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均有大脑调控,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可能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形成了神经环路,构成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脑通过不同环路处理信息,并对所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与之有关的触觉、听觉体验,既往的经历、记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体验。神经递质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然后通过第二、第三信使系统调节其效应的时程和强度。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参与不同的神经活动。大脑还具有可塑性,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从而影响整个精神活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活动的影响。
2、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来理解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
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
情感低落时负性情绪增强的表现,常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
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患者外部感情冷漠呆板,内心体验缺乏,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均漠不关心,与周围环境失去了情感上的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4、情感障碍中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包括哪些? 情感不稳 情感淡漠 易激惹性
5、什么是自知力?
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神经症患者有自知力,主动就医诉说病情,但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为拒绝治疗。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6、试述错构和虚构的的鉴别要点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多见于动脉硬化性、老年性、脑外伤性痴呆,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虚构是指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填补记忆缺损,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7、如何判断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8、试述DSM-IV多轴诊断系统。
参考答案:多轴诊断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共有5个轴: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II:个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全面功能评估
9、试述谵妄的临床诊断要点
①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等
② 精神检查显示认知功能的全面紊乱,幻觉,错觉,片段妄想 ③ 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明确谵妄的病因
④ 辅助检查,谵妄患者脑电图显示弥漫性脑电波活动缓慢 ⑤ 量表检查
10 试述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① 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② 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③ 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
④ 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11、 试述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
① 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 ②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③ 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