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
一、抒情 ..(1)借景抒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方式 ....2.间接抒臆 (2)寓情于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托物言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1.渲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烘托(侧面描写)(1)正——以哀景衬哀情: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①以乐景衬哀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反
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3.象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二、表现手 4.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法 .(1)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5. 虚实相生 (2)已逝(过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 设想未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联想、想象(慎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1)先抑后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抑扬
(2)欲抑先扬: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对面写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白描: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 10.描写
(2)工笔细描: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互文:朝歌夜弦。
3.比喻:朝似青丝幕成雪。 4.通感:犹吹花片做红声。
5.拟人: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修辞手法 6.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表一 7.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借代:樯橹灰飞烟灭
9.顶真: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0.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1.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1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修辞手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表二 14.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6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近→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表达 方式描写 1.角度 (2)俯→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上→下 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1)外→内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顺序
.(2)远→近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正侧面结合:天姆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虚实结合: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方法 .(3) 动静结合: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4)白描细描结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5) 远近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点面结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五觉结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 绘声绘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