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二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知识清单(解析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类文阅读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1.记住本单元中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涉及的时代背景,以字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2.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在反复朗读中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3.细心揣摩、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4.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 【语文审美】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让学生在品味欣赏中充分体会汉语丰富生动的表现力,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研究】 1.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与现状。 2.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故事传说、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俗语、成语等,举办一次“黄河文化展”。 3.搜集你喜欢的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或故事,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或故事会。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1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 【详解】

A.把“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 B.正确;

C. 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 D.把“写成的”去掉。 故选B。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答案】D 【分析】

D:句意为: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断句应为: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故选D。

2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啾啾(jiū) 辔头(pèi) 云鬓(bìn) 赏赐(chì) ....B.金柝(duò) 溅溅(jiān) 朔气(shuò) 鞍鞯(jiān) ....C.机杼(zhù) 阿姊(zǐ) 戎机(róng) 胡骑(jì) ....D.策勋(xún) 可汗(hán) 霍霍(huò) 红妆(zhuāng) ....【答案】C 【详解】 A. 赏赐(cì); .B. 金柝(tuò); .D. 策勋(xūn); .故选C。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 A.④①③⑤② 【答案】C

3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通读文段,了解文段的话题是“教养”。文段先提出“教养”的重要,“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故①排在最前面,接着论述“教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养”比“文化”更重要,“当然”表示转折,“教养离不开文化”,所以④紧跟③后;“多读书、读好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教养,对前文进一步阐述,所以②排在④后面; “可”话锋一转,不是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会有教养。所以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故选C。二、字词书写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________) 机杼(________) 胡骑(________) 燕山(________) 朔气(________) .....金柝(________) .

【答案】hán zhù jì yān shuò tuò 【详解】

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字音题要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汗:多音字,hàn、hán,“可汗”读作hán。骑:qí,动词,如骑马。jì,名词,如单骑、胡骑。燕:多音字,yàn、yān,“燕山”读作yān,“杼”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朔”要与“溯”,“柝”要与“析”的读音区分开来。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西市买鞍鞯(_________) ..(2)南市买辔头(________)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 .(4)出国相扶将(_________) .

【答案】ān jiān pèi tuò jiāng 【详解】

4

“鞍鞯”读作“ān jiān”,意为: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辔”读作“pèi”,意为: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柝”读作“tuò”,意为: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将”读作“jiāng”,扶将:扶持。 三、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郭茂倩编写的《______》,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和《_______》合称为“乐府双璧”。 【答案】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详解】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______)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____)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_____)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______) 【答案】①对偶 ②对偶、互文 ③互文、排比 ④比喻 【详解】

①对偶,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这两句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不闻”对“惟闻”,“机杼声”对“女叹息”,表达意思相关。

5

②根据对偶的特点判断这两句为标准的对偶句。互文,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两句诗意义上互相渗透,意思是将士们经过无数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凯旋而归。

③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是互文,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从句子结构上分析是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④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辨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但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比喻新颖。 四、情景默写

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诗中哪句诗以重复的句式、写出了木兰踏上征途,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了战场艰苦的生活环境,侧面烘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旷日持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体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

【答案】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溅溅、辞、啾啾、柝、驰”

6

等字词容易写错。 五、语言表达

10.判定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______)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_)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_____)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______)

【答案】(1)对偶 (2)对偶、互文 (3)排比、互文 (4)顶真 【详解】

(1)语义相关,对仗工整,是对偶的修辞。

(2)对仗工整,前后句互为补充。是对偶和互文的修辞。

(3)语义相关,各句格式一致,且互为补充,是排比和互文的修辞。 (4)前一句最后一个词语“天子”是后一句的第一个词语,是顶真的修辞。 六、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某校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天下国家”主题班会,请你按照下面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1)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诗词名句。

(2)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读________,________。(画线处填写本册所学课文以及对课文的品析) 【答案】(1)示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示例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示例: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乐观昂扬的斗志。 【详解】

(1)本题考查积累诗词名句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书写准确无误。示例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示例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要仔细揣摩例句,做到句式相同,内容相关,语句通畅。示例: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12.“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黄河——母亲河》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老师请你负责“我在《黄河颂》里探黄河知识”这一板块的活动。你准备让你们组从《黄河颂》一诗提供的哪些信息去探讨有关黄河的哪些知识?

(2)作为“黄河文化大搜集”这一板块的一员,你一定搜集了不少有关黄河的谚语、俗语、成语、诗歌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吧。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两个。 (3)假如你是“忧黄河、救黄河”这一板块的负责人,根据你和你的组员调查黄河断流的原因和河水污染现状。请你为缓解黄河断流献或水污染两条计策。 【答案】(1)地理起源、流域、面积等。

(2)示例: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在黄河上游植树蓄水,退耕还林,还草等。 【详解】

(1)本题考查对《黄河颂》的掌握。示例:从《黄河颂》中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你一泻万丈”等信息去探讨有关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8

(2)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俗语: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黄河水清、河清海竭、河清海晏。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紧扣主题,注意从黄河沿岸的植物及中上游人类的活动展开。示例:在上游少建坝,减少河水的拦截。

类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9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第②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⑧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5.阅读选文④一⑥段,把文中的语气词抄录下来,结合语境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6.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请自选角度品析)

【答案】

13.从山脚向上望, 从半山腰向上、向下看, 曲折迂回, 陡峭险峻 14.描述了红军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

15.“呀”“呀”“啦”,写出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

16.示例:本句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的特点,给人以美好的联想,渲染了山中的寂静,同时也表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心理。 【分析】

13.阅读文本,根据第②段“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可以看出,观察点为从山脚向上望,突出山势迂回曲折的特点;根据第⑧段“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可以看出,观察点为从半山腰向上、向下看,表现了山脉陡峭险峻的特点。

14.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选文叙写的主要人物是红军战士;时间为夜晚;地点是老山界的山道上;事件是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据此可以概括。

15.选文④一⑥段是对红军的语言描写,其中包含了诸多叹词“呀”“啦”,写出了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的情景,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16.本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将耳中听到的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野马奔驰、山泉呜咽以及波涛澎湃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四个“像……”,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将耳中听到的无形的声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出深夜的安静,以此烘托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情怀与大无畏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丑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11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12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17.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

18.文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两处并说说其好处。

13

19.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 20.“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探究“人生课”在全文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

17.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夜晚),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或比喻手法,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

18.外貌(肖像)描写,“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动作描写,“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突出他的爱心和善良;语言描写,“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等,表现他热情上进(善良,宽容等)个性;神态描写,“眼睛潮乎乎地说”,表现淳朴真挚的爱国情怀。

19.起初别人用老卡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丑兵觉得受到侮辱,后来认识到内在的美远胜过漂亮的外表,自称“老卡”是丑兵自信、成熟的表现。通过前后对比突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

20.对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 【分析】

17.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是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夜晚),将“月光”比作“一层碎银”,写出了夜晚景色的美丽,以美丽的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

18.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等。示例:“歪脖子榆树”“干疤士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外貌的“丑”与丑兵内心的美好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内心的美好。“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抓住了丑兵的神态进行描写,写出

14

了丑兵因为外貌的原因被人取笑的难过和失望。“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通过小豆子的信,侧面表现出了丑兵的善良和坚强。

19.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从文中“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可以看出起初别人用老卡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可知,丑兵觉得别人在嘲笑他,他受到了侮辱,后来认识到内在的美远胜过漂亮的外表,在小豆子问他是谁时,他自称“老卡”,这是丑兵自信、成熟的表现。通过前后对比突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

20.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通过丑兵向“我”叙说了他对美丑的认识,并且以“老卡”为荣,让“我”感叹道“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可知,丑兵让“我”为自己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丑兵递给“我”一打厚厚的稿子,“我”小心翼翼地翻着,可以看出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 由丑兵的誓言“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可推测出“我”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