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研究综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8期
图书馆是一所院校的灵魂与标志,在院校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职业院校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高职图书馆建设需要重视。许多有识之士就此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综述如下。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孙砾嵬(2009)等许多作者提出馆藏少、质量低、结构乱,购书经费不足,馆员少、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层次不高等问题。
徐军(2008)提出高职图书馆教育职能弱化的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文献资料质量不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等。
陈利平(2009)分析了读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馆员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缺乏了解,藏书结构不合理,馆员学历层次偏低,硬件缺乏,各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缺乏正常交流。
石渭利(2006)提出高职图书馆存在问题主要有上级投资不够、自身存在问题如馆员结构、学科结构、文献购置、生均中文期刊、回溯建库、共享网站动态信息、业务培训等。
二、高职读者服务及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原则
孙砾嵬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四个原则:以“实用”为主的原则,网络化、电子化服务原则,文献资源共享原则,一专多能原则(馆员既懂专业设置、熟悉馆藏,又熟悉应用软件的编目规则,能管理好流通借阅、期刊管理、各行政业务管理等环节)。侯巧玲(侯巧玲、赵需要、李红,2009)从提高办馆理念,采访、馆藏体系、服务模式、高水平人才队伍、标准化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对图书馆构筑特色化工作策略。
石励松(2007)就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提出几个原则:传播先进文化的原则、“三贴近”原则、创新的原则、塑造品牌的原则。石渭利提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来全面优化图书馆工作。刘金霞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多元化表现在服务项目、读者需求、服务手段及方式。章云兰(2008)提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色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
三、高职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孙砾嵬就图书馆的建设提出的措施是积极争取经费投入,改善馆藏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服务功能上需要进一步拓展。徐军从馆藏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陈利平认为高职院校图民书馆读者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是,确定文献资源联盟共享的理念,整合文献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设网上咨询台、提出服务承诺、采取灵活服务方式),树立以人为本与读者至上的理念和倡导馆际协作交流。关于服务方式陈利平还提
出互动交流、丰富内容,主动收集、整理并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服务方式不仅含学术性、研究性资源指导,还应涉及日常生活的“信息提示”(天气预报、学术讲座预告、校馆重要通知发布、当日重要新闻事件)。刘金霞(2009)提出读者服务多元化表现在服务内容整体化、服务机构职能化、服务人员多能化。
高荣(2009)从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利用教育、网络应用及其检索教育、读书方法的教育,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内容。曹鸿清(2009年增刊)从构建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角度提出要客观、科学地论证与评估馆藏,制定藏书发展政策纲要。
四、高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定位
孙砾嵬认为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考虑到三个“符合度”(学校目标定位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资源配置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培养过程和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徐军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表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行使特殊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孙艳利(2008)还提出人才的合理配置问题和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完善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刘金霞就实现读者多元化服务的途径提出改变服务理念、推行首问责任制,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优化环境,以人为本)。
五、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分析
张玉辉(2007)从目标、学科结构、学位层次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文献资源类型结构、服务(对象、内容)等方面对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定位分析。
曹鸿清从藏书量、藏书信息知识含量、藏书结构、藏书利用情况、数学资源投入与利用现状等指标论证文献资源建设,认为目前我们正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阶段,主要问题是文献保障率不够,纸质文献数量严重不足;馆藏结构不尽合理,一些新学科文献种类偏低;藏本质量不高,图书更新不及时;新书和核心图书不能满足需求;数字资源宣传与利用不够广泛。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