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市l政l与l路l桥 科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戴民 (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311) 摘 要: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工作也面l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 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 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 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 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 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 国家的2O世纪6O~7O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 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 引发的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很 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 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人开 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 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 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 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 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 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 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O个城 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 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 要求。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 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 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 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 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2.2.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 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 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 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 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 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 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 2.2.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 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 3.2交通分配预测 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 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 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 进行分析、诊断。 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 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0一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 2.2_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 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口 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 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 一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 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 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2.2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 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 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 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 通管理。 2.2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 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 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 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 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l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 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 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 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 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 基础上的。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 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 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 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 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 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 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 善。 3.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 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 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 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 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 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 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3 ̄3(Stoehastic User Equilibf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 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 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 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_3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 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 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 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 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 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 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 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 型作一简要介绍。 3_3.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 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 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 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 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 通发生率模型: Pij=Y.aiLij(i=1,……,m i=1,……,n)(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基本日 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为第i类用地的静 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 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 (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 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式中参数意义同前。 3.3.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 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 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 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 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 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 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 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 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 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 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