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
小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
设计意图
借形想象是人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能力,小班的幼儿其实大多数的想象都需要依靠“形”,但是在过程中往往是“说”的比“做”的好,他们的绘画技巧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能以“圆”这个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为载体,既能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又能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快乐。由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感知不同的圆拼贴想象带来的有趣变化。
乐意拼贴、添画,体验圆形拼贴想象画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观察、类比和想象,感受圆形的特点,感知不同数量颜色大小的圆拼贴想象带来的有趣变化。
难点:借形想象,用不同数量大小颜色的圆形创意拼贴添画。
活动准备
自制绘本《圆》、大小颜色不一圆形纸片、记号笔、胶棒、牛皮纸。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看看找找,圆在哪里——初步感知圆的外形特点
导入:我带来一些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出示“圆”)
提问:我的脸上有没有你刚刚认识的这位朋友 。再看看你的身上有这个新朋友吗?它藏在哪里,把它找出来。
小结:原来圆藏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 、观察理解,“圆”的变化——感知不同数量颜色大小的圆拼贴想象带来的有趣变化
过渡:圆不仅藏在你们的脸上,身上,它还藏在了好听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圆的故事,找找它们还藏在了哪里?(完整欣赏绘本《圆》)。
1、观察理解,圆的变化
(1)、圆的添加想象
提问:你找到了几个圆?它们变成什么?怎么变的?
小结:在圆上可以添加一些东西,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象。
(2)、圆的组合变化
提问:圆的方向有什么变化?变化后还能变成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把不同的圆拼一拼,画一画,就能变出有趣的形象。
2、展开想象,圆的创意
提问:你想用圆形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三、拼贴想象,“圆”的创作——自主选择不同的圆拼贴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1、幼儿创作
要求:自主选择不同数量大小颜色的圆,自由组合,拼贴添画。
观察重点:(1)选择合适的圆,组合想象,拼贴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胶棒的正确使用情况。
2、分享交流
提问:你们用有趣的圆变成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以找找身体上的圆这个小游戏开始,激趣吸引幼儿,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出圆这个主题。幼儿在完整欣赏图书的过程中,观察理解,“圆”的变化,感知不同数量颜色大小的圆拼贴想象带来的有趣变化。在创作环节,为幼儿提供各种大小、颜色的圆,让幼儿自由创作。也提供多样、有趣的绘画形式,可以拼贴,添画等,也适当减轻一些对绘画有小小不自信幼儿的压力。
在教具的设计上,选择了与小班幼儿更贴近的自制图书,既能作为与幼儿互动的材料,也能成为幼儿展示分享的背景。一面是教师自制的原有绘本,一面也成为幼儿作品组成的创意绘本内容。这本图书也能作为我们教室为幼儿搜集圆圆物品而创设的“圆圆屋”中的物件,供幼儿经常翻阅。我也修改了一些绘本中的图片,绘本中圆和想象出的物体的颜色是不同的,而因为活动的核心知识点落在借形想象,为了避免给孩子一些无关的干扰,我将前后的颜色改为一致,也为幼儿的思考提供了一些便捷。
从今天的效果上来看,孩子们都乐于去表达表现,在分享的环境,一个是让笔触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分享绘画技巧,一个是让有想象力的幼儿介绍,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表达表现和绘画技巧上都有展示和提高,更愿意去表达。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提升幼儿的经验,圆的添画、圆的叠加、圆的方向变化等,通过圆的不断变化拓宽他们的思维,为后面的创作环节做经验铺垫。那我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在反思一点,因为小班的孩子借形想象的经验还比较少,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我选用的是最基本的纸片,其实可以更大胆,提供更多孩子熟悉的圆形材料,如雪花片,瓶盖等,让他们来进行创意变化,结构更低也更开放,我想可能以后还会把这个内容渗透到个别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