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与合同规定不符,应该找谁解决?
在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中,如果工资未发放,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对于签订合同后拖欠工资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和补偿金。劳动者应及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确保工资的支付。
法律分析
一、与第三方签的合同工资没发找谁解决
不发工资的,先找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但是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签订合同后拖欠工资怎么赔偿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遇到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公司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单位和员工确认劳动关系,签署劳动合同时,要明确工资的发放时间,工资的标准,若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结语
合同工资未发的情况下,解决途径有三: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签订合同后拖欠工资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和补偿金。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要求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遇拖欠,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在任何情况下,劳动者都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拖欠工资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