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陕甘宁青”二轮备考思想政治学科复习策略线上培训学习总结
2022届高考“陕甘宁青”二轮备考思想政治学科复习策略线上培训
学习总结
根据市教科所和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安排,学校教导处和高三年级组于2021年12月17日15:00-17:00点在高三年级组办公室,组织全体高三级学科教师举行了2022年高考二轮复习策略线上培训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线上培训由来自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韩辉进行培训讲解,围绕深刻理解新高考评价体系,准确把握新高考方向,提升学科二轮整体复习备考策略,增强备考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高考成绩的总体思路,对二轮备考考情和备考策略做了深入详细的讲解示范。现将本次线上培训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深刻理解新高考评价体系,是完善备考方案的基础与前提。
随着国家高考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调整,高考改革的新特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成为引领新旧高考改革过渡时期的鲜明风向标。为此,关注新高考改革出现的新特点是实现科学备考的基本前提。2019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思政学科进行“旧高考”备考的学科依据,自此之后,国家高考招生不再发布“考试大纲”,而是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为依据。2020年高考、2021年高考都是以《评价体系》为依据,2022年高考同样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因此,学习和研读《评价体系》就成为2020年高考备考的基本前提与依据。漠视《评价体系》就无法正确把握2020年高考备考的方向,就无法制定切实有效的备考方案,就无法实施和优化有效的备考策略,就无法从容冷静地应对新高考中出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现象。
韩辉犀利地总结了近年来的新高考改革的总体评价的最大特点,高考试题依托《评价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命题的指导思想。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核
心在于“一核”、“四层”和“四翼”。“一核”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为聚焦,“四层”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技能为聚焦,“四翼”以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聚焦。“四层”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究和思维方法层面的能力。“四翼”着重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能力与水准。
二、准确把握新高考方向,是优化备考方案的有效保障。
新高考《评价体系》是复习备考的整体方向和思路设计的依据,研究和把握新高考试题出现的新特点新风向,才能把整体思路转化为具体可行的科学操作方法,否则,《评价体系》就会变成束之高阁的“空中楼阁”,成为脱离备考方案、备考方法、备考策略的“无源之水”,永远不会对完善备考方案、优化备考策略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思政学科的高考成绩产生实质有益的效果。
新高考以《评价体系》为指导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一是考察的内容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增加了选择性必修部分的知识内容;二是试卷结构由综合卷向单科卷改革,题量有所增加,选择题由传统的12道题,增加到12-15道题,主观题由传统的3道题增加到4—6道题;三是试题形式新颖、设问方式比较灵活,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考察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经济生活主观题考察和设问难度系数非常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卷思政学科的“压轴题”,成为区分和选拔学生层次与水平的“分水岭”,体现高考服务选才的目标和任务。
就思政学科高考考察的能力与知识范围的具体情况而言,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大模块的考察要求和新高考试题出现的新变化特点是有明显差异的。选择题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必备技能、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等“基础性”的要素,
考查范围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必修内容和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时事政治相关内容。主观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正确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立德树人核心价值体现和思维逻辑的创造性能力等“选拔性”的要素。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通常采用演绎型设问形式,不设定具体的知识内容与范围,知识综合性强、思维的发散性强,思维品质能力要求高,试题难度系数大。政治生活主观题设问通常从主题角度设问,每年考察内容均会涉及“政府”。哲学生活主观题设问范围相对明确具体,考查知识难度较小,侧重于知识的运用。
三、采取科学的备考策略,是增强备考实效的方法保障。
高三备考复习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一轮复习看实力、二轮复习靠水平、三轮复习拼士气。尽管三个阶段的备考复习的侧重点和特点明显不同,但“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轮复习在备考时间上大致在2个月,相比较而言没有一轮复习的“奢侈”时间,二轮复习在复习策略上着重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融合,强调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是对一轮“夯实基础”的升级和凝练,最大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强大的知识体系能力,而非知识的奠基与巩固。为此,必须在二轮复习上采取和运用科学的备考策略,才有助于增强和提高备考的实效性,减少备考的盲目性与高耗低效性。
一是积极调整心态。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这就是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该法则启示我们应对外界环境中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良好乐观的心态有助我们客观从容地解决问题。面对漫长的高考复习,尤其是经过了“极其煎熬”的一轮长时间复习之后,教师和学生在心态上、情绪上都出现了麻痹性、懈怠性、随流性等特点,在二轮复习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必须及时“清理”和“放空”这些消极不良的情绪,重新调整心态,树立一个积极、兴奋、高亢的情绪状态,为二
轮复习备考做好做足心里准备与建设。就教师而言,必须重视心态调试与心理建设,让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呈现乐观、积极、从容、沉着,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备考工作、课堂教学、考练辅导、教研活动等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榜样示范。就学生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建设与疏导,定期或不定期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困惑,给出理性温情的科学建议;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学会心理疏导,在高度紧张的节奏和高强度的学习重压下,设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客观认识自己的预期目标与真实实力,规律作息,劳逸结合。
二是做好基础工作,建构知识体系,抓住主干与重点。首先,要按照四大模块的不同知识内容,建构起四大模块各自的知识体系。其次,在备考中明确四大模块在高考中的不同定位,明确各个模块的主干知识和相应的高频考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练习、考练反省中归纳整合主干知识,构建起知识体系,并不断强化知识体系,强化知识体系的实践运用。
三是注重主观题的解题能力培养。相对于主观题来说,选择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难度坡度较小,通过一轮复习的训练已能基本掌握,二轮复习时需要在科学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针对性提升就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主观题将诶提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容易,主观题在高考中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层面,难度自然就被“拔高”了。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一是要从剖析制约学生做主观题的制约瓶颈上来着手,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学生自身相对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低水平,对此要在平时的教学、作业、考练中引导学生形成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二是不忽视“主观题路径依赖”对学生思维的局限这个外在因素,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思维方法的思维路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