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详案)
【幻灯片1】(播放《雨霖铃》音乐欣赏)
【幻灯片2】爱读书,爱写作,爱学习,爱生活,让我们一块走进快乐、优美的语文大课堂! 有一首怀旧版的现代诗想和大家一块赏读,好我们一块来读一下! 【幻灯片3】(让同学们伴着音乐大声齐读) 席慕蓉女士的一首《道别》,让空气中弥漫着忧伤的因子,我想到了另一位词
人……
【幻灯片4】他才情卓著,却屡试不第;于是走进市井,走向俚俗;他打破了小令,创作慢
词,他唱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唱出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就是宋代的——柳永!
【幻灯片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把思绪定格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来感受那段缠绵悱恻的
离情别绪!
打开课本,翻到XX页,我们一块来赏读《雨霖铃》。
【幻灯片6】好!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我找同学来读一下。 (同学读)
另外要注意,“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好!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走近作者,来走近词人所处的那个时代。
【幻灯片7】我找同学来简述一下作者生平及文学上的成就。 (同学简述“作者作品”)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那么慢词佳作《雨霖铃》又是如何写成的呢,
下面我们一同来回顾那段历史。
【幻灯片8】(同学简述“时代背景”)
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羁旅行役,沦落飘零。柳永的一生是忧伤的一生,也是美丽的一生。李煜《相见欢》中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只有走进作者,走回过去,才能深刻感受那段刻骨铭心忧伤情怀!下面我们听一下这节课的朗读录音。
【幻灯片9】(播放朗读MTV)
一场潇湘雨,淋湿了尘封的爱恋;一曲《雨霖铃》,唤醒了冰封的昨天!下面
我们大家带着问题来感知整篇文章。
【幻灯片10】1.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找出文中表现主题的词句并概括词作的感情基调。
好!我们大家放开生读。
(同学读大约3~5分钟)
【幻灯片11】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同学回答2~3人)
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
限伤情。
【幻灯片12】思考:《雨霖铃》中最能表现主题的词句是什么?归纳出词作的感情基调。 (同学回答2~3人)
主题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 【幻灯片13】下面我找同学站起来有感情的诵读,(朗读指导):读的时候注意,基调低沉,
应读得慢些,深沉些,尽量通过朗读传达出词人的悲伤愁苦之情。
好!我们大家仔细听,开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找同学1人读上阕)
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
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找同学1人独下阕)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
好为了更好把我语速和情感,我们在听一遍朗读录音,我们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小声的诵读,并体会鉴赏词作中的优美词句。 (播放朗读录音,同学跟着小声诵读) 好,我们一块来鉴赏词作中的优美词句。
【幻灯片14~22】(利用多媒体给同学讲解“名句鉴赏”) 【幻灯片23】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下面让我们
跟着音乐再次感受那种浓浓的情思!
(播放《雨霖铃》音乐欣赏)
【幻灯片24】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
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找2~3给我同学回答,让同学热烈的讨论) 【幻灯片25~26】(给同学们明确答案) 【幻灯片27】(总结全词)
好现在我们跟着这个思路来背诵整片诗词。 【幻灯片28】(3~5分钟后让同学们有感情的伴乐背诵)
【幻灯片29】有一道高考题和大家一块来探讨一下,来,我们跟着音乐诵读一遍。 (先让同学们配乐诵读周邦彦《关河令》,在提问2~3名同学回答,最后给同
学们明确)
【幻灯片30】梁衡《美学概论.读柳永》中说:柳永不是想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
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犹豫,他彷徨,他坚持,他升华……他跳进了一个命运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下面,以“我心中的柳永”为话题写一段不200字左右的美文,文体不限,可以写成诗词歌赋。
(3~5分钟后,让同学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2~3人)
【幻灯片31】关于这个题目,我用唐教坊曲牌名《雨霖铃》填了一首新词《烟花易冷歌柳
永》,好下面我们我们一块齐读一遍。
(让同学们配乐朗读《雨霖铃.烟花易冷歌柳永》)
【幻灯片32】词人的脚步渐去渐远,当我们跨越千年的人文关怀,把回忆定格在风雨飘摇
的宋代,在那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的傍晚,我们依然还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叶中的风流才子——柳永。
让我们再一次诵读《雨霖铃》来感受词人灵魂深处的那种浓浓的、哀怨的凄美情怀!
附:
【幻灯片1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分)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雨后阴冷的黄昏)(1分),
寒蝉、长亭、日暮、雨歇(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 【幻灯片1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这一句动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的手法,(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
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1分)
【幻灯片16】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
么?(6分)
【幻灯片17】词句中撷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 淡酒、杨柳、晓风、残月
【幻灯片1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叔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淡酒——伤感
【地盘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菩萨蛮》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杨柳——挽留
【幻灯片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晓风——凄凉
【幻灯片2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残月——清冷
【幻灯片22】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
么?(6分)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淡酒、杨柳、晓风、残月(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
惆怅的心境(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
1分)
【幻灯片27】
【幻灯片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全国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2)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案:(1)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时间为线索1分,简要说明2分)。 (2)上阕“渐向暝”、“无雁影”和下阕“照壁”、“孤灯”等都属于写景,而
“凄冷”、“寂静”、“消夜永”等责属于抒情。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于是借酒浇愁,酒醒之后,愁上加愁。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心情2分,简析表现3分)
【幻灯片31】
雨霖铃 . 烟花易冷歌柳永
风如水,夜已阑,古道长亭星点点。玉漏催宵酒醒半,月上春屏映清寒。
繁花尽处,灯火阑珊,梦回千年!
杨柳岸,晓月残,兰舟烟波楚天边。偎红倚翠且填词,忍把浮名浅斟唱。
一曲新愁,慢词惊变,日在中天!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