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来源:华佗健康网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两次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图,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然后我们一起欣赏《望庐山瀑布》的配音朗读,并试着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唤起学生对“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设计较少,很多时候需要靠学生的想象,缺乏直观的体验。这也使得学生的思路不开阔。

  今后在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这句话指引着我整篇教学的设计。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一点是成功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使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有最大程度的感悟,这样,才能将外部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又使学生开阔眼界、受到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节课下来,我总感觉这个多媒体的播放是不是多了,总共有5次,再加上不是串联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关开关,影响时间和师生的思路。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仔细想来,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

  1、课的节奏不够紧凑,前松后紧。

  2 、没有关注学生,缺乏教育机智。

  不知从何时起,好像很不满足于很顺当的课堂,但是真正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又缺乏教育机智。原因有: 只顾一厢情愿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关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生成不够敏感,没有很好地利用生成的资源。如当学习瀑布的形态时,学生说到“瀑布像银河从九重天落下来。这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进行对比,提炼出黄果树瀑布的宽,以及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3、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没有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如还是在学习瀑布的形态时,学生说到“悬挂在岩壁上的瀑布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时”,我没有抓住这一有价值的信息给予提示,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后来想想,学生能想到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说明他已经体会到瀑布的动感,此时我可以趁势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是万马奔腾?从而引出这个“泻”,是我剥夺了学生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经常让学生揣摩语言,分析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

  4、在设计时我考虑得不够周到,对学生的悟可能估计过高,导致学生对作者的体会感悟不深。比如在学习声响部分,我只引导学生抓住这个“飘”字,体会声音的轻柔,却忽视了学生对“涌”以及“喧嚣”的理解,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学生不能读出瀑布由轻柔到訇然作响的变化特点,是经过我的强调,第二遍才读好的。又比如在感悟“银雨洒金街”环节,考虑到 “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这几个词语难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出示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动态视频,图文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创设的情境之中,也自然地感受到了瀑布挥洒飘扬之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弥补了学生想象上的一个空白,给学生直观真切的感受。但在预设这段时,我是想能不能体现与前面的不同,所以没有按我的“三步走”,只是先欣赏图片,再训练说话,最后指导朗读。因此在课中学生的理解也听在表面。事后想想,这段我还必须要这样处理:还是先让学生交流自读时的感受,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如:飞溅起的水花腾空而上,高达数百米体会水流的大和急,然后播放画面,同时配以语境体验,(此时你就是一名游客,雨雾飘飞,直洒你的脸上,有什么感觉?)让生谈感受,最后激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正是有了遗憾,课堂教学才更加美丽。所以,对于遗憾,我会坦然面对。同时我始终相信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希望在座的同事们能毫无保留地说说这节课给你们的思考,让我能更好地完成这次的二度设计。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相信下一次,会更好!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通过反复斟酌,我觉得只有把学生的眼、耳、口、心一齐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最大程度的感悟。

  本课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的眼、耳、口、心一齐运动的典型。本段主要讲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一系列轻盈优美的动作,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比喻最使学生心驰神往。在设计时,考虑到 “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这几个词语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图片适时出现在本段文字边上,图文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配上悠扬的音乐,朗读也成为一种另有风味的美,教师在欣赏黄果树壮美的同时,也在聆听一支唱响在孩子心中的赞歌。在一遍遍的品读、赏读、赛读中,学生对于形成“银雨洒金街”一系列动作了如指掌,对“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为了让学生学会区别“洒”和上文中“泻”以及下文中的“溅”的不同,深情赞颂后,我安排了练习,也就是课后第三题(在括号里填入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答案分别是:泻、冒、溅、洒。但是我将这题设计成了选择题,每题都给以上四个答案,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立即交流正确答案,教师也可以马上知晓学生的选择情况。

  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也要让学生学会感悟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对人性的陶冶。在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时,我想到2-4自然段的学习,教师扶得比较多,所以设计为学生通过浏览相关文字、图片,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部分中,作者感受到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是重点,而作者之所以有此感受,那是他也调动了全身的器官,用眼观赏,用耳聆听,还有自己在具体环境中的真切感受。我安排的自学导航虽然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学生对于作者体会的感悟还是需要教师注意点拨,如何做到教师不动声色学生却有所悟?在设计时我考虑得不够周到,对学生的悟可能估计过高,恐与自己的预设相差太大,达不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感受到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或者可以在前一部分的学习之后作一个总结,让学生知道作者之所以能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并且把这份美留在许多人的心中,那是作者调动自己眼、耳、心对瀑布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让学生运用作者的方法,试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