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桂林山水》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学要求

  1.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屏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等词语。

  2.通过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品读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指导画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教学通过赏画—读文— 品句— 想象—诵读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文字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法。

  课前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画激趣

  放桂林山水的图片课件,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我们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2、汇报自习情况。

  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3、师生讨论后小结:

  (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4、好好读读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品文赏段、想象训练。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读课文的第一小段,这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

  1、出示课件。(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2、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3、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4、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5、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6、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7、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1)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2)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8、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跳下水中;用双手捧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句1:我把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句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句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细细读第2自然段,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写了大海 、 西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看图、读文、品味、想象、诵读)

  (三)、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快速地看第3自然段,看看和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点?(写法、结构相同)

  2、同学们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已学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填空:

  这段话先写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6、创设情景,想像训练。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训练: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老师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训练: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3)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学生选一个画出来。

  (四)、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五、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2、桂  林  山   水

  总述:  甲天下                                 赏画

  读文

  水(静、清、绿)            品句

  分述                                           想象

  山(奇、秀、险)           诵读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