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HunanMuseum),原为“湖南省博物馆”,于2022年7月30日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现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地处长沙市的中心地带,坐落于长沙市烈士公园西北角,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地志性博物馆[a],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中央地方共建的8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现任馆长为段晓明。
湖南博物院最早于1956年开馆,到了20世纪90年代,湖南博物院开始了第二代陈列大楼的建设,并于1999年正式竣工。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湖南博物院原址上实施改扩建工程,]并最终采纳了日本籍建筑大师矶崎新的作品“鼎盛洞庭”作为新馆的设计方案。2012年6月18日起,湖南博物院正式开始闭馆重修,暂停对外开放服务。2017年11月29日,湖南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及改扩建,如今的湖南博物院新馆总占地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9.1万平方米,馆(院)舍总面积约为110556.3平方米[b]。湖南博物院最初因1972年~1974年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而闻名。而如今的湖南博物院作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集文物征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服务等于一身,立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反映湖南区域“湖湘文明”及历史进程[c],现有馆藏文物共计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
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为甚,并利用现代陈列艺术,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展示厅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等4个文化遗珍专题展馆。
2008年3月20日起,湖南博物院正式向社会长期免费开放。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11月18日,湖南博物院被中国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2022年7月,湖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列为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