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台州城市群与浙中城市群的对比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台州城市群与浙中城市群的对比研究 王少君 (中共黄岩区委党校,浙江 台州318020) 内容提要从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城市群内部联系和空间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看 出,台州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而城市群内在联系不足;浙中城市群内各县市区地理位置接近,经济互补明显,内在 联系较强,但经济总量相对不足。未来两大城市群的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加强各县市区内在联系,努力促进其又好又 快发展。 关键词 台州城市群浙中城市群 区域对比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23(2010)05—0061—05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 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实施“承东启西”发展战略的重要纽 的加速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越 带,更是浙、闽、赣、皖4省9地市经济协作区的龙头。在 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近年来,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快速 经济区位上为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带, 发展,对浙东和浙中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具有技术、市场、资金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潜在优势。 对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 群内城市的密切互动并没有排斥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 通过对两大城市群总体发展水平、经济功能联系和发展模 相对独立性以及自身特色性。如东阳的工艺木雕、建筑、 式的对比分析,期望能够对这两大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提出 影视文化旅游;永康的五金、汽摩配;兰溪的医药、冶金机 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械;浦江的纺织服装、水晶工艺品、挂锁;武义的古镇和温 泉旅游等等。整个城市群内逐步形成了以块状经济为基础 一、台州城市群与浙中城市群的概况 的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台州城市群概况 二、总体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台州城市群是以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市为内核,由台 州市主城区椒江、黄岩、路桥和所辖的温岭、临海两个县级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义乌和金华两大核心经济主 市和三门、天台、玉环、仙居四个县以及其他中心镇所组 体的飞速发展,浙中城市群的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从 成的城市群。台州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特点,作 历史沉淀来看,台州城市群的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但其核 为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占其经 心城市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辐射和带动整个台州城市 济总量的97%以上。台州城市群内已经形成了电力能源、 群的水平。为更为清楚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在 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 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两大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进行 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等十大支柱产业。 对比分析。 (二)浙中城市群概况 (一)经济规模水平的比较 “浙中城市群”位于浙江中部,包括了婺城、金东两区, 近年来,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大城市群在 义乌、永康、东阳和兰溪四市以及浦江、武义和磐安三县。 经济总量上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真实反映两者之间 [作者简介]王少君(1982一),中共黄岩区委党校教师。 [收稿日期]2010—07—10 ・6l・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的区别,基于相关材料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两大原则,在 表2浙中城市群规模指标状况 此采用GDP、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GDP(亿元) 人均GDP 城镇人均可支 农村居民人均 人均纯收入这三个指标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2009年) (万元) 配收入(元) 纯收入(元) 由表1和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在GDP的总量上,台 婺城区 260.15 4.2 229l5 8312 州城市群与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水平都相对较高。无论是 金东区 80.3 3.5 23564 880o 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 义乌 519.5 7.1 30841 12899 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从发展的总量上来看,都呈现 永康 257.36 4.5 22388 9744 出了相对的核心城市。台州城市群中的椒江、黄岩和路桥 东阳 248.84 3.0 19955 l0039 三区总量相加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县市区。浙中城市群中 兰溪 147.76 2.2 l6593 6793 金华市区和义乌GDP的总量要高于其它六个县市区;最 浦江 109.64 2.8 2O435 8288 后,两大城市群的发展都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台州城市群 武义 103.25 3.O 15555 6725 中除去台州市能作为核心城市外,出现了温岭、临海和玉 磐安 40.65 1.9 16174 55l8 环三个卫星城市,而三门和仙居相对滞后。浙中城市群 金华(总) 1765.94 3.8 22915 90ol 中,出现了永康、东阳两大卫星城市、而兰溪、浦江、武义和 数据来源:金华市各县市区2010年度统计公报。 磐安相对滞后。 相比来看,台州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的平均水平要高于 表l 台州城市群规模指标状况 浙中城市群;但从平均发展水平来看,台州城市群内的人 GDP(亿元) 人均GDP 城镇人均可支 农村居民人均 民相对富有;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台州城市群出现了唯一 (2009年) (万元) 配收入(元) 纯收入(元) 的城市群发展内核,即台州市区。而浙中城市群中出现了 椒江 280.19 5.8 26632 1oo12 两大内核,即金华和义乌。 黄岩 194.01 3.4 23576 1OO98 (二)城市聚集度的比较 路桥 278.57 6.6 3046l l2735 城市集聚主要源于城市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信息 效益、人才效益、设施效益等诸多方面,正是上述各种效益 温岭 498.73 4.2 25966 l5719 的吸引,使区域中的非农产业以及劳动力、人才、资金、原 临海 275.62 2.5 2l9l2 9595 材料等社会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_l J。城市的综合集聚程 玉环 252.81 6.1 27347 ll258 度可以反映某一城市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对外辐射能 天台 101.96 1.7 19775 7590 力,城市各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其对 三门 86.63 2.0 19850 7863 外辐射功能就越强。为对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的城 仙居 82.95 1.6 18222 6976 市聚集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非农 台州(总) 2025.47 4.8 24429 lO006 业人口比重、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客运总量和货运总量 数据来源:台州市各县市区2010年统计公报。 六大指标进行对比。 表3 台州城市群城市聚集度指标 台州市区 温岭 临海 玉环 天台 三门 仙居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994.4 140.6 52.8 l08.7 398.9 194.7 24-4.9 非农人口(万人) 92.55 65.57 53.25 31.18 19.97 15.66 l8.73 非农人口比重(%) 84.06 79.62 74.68 87.55 63.39 67 69.55 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96.37 92.O6 91.57 93.14 91.85 83.12 89.04 客运总量(万人) 8594 4369 2220 2380 1009 1083 1126 货运总量(万吨) 73O7 2890 966 1400 639 833 365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9)》整理计算,原始数据是2008年的数据。 ・62・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表4台州城市群城市聚集度指标 金华市区 义乌 永康 东阳 兰溪 浦江 武义 磐安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450.88 632.28 523.26 458.71 424.44 2O8.24 503.59 l71.82 非农业人口(万人) 31.36 2O.39 8.70 13.1O 6.17 4.87 l1.90 2.63 非农业人口比重(%) 60.76 85.92 8O.O6 80.oo 72.O8 70.33 52.06 51.19 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92.oo 96.9O 96.69 94.26 93.39 88.84 88.8O 81.39 客运总量(万人) 3646.76 6712.5 2855.5 3379 1258.38 1211,75 1234.4 866 货运总量(万吨) 36o5.O7 3588.17 3593.58 l577 l442.24 651.98 760.38 913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9)》整理计算,原始数据是20o8年的数据。 由表3和表4的数据可得,首先,两大城市群的人口密 强度。假设城市群内共有n个成员城市,问卷提供m种频 度都相当高。如台州市区的人口密度高达994.4,义乌也 率选项,以目标城市c 为行,以出行频率fm为列,设计i 达623.28;其次,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的城市化程度 城市的流出频率矩阵。当i城到j城的流出频率为 时, 都较高,台州玉环、台州市区、义乌、永康、东阳城市化程度 则相对于J城而言,从i城的流人频率为fk。通过这一矩阵 (用非农业人口占比)都超过了80%,高于全国的平均水 可获得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的强度及方向。 平;最后,从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在这 通过以下公式将获取的各个城市的出行频率矩阵转换为 两大城市群中所占比重都非常低,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 群内各城市问的人流指数矩阵,可反映城市问人流的双向 都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 流动情况。 最后,从客运总量和货运总量这两项指标可以看出, 台州城市群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浙中城市群。另外,由于 ∑ )× 2009年l0月台州铁路开通,这会带来台州城市群的客运 P( =∑∑丝 I 1 J 1 ’‘ (1) 总量和货运总量明显的提升。 式中:a( , 为从i城到j城选择频率等级为k的样本 数;fk为等级为k的流出频率;N,为i城市的有效样本总 三、城市群内部联系的对比分析 数;P( )为从i城到j城的平均流出频率,本研究定义为人 城市间的内部联系具体表现为各种要素的流动,其中 流指数,具有方向性。 人口流动是可以反映城市间内部联系的综合性指标。 本次研究的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 如:人流的大小、方向、出行方式反映城市间的交通量,影 相关数据的获取是基于2010年4月对台州市和金华市域 响城市群的交通布局,从而反映城市群的空间联系。人流 县市区的抽样调查与访谈,问卷与访谈对象主要分为机关 的出行目的,反映城市的功能联系,体现现有城市的功能 单位人员、企业或市场人员、普通市民这三类人群,根据城 特征和市场对城市群的功能设施布局要求;人流同时反映 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成四个等级进行发放。 城市的市场引力,表征劳动力流向,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布 共发放1500份,回收1257份,由于问卷部分由县(市)政 局,从而反映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等等。为分析对比两大城 府组织发放,另一部分组织浙江师范大学、台州学院和台 市群内各城市的联系程度,本文通过对两大城市群人流联 州职业科技学院师生进行访谈填写,因此回收率高,可信 系特征人手,来透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度强。根据调研数据,用公式(1)整理后得出表5和表6, 本文设计城市问人口的流动频率表征城市间的联系 如下所示: 表5 台州城市群人流指数矩阵 台州 温岭 临海 玉环 天台 三门 仙居 台州 26.4 22.65 16.2l l7.2 15.3 l5.5l 温岭 26.4 l8.5 16.41 10.24 13.5 11.3 临海 22.65 l8.5 10.24 14.67 l】.5 l6.45 玉环 l6.21 l6.41 10.24 3.44 11.8 1O.5 天台 17.2 1O.24 14.67 3.44 7.12 6.45 三门 15.3 13.5 l1.5 l1.8 7.12 4.56 仙居 l5.51 11.3 16.45 1O.5 6.45 4,56 均值 l8.87 l6.O5 15.66 l1.43 9.85 1O 63 10.79 ・63・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表6浙中城市群人流指数矩阵 金华 义乌 永康 东阳 兰溪 浦江 武义 磐安 金华 27.12 21.42 27.5 31.4 23.2 23.59 2O.2 义乌 27.1 15.1 5O.2 l8.2 32 7.8l 19.9 永康 21.42 l5.1 l6.01 3.43 l9.8 lO.85 14.87 东阳 27.5 50.2 16.O1 l1.1 1O.8 lO.85 1O.5 兰溪 31.4 18.2 3.43 l1.1 9.3 5.17 6.5 浦江 23.2 32 l9.8 lO.8 9.3 6.07 4.1 武义 23.59 7.81 1O.85 10.85 5.17 6.O7 1.97 磐安 20.2 19.9 14.87 10.5 6.5 4.1 1.97 均值 24.92 24.33 14.49 19.56 l2.15 l5.03 9.47 l1.14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两大城市群内部经济都 存在三个较强的节点,并且明显高于其它县市区。台州城 市群是台州市、温岭和临海,浙中城市群则是金华市、义乌 和东阳;第二,两大城市群的内部联系都呈现出网络状强 联系。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基本上均 为强联系。无论是台州城市群还是浙中城市群内,除去中 心城市之外,其它城市至少与群内3个城市发生了较强联 系,且与之发生强联系的城市一般除了中心城市外,基本 上为在空间上相近的城市,如玉环除了与台州、温岭和临 海这三个城市有较强联系,还与三门和仙居有较强联系, 永康还与在空间上相近的武义、磐安发生了较强联系。第 三,浙中城市群的内在的经济联系的平均水平明显强于台 州城市群,在浙中城市群中人流均值超过14的有5个城 市,而台州城市群仅有3个。此外,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的人流均值也明显强于台州城市群,金华和义乌人流均值 都超过2O,而台州城市中最高的为台州市l8.87。 图1台州城市群“圈层”状整合模式 四、空间整合模式的对比分析 临海和温岭两个县级市,温岭和临海靠近台州市区,其与 台州市区的内在联系较强;外围层包括玉环、仙居、三门和 (一)台州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 天台。“圈层”状的发展模式使其各城市之间既相互独立 本文在结合上文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现有对城市群 又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整个台州城市 空问组合模式的研究,提出台州城市群“圈层”状发展模 的发展。 式。如图1所示: (二)浙中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 “圈层”状发展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圈层结构理论。 对浙中城市群的研究相对于台州城市群较为成熟。 这类模式是以城市群核心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 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浙中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 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一般而言,靠近核心城市的圈层 式的问题上,有着较为一致的意见。即浙中城市群应该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根据台州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 建“金华市区+义乌市”的双核的空间整合模式;本文根据 特点,本区可以形成以台州市区为中心的三个圈层:紧密 现有的学术成果和上文分析结果,以自然地形为导向,交 层、中间层和外围圈层。紧密层主要包括椒江区、黄岩区 通轴为依托,提出浙中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一轴一圈 和路桥区,三区地理位置接近,产业分工互补,经济内在联 式空间整合模式。如图2所示: 系强,此外三区经济总量远高于其它县市区,因作为台州 “一轴一圈”式:“一轴”就是杭金衢沿线城市聚合轴, 城市群发展的内核,为现阶段重点发展圈层;中间层包括 金华市区、义乌城区都在这一轴线上,是浙中城市群城镇 ・64・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市群,核心城市总体实力还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两大 城市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实现差 异化的城市发展战略。 对台州城市群来说。第一,努力提高台州市区的综合 实力,打造台州城市群的内核。台州市区要从主要依靠内 源经济的发展到积极引进和利用外源动力,营造具有良好 投资环境的开放城市。着力推动台州民营企业与市外先 进要素的嫁接,以开放型经济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 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提高民营企业、台州产业和台州 图2浙中城市群“轴圈”式整合模式 和经济发展的主轴。“一环”即从兰溪一浦江一东阳一武 义的沿线城镇密集环。从上文分析的结果来看,金华市区 和义乌市无论从人口、产业还是经济总量来看,都是浙中 地区发展态势最好的两个城市,并且同处于杭金衢沿线之 上,不仅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而且在市场、产业、 科技、教育、信息、交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对周边县市的辐 射。 从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区空间发展模式可知:第 一,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城市发展 的内核,前者以台州市区为核心,后者以“金华市区+义 乌”为核心;第二,都形成了一定的梯级结构。台州城市群 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形成了温岭和临海两个卫星城市,而浙 中城市群则形成了浦江、兰溪、东阳、永康和武义五大卫星 城市。第三,台州城市群紧密层和中间层在地理位置上相 对较紧,而外围圈层相距台州市区这一内核相对较远,这 容易致内核的辐射能力难以达到。浙中城市群内的各县 市区除去磐安外,其他5个县市区都围绕在“双核”的周 围,这使得其容易获得中心城市的辐射,也必将有利于整 个城市群的发展。 五、结论与对策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台州城市群的经济总量 较高。浙中城市群内各县市区联系则更紧密。但是从城市 群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两者都存在很多不足。如,相比 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发展成熟的城市群,两者都 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不突出的问题。台州市区和“金华 市区+义乌”的GDP总量都未超过其城市群发展总量的 50%。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作为两个正在发展中的城 经济的竞争力,推动台州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 台阶。第二,努力加快信息化水平的流动速度,提高空间 经济的内在联系。台州城市群经济总量、发展水平相对较 高,但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特别是和周边相邻市区的 快速通道建设更为滞后。这制约了台州市区的辐射带动 作用的发挥。因此,优化台州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经济联 系,必须加快以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为主的台州城市 群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 对于浙中城市群来说。第一,努力强化金华市区与义 乌的互动机制,提升浙中城市群内核的综合实力。金华市 区长期以来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信息流通、智力和资金集 聚等方面极具优势,此外金华市区本身的制造业较为发 达,其中汽车产业已经与永康、武义等群内其他城市形成 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初具品牌效应。而义乌以 小商品市场、会展、物流仓储等为主导产业。政府要积极 构建相关平台,逐步产生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专业化生 产与市场,努力做大浙中城市群的双核;第二,努力利用各 县市区自身优势,提升经济协作水平。如义乌与东阳产业 结构互补性较大,东阳以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等为主, 两地可实现产业分工,互通有无,互利互补,使得浙中的产 业获得规模发展从而产生集聚效应。武义与永康地理位 置相近,资源类似。家具业是武义的支柱产业,但经济总 量上永康占有绝对优势,对武义的影响大,可以将两地发 展成区域经济统一体。磐安县以中低山为主,交通便利度 不高,地理特点决定了磐安县不适宜发展工业。但磐安县 农业发达,且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可以在此 基础上将磐安县发展成为浙中城市群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及建立旅游产业体系,成为浙中城市群中集农业、旅游为 一体的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周游,张敏.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规律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2000,(4). [2]李王鸣等.联系分析视角下的浙中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 [J],经济地理,2009(10). 责任编辑:李翔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