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探索
王永林1,施庆利2
(1.烟台市公路管理局,山东 烟台 264001;2.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通过对烟台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探索了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提出其规划框架及初步规划方案。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思路;规划框架;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网;综合交通枢纽中图分类号:F51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Yantai
WANG Yong-lin1,SHI Qing-li2 (1.Yantai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Shandong Yantai 264001 China;2.Shandong Provincial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Shandong Jinan 250031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Yantai,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framework and preliminary planning by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of Yantai.
Key words: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dea; planning framework;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channe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
引言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烟台因港而立、依港而兴。近年来,已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奠定了其沟通山东、辽东半岛以及东北、华东两大区域,
收稿日期:2018—12—18
作者简介:王永林(1963—),男,山东莱阳人,高级工程师。
- 90 -
面向海外、辐射内地,连接东部沿海产业带的交通枢纽地位。
2017年底,烟台市综合交通网络总规模达到19 956.47万公里(不包括管道和民航航线),综合交通网骨架基本成型。铁路总里程为484 km,公路总里程19 472.47 km,其中高速公路557.57 km。拥有烟台蓬莱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和蓬莱沙河口通用机场。全市港口拥有生产码头泊位236个,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0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4个,10万吨级以上18个,5万吨级以上44个。2017年,烟台市全社会完成货物量25 103.07万吨,客运量6 968.27万人次。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的推进,要求烟台市交通运输行业“率先发展”,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如何转变各种交通方式各自发展模式,“打组合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是从根本上提高运输效率、综合效益和服务效能的关键问题。
1 总体发展思路
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基于国家、省及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形势分析,通过分析工业化、城镇化以、对外贸易及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城镇化特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工业化特征等,科学把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烟台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分析更大范围包括国家、省和区域等上位规划,进行烟台市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和功能定位分析,充分考虑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城市之间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运输服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运输管理配合等内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品质,支撑区域发展新战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规划框架
根据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和组成,将烟台市综合运输体系划分为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支持系统
山东交通科技
三部分。(1)基础设施是构成综合运输体系的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综合通道、运输网络、运输枢纽三部分。综合运输通道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的密集地带,一般由平行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线路互相补充,共同提供服务,具体由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主干线组成。运输网络是承担通道(干线)、枢纽(场站)与城乡、产业节点之间集散运输的高等级交通网络,由道路、铁路、航道等交通次干线、支线组成。综合交通枢纽是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是资源要素高效流转的载体,是设施网络与一体服务有机衔接的纽带,是传统运输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的平台。具体由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及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单方式枢纽场站组成。(2)运输服务是依托综合运输线网、场站等基础设施,通过客货运输组织、运输装备为经济社会提供运输产品的活动,包括公共客运服务、现代物流两部分。(3)支持系统是保障综合运输体系高效运转、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深化改革等内容。
3 综合运输通道规划
在分析现状通道的基础上,研究国家通道布局、区域战略发展、城镇和产业布局以及地质地形等因素,分析烟台市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和功能。按照运输通道空间层次和服务范围,拟分对外通道和市域走廊两个层次。3.1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是烟台市乃至山东半岛地区与外部的联系通道,是烟台市对外客货运输主通道。综合考虑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山东省“四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以及山东半岛地区运输需求格局和综合运输网络发展基础,规划构建“一纵一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格局。
纵向对外通道为烟台经青岛至莱阳运输通道,是国家沿海运输大通道、山东省东部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该通道向北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烟大轮渡相衔接,向南与青连运输通道相衔接。该通道是支撑烟台发挥沟通黄渤两海的优势,实现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快捷联系,实现烟台市与青岛市、大连市间的快速通达,实现烟台市中心城区与栖霞市、莱阳市间的便捷联系。
横向对外通道为环渤海运输通道,该通道是国家烟台至重庆运输通道、山东省北部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该通道实现山东半岛与京津冀城市群、太原城市
2019年第1期
群、中原城市群间的快捷联系,实现烟台市与潍坊市、德州市、济南市间的快速通达,实现烟台市中心城区与蓬莱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之间的便捷联系。3.2 市域综合运输通道
市域综合运输走廊是烟台市各市之间及与周边城市的联系通道,是对外运输通道的辅助通道,主要构成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综合考虑烟台市城镇空间格局和对外客货运输需求格局,规划烟台市构建“两纵两横”市域运输走廊格局,包括纵一烟台至海阳通道、纵二龙口至青岛运输通道、横一文登经莱阳至潍坊运输通道和横二荣成经海阳至青岛运输通道。
4 综合运输网络规划
4.1 铁路网规划
以国家铁路网和山东省铁路网规划为基础,形成烟台市城际铁路、普通铁路、铁路支线于一体的铁路交通网络。结合潍烟铁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引入,形成衔接蓝烟线、龙烟铁路、青烟直通线、青荣城际、烟大轮渡、西港区铁路、潍烟铁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8条铁路线网络。4.2 公路网规划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布局与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主体、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体系。4.3 民航规划
提升烟台机场枢纽地位,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机场、航空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同时,构建通用航空服务网络。4.4 港口规划
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步伐,形成现代化港口群,推动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提高集约化、智慧化水平,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重点烟台港西港区等新港区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4.5 综合运输枢纽规划
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烟台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规划中同样提出,烟台市通过提升完善全国性服务功能,打造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客内货外、集约一体,外通内畅、充分衔接”的理念,打造多层、立体、集约、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并逐步调整外迁城市中心区内的大运量
(下转第115页)
- 91 -
山东交通科技
特定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溶解、富集,最终形成了高氟地下水;无论是浅层孔隙水还是深层孔隙水,地下水中的氟分布在垂向分布上表现为上高下低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与各种高氟水的物质来源和土壤等物质的吸附、过滤等作用有关,此方面需要更为全面的地质调查做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孟春霞,王成见,马振宇,尚庆国,郑西来.平度市高氟地下水的季节变化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S1):197-202.
2 曲文彦,李渊.太原盆地地下水氟化物分布及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S1):203-206.
2019年第1期
3 刘莉莉.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J].地球,2018(5):78-79.
4 纳麦提·托合提,张峰,师庆东.克里雅河流域水中氟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6,33(5):1125-1131.
5 刘慧中,刘斌,张静,陈旭光,李斌.盖孜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生活饮用水分布范围[J].新疆地质,2014,32(4):535-539.
6 代鸿.四川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初步分析[J].四川水利,2013,34(6):50-53+90.
7 蔡贺,张梅桂,李旭光,朱魏.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9):148-152.
(上接第91页)
货运场站,打造一批公、铁、水联运的物流枢纽。同时,提升综合枢纽内部联通能力,建立重要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快速、便捷的直达通道。4.5.1 综合客运枢纽规划
依托大型铁路场站、机场、轨道交通、客运码头建设,布局福山南站、烟台站、烟台南站、蓬莱机场等“四主”综合客运枢纽。新建福山南站,形成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烟台站、烟台汽车总站和芝罘客运码头站,预留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条件,形成烟台站综合客运枢纽。改造提升烟台南站,规划建设换乘中心,预留城市轨道衔接条件,形成烟台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实施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同步建设换乘中心,预留城市轨道交通接入条件,形成蓬莱机场综合客运枢纽。4.5.2 综合货运枢纽规划
加快推进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综合物流港、商贸物流园区等3个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重
点支持烟台西港临港区、烟台航空、蓬莱临港区、山东济铁烟台、龙口港区、莱州港区等6个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引导推进莱山齐畅、莱州文峰、招远金都、龙口恒通、龙口恒泰、栖霞宏达、莱阳绿色食品等7个物流中心建设。
5 结语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总趋势,项目研究结合烟台市交通发展现状,提出其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思路及设想,为烟台市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罗军.构建多式联运的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J].建筑与环境,2009(5):78-81.
2 林卫.网络型都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探索—以“现代新昆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概要为例[J].城市交通,2003,11:28-32.
3 卢征.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研究[D].2014.
- 11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