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视角下浅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
食品安全视角下浅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
作者:郑晶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4期
摘要: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各层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与人们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从前些年的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到近期发现的假羊肉、毒生姜等,这些关乎百姓切身健康的问题也同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社会转型期间,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道德建设的关系,这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道德失范;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3
无论何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决不能以牺牲道德建设为代价。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风雨,我国的经济、文化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较过去几十年而言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同样出现了令人痛心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从食品安全中,可以看到我国的道德建设还尚未取得让人完全满意的成果。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从中透露出的是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一、道德规范及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就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范作为一中道德约束的形式,为社会生活的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措施。然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偶有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道德失范的伦理学界定概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2]由于道德失范而出现的问题繁多。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是众多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且具有代表性。
二、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内的各项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到的地方就会出现问题。食品生产这一领域就是这样。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致使于我国市场上存在实施多套食品质量标准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食品检验结果可能会分歧的状况。如2011年7月修改并出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乳业行业标准》就被专家评价为“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并怀疑中国乳业标准是否已经被个别大企业绑架,从而成为全球最差乳业标准。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出现后,中国乳业的头上一直笼罩着阴霾,加之这样的乳业标准,此现象不失为中国乳品行业的悲哀。
(二)追求最大利益的心理驱使。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加之市场经济的天生缺陷导致商品生产者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目标牵引部分生产者不顾消费的安全,不顾良心的谴责,将道德准则置于一旁,将毒手伸入食品制作过程中。最近出现的“假羊肉事件”就是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这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三)监督管理的滞后。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监督力量是政府部门,但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同样不可懈怠。然而,现阶段条件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具有滞后性。例如,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都是监督主体,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发挥着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但是消费者的投诉维权路仍然走得艰辛和无助,而食品行业协会大都附属于政府部门,成为了政府监督部门的摆设[3]。另外,电视传媒也是监督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国的监督媒体却不是很多。例如,我国为数不多的《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以批评性报道为主的节目[4]。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监督和管理的不及时,有些问题发生了,不能在第一时间告知大众,致使问题的延时解决。这对规范食品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三、处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建议对策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合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前段时间,最高法、最高检已经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并明确提出: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行为最高可判死刑。在监督管理方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一定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就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是一日三餐,民是以食为天,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加强监管。[5];第二,加强道德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道德问题的衍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道德层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更要加大对道德建设的重视,下大力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另外,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企业是关键环节,食品企业必须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食品从业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接受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约束和规范[6]。第三,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要靠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12年12月份,央视曝光的“速生鸡”问题,在一时间引起大众的高度重视,一些颇受欢迎的洋快餐的利润受到打击。然而,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洋快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不难看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所以,如何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转型期的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语:
道德失范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由于道德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这并不可怕,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对食品安全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注释:
[1],[3],[6]刘夏《食品安全视角下的道德规范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 [2]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4]张超《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摘自互联网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13/05/15/118@8687209.htm 参考文献:
1.刘祖云 主编《社会转型解读》 [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2.秦晓 《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12月 3.邓 如《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 [D]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 4.刘学杰《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9月
5.江哲先《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J] 理论观察 2006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