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来源:华佗健康网
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东省公安厅

鲁计育统字[2002]4号

文件 关于印发《山东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发放办法》《山东省<生育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计生委、公安局:

根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第一个子女实行免费登记制度,生育第二个子女实行行政审批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条例》,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及《生育证》办理程序,特制定《山东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办法(试行)》、《山东省<生育证>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遵照执行。

二ОО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山东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规范《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发放和使用程序,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根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夫妻双方或一方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对本省居民涉外生育,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生育以及归国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手册》是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孕育信息,育龄夫妻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有关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应当在生育前,持结婚证、户口簿及时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登记,当日发放《手册》,同时向另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发《<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联系函》。

对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不予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上报出生时按违法生育统计上报。待其补办结婚登记后,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在其补办结婚证后的7日内,补发《手册》,同时向男方户籍所在地发《<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联系函》。

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自生育之日起60日内补办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并在其补办《结婚证》后的7日内,由生育地补发《手册》。生育地不是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其补办结婚证后的7日内,补发《手册》,同时向男方户籍所在地发《<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联系函》。上报出生时按合法生育上报。逾期未补办结婚证的,不再发放《手册》,上报出生时按违法生育上报。对于暂不要求生育的,应当做好避孕节育服务工作。

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在生育前未领取《手册》的,在那方长期居住,由那方户籍所在地生育后30日内补发,同时向另一方户籍所在地发《<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联系函》。在第三地居住的,由女方户籍所在地在生育后30日内补发;如女方户籍不在本省,可由男方户籍所在地在生育30日内补发。

第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孕产期保健和接生服务时,应当查验孕产妇的《手册》,发现无《手册》的,应当在3日内告知该机构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六条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生儿落户手续时,应查验并留存“新生儿落户备查联”,对无《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的,应当在3日内告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第七条 持有《手册》的育龄夫妻自婴儿出生之日起,应由发放方的村(居)或单位在30日内上报出生。

第八条 持有《手册》的流动人口,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手册》在全省范围内有效,生育情况由发放地统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的落实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执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的落实,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执行。

第九条 在发放《手册》时,应由发放单位在《手册》上填写相关内容,并加盖发放单位钢印,同时填写《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登记表》。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于每年六月上旬将本年度(上年4月至当年3月)发放《手册》的总数上报市级计生委,市级计生委汇总后于6月中旬上报省计生委。

第十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对《手册》发放、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手册》由省计生委统一印制。《手册》的编号与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中编码一致。凡是农村居民,在育龄妇女编码前增加一个英文字母大写的“C”作为识别码。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省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发放办法自《条例》颁布之日起实行。2000年6月20日印发的《山东省<生育证>管理办法(试行)》(鲁计育规统字[2000]8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

《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

联系函(格式)

乡镇(街办)人民政府:

您乡镇(街办) 村(居),丈夫姓名 ,出生时间 ;妻子姓名 ,出生时间 ;结婚时间 ;我们已于 年 月 日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特此告知。望今后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街办)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二】

《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发放情况登记表(式样)

乡(镇)、街道办事处

序村(居) 姓 名 出生年月 服务手结婚时间 注册时间 备注 号 名 称 男方 女方 男方 女方 册编号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计划生育标志

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格式)

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监制

(夫妻二寸照片) (发放单位盖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包括:

1、孕情、环情监测;

2、放臵、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3、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4、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5、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姓名 夫 妻 出生年月 身份证 号 码 户 籍 所在地 结婚登 记时间 婚姻状况 现居住地 婴儿出生 接生地点 时间、性别 经办人:接生人员签字: (盖章)

落户登记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服务手册编号:

注册时间: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申 请

我们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申请人: 年 月 日 单位意见 女方单位: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男方单位: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意见: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备 查 联

我们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申请人: 年 月 日 单位意见 女方单位: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男方单位: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意见: 经办人: (公章) 年 月 日 (附页)

独生子女父母待遇落实情况记录 发放时间 形式 发放单位 经办人

新生儿落户备查联

子女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孩次 父母基本情况 父亲 姓名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民族 身份证号码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 母亲 主管机关审批盖章 (公章) 年 月 日 入户登记经办人: 年 月 日 服务手册编号:

(加页)

* 使 用 须 知 *

1、生育第一个子女实行免费登记制度。本《手册》是享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的凭据。

2、持《手册》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本《手册》记录独生子女父母待遇落实情况。

3、到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做孕期保健、接生,到公安机关办理新生儿落户时,请持本《手册》。应妥善保管。

4、本《手册》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免费登记、发放。 5、《手册》须加盖注册单位公章。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

山东省《生育证》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规范《生育证》实施程序,根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女方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夫妻。对本省居民涉外生育,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生育以及归国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生育证》是育龄夫妻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取得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法律资格的凭证。

第四条 《生育证》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

第五条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育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证》。

第六条 申请办理二孩生育证时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书; (二)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三)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

(四)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五)具有省《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对公民的生育申请及时受理、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审核意见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对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不批准生育的理由。

第八条 女方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分离的,女方户籍所在地在办理《生育证》后3日内应当向女方现居住地发《<生育证>办理情况联系函》。

第九条 对符合《条例》规定条件,未提出生育申请而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责令其在发现之日起30日内补办《生育证》。补办后,仍按违法生育上报。

第十条 凡已办理《生育证》的夫妻,怀孕后未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并人工终止妊娠的,不再批准生育,并按有关规定落实长效节育措施。

第十一条 持有《生育证》的夫妻,双方户籍迁往外县(市、区)或领证方户籍迁往外县(市、区),应持证到发证机关办理签转手续,由新户籍所在地(只限本省)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办理签入手续。

第十二条 对持《生育证》在三年内未怀孕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延长有效期手续。

第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孕产期保健和接生服务时,应当查验孕产妇的《生育证》,发现无《生育证》的,应当在3日内告知该机构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生儿落户手续时,应查验并留存“新生儿落户备查联”,对无《生育证》的,应当在3日内告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 持有《生育证》的育龄夫妻生育后,应由女方户籍所在的村(居)委员会或单位在30日内上报出生。

第十六条 持有《生育证》的流动人口,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生育证》有效,生育情况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统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在办理《生育证》时,应由发证机关在《生育证》上填写相关内容,并加盖发证机关钢印,同时填写《办理〈生育证〉登记表》。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于每年六月上旬将本年度(上年4月至当年3月)发放《生育证》的总数上报市级计生委,市级计生委汇总后于六月中旬上报省计生委。

第十八条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对《生育证》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生育证》由省计生委统一印制。《生育证》的编号与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中编码一致。凡农村居民,在育龄妇

女编码前增加一个英文字母“C”作为识别码。

第二十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问题由省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实行。2000年6月20日省计生委印发的《山东省<生育证>管理办法(试行)》(鲁计育规统字[2000]8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二孩生育申请审核意见书格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孩生育申请审核意见书

二申核字[ ] 号

夫: ,出生年月 居民身份证号 妻: ,出生年月 居民身份证号 于 年 月 日提出《生育证》办理申请。经审核,该夫妇具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 条第( )项规定的情形,符合贰孩生育的法定条件,请予以审批。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章] 年 月 日

【附件二】二孩生育申请不予批准决定书格式

县(市、区)计划生育局

二孩生育不予批准申请决定书

申不字[ ] 号

、 夫妇:

经审核,你们不符合《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二孩生育条件。本机关决定,对你们的贰孩生育申请不予批准。

如不服本决定,可以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依法向

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 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县级计划生育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三】《生育证》办理情况联系函(格式)

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你县(市、区) 乡镇(街办) 村(居),丈夫姓名 ,出生年月 ;妻子姓名 ,出生年月 。符合《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 条第 款规定,我们于 年 月 日为其办理了《生育证》,特此告知。望今后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四】办理《生育证》登记表(式样)

县(市、区) 序号 单位名称 姓 名 男方 女方 发放生育证时间 生育证编号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计划生育标志 生 育 证

(格式)

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监制

(夫妻二寸照片)

(发放生育证单位盖章)

经审核,该夫妻符合《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贰孩的全部法定条件,批准生育。

序号: 姓 名 夫 妻 出生年月 身份证 号 码 户 籍 所在地 结婚登 记时间 婚姻状况 现居住地 婴儿出生 接 生 地 点 时间、性别 接生人员(签字): 落 户 登 记 年 月 日 生育证编号:

发证时间

发证单位(盖章)

新生儿落户备查联

子 女 姓 名 性 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孩次 父母基本情况 父亲 姓名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民族 身份证号码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 母亲 主管机关审批盖章 (公章) 年 月 日 入户登记经办人: 年 月 日 生育证编号:

变 更 登 记 项 目 变更地 女方 男方 (公章) 变更日期 经办人 (公章) 变更地 变更日期 经办人 (公章) (公章)

*

持 证 须 知 *

1、本证是育龄夫妻符合省《条例》规定,可以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凭证。

2、持证怀孕后,严禁利用超生波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否则,不再批准其生育。

3、对溺婴、弃婴和违法送养子女的,不再批准其生育。

4、到医疗保健机构做孕期保健、接生,到公安机关办理新生儿落户时,请持此证。

5、本证须加盖发证单位公章。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