:解放日报,2017-01-03.

[19]尼尔·弗格森,扎卡里亚.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经终结了吗?[EB/OL].https://www.guancha.cn/NiEr-FuGe-Sen/2017_05_22_409443.shtml.

TheTrendof\"Anti-globa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PathofNewGlobalizationGuidedbyChina

2,3

ZHAOYan-mei1,

(1.SchoolofEconomicManagement,ChangchunFinanceCollege,Changchun130028,China;

2.JilinProvinceFinancialSecurityResearchCenter,Changchun130028,China;

3.ResearchCenterfor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hangchun130028,China)

Abstract:Atpresent,thetrendof\"antiglobalization\"prevailsinwesterndevelopedcapitalistcountries,whichcausesgreatresistancetotheprocessofeconomicglobalizationintermsoftrade,investment,fi-nance,capital,information,politicsandculture.Globalizationhasenteredanewperiodofperiodicadjust-ment.Thenewtrendofglobalizationwillprovid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Chinatoparticipateinglobalgovernance.UndertheguidanceofMarx'seconomicglobalizationthoughtandtheconceptof\"hu-mandestinycommunity\Chinawilltakethe\"thebeltandroad\"asitspracticalfoundation,developthedigitaleconomy,increaseglobalinfrastructurespending,reshapeglobalgovernanceandbilateralrelations,optimizetheindustrialstructuretodominatetheglobalvaluechain,andtakeothermeasurestogivefullplaytoChina'sleadingrole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newglobalization.Keywords:globalization;anti-globalization;China;lead;newglobalization

[责任编辑:于明霞]

(上接第96页)

ApplicationAnalysisofBlockchainTechnologyinAccountingField

CHENGZhi-gang

(SchoolofManagement,Changchu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Thebasicprincipleofblockchaintechnologyliesinthesolutionofthe“ByzantineGeneralProblem”.Thecharacteristicsoftheblockchaintechnology,whichistamper-proofandunlimitedencryp-tion,areverysuitableforapplicationintheaccountingfield,butitsopenworkingmodealsobringssomelimitationsandproblemstotheapplication.“BigFour”accountingfirmsactivelystudyvariousapplicationdirectionsofblockchaintechnologyinfinancialwork,andputexperimentsinsomework.Alltheseindi-catethat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applicationtrendsandfuturedevelopmenttrendsoftheemergingblockchaintechnologyintheaccountingfield.Keywords:blockchain;accounting;application

[责任编辑:于明霞]

90

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