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_红字_中海斯特_白兰罪恶中的成长
Dec.2009
35
试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罪恶中的成长王学功
(包头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内蒙古
包头
014060)
摘要:《红字》中女主角海斯特·白兰经历了从懵懂无知、不了解爱情和婚姻到冲破禁忌追求爱情,再到反
抗清教社会成为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海斯特的成长是基于她违反清教主义所犯下的罪恶———通奸。罪恶是她成长的开始,是促进她成长的动力,是完成她成长的保障。
关键词:海斯特;罪恶;成长;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09)06-0035-02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代表作,这部带有美国特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烙印的作品,因其主题的多样性和微妙的表现手法而长期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视角对《红字》进行分析阐释,可以更好地解读海斯特·白兰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海斯特·白兰是《红字》中的女主角,经历了从懵懂无知、不了解爱情和婚姻到冲破禁忌追求爱情,再到反抗清教社会成为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海斯特的成长是基于她违反清教主义所犯下的罪恶———通奸。罪恶是她成长的开始,是促进她成长的动力,是完成她成长的保障。
一、失乐园:成长的开始
《红字》是反映美国清教主义时期社会的一部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清教主义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字》表现的是圣经中罪与罚的主题,其中的主人公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在《创世纪》里,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让夏娃与他为伴,两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后来女人受了蛇的引诱,在其唆使下,偷食了禁果,并把果子拿给男人吃,把男人引向了罪孽,这就是“原罪”。偷食禁果有两种后果:一方面两人受到惩罚被逐出乐园,经历劳苦病痛死亡,象征人类痛苦命运的开始,女人还要经受生育的产痛并属丈夫管辖;另一方面,他们获得知识开始成长,在《圣经》中禁果被称为知善恶树的果子,“知晓”(know)一词有“与某人发生性关系”的含义,“知识”(knowledge)在古英语中指性关系。这说明他们有了性意识,性意识是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海斯特像伊甸园里的夏娃一样偷食了禁果,受到了惩罚并获得了成长的机会。一方面因为违反了清教的教规,犯下了通奸的罪恶,被惩罚站在市厅的刑台上示众三
小时,揭露她的罪恶,并在胸前终身佩戴象征通奸的红字“A”。另一方面,正是凭借这罪恶,海斯特才体验了性,获得了知识,经历了爱情而成长为女人,最终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意识的成熟女性。年老体衰、畸形阴郁的奇林沃斯在海斯特还懵懂的时候欺骗她成为自己的妻子,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把你蓓蕾绽开的青春同我这枯木朽株错误的,不自然的嫁接在一起,从而断送了你”[1](P83)。海斯特遇到了才华横溢激情澎湃的牧师狄姆斯代尔并生下了他——珠儿。和狄姆斯代尔的结合使她认识们罪恶的结晶—到了她和奇林沃斯之间根本没有爱情,那样的生活才是“最该追悔的罪恶”。海斯特追求爱情,在远离社区的森林里体验了激情,不畏惩罚迫害。这表明海斯特开始正视自己的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女性身份,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开始成长的标志。
二、红字:成长的动力
红字既是小说的题目又是贯穿全篇富于深刻意义的象征。红字不断嬗变的象征意义表明了海斯特的成长过程,同时红字也是海斯特不断成长的不竭动力。红字“A”作为海斯特通奸罪的外在表征是惩罚的标志,象征着“Adultery”。红字时刻提醒着海斯特,她是罪人。她要成长,首先要面对和接受这种事实,并不断地悔过,克苦,努力,获得救赎。当海斯特抱着女儿珠儿佩戴上鲜红的“A”字被拉到刑台上示众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掩盖。而当她意识到怀里的珠儿是她在世上永远也抹不去的鲜活红字时,她变得坦然从容,微笑地面对众人。海斯特坦然面对人们的羞辱,甘心接受严厉的惩罚,勇敢表露自己的罪恶。这是她痛苦的成长经历,而这种痛苦的经历使她坚强,坚强到从容地展现自己的美丽。人们在咒骂羞辱声中,不得不赞叹她的美丽。
收稿日期:2009-08-31
作者简介:王学功(1978-),男,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诗歌翻译。
36南昌高专学报
终生佩戴红字也就意味着海斯特要终其一生努力洗
2009年
厉而狂暴,使她坚强”[1](P226)。这段引言清晰揭示了罪恶在保障海斯特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由于离群索居,海斯特可以在局外冷静客观地审视人的本性,反思妇女地位,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打倒社会整个体系,重新来建树。其次男人的本性,或者说男人已变成本性的长期遗传的习惯,必需根本改造,那时男女人才得以享有近似公平的合理的地位。最后纵使各种困难都已除掉,女性除非自己经历一番更大的变化以外,她便不能享受这些初步改革的利益”。[3]海斯特对政教合一的清教社会,对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形态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挑战。海斯特甚至认为“如果女性的感情能够占有绝对的优势,那时这些问题便消失了。她坚信健康的男女关系应建立在双方都幸福的基础上,双方应该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3]。爱是海斯特反抗清教社会压迫的最顽强的方式。首先追求真爱,执着真爱,为爱不怕牺牲永不放弃;其次她最后选择回到小木屋,戴上红字,给痛苦中的女人带去安慰和希望,个人之爱扩大为对所有女性的博爱。海斯特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独立抉择的勇敢女性。
四、结语
“成长意味着生活的磨砺,意味着困惑与渴望,恐慌与顿悟并行的心路历程。成长中的成熟与异化以及随行的生存困境,形成人类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永恒探询。成长总是以个体为其承担者,在自我与社会的融合与冲突中寻找具有主体性价值的自我文化身份,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和确证,对于生命意义的自觉追求”[5]。海斯特历经了各种生活的磨砺,深刻体验了人的生存困境,并在孤独的反抗中思考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追寻自我的文化身份与生命价值,这一切成长都源于她因爱而犯的罪恶。
[参考文献]
刷自己的耻辱,悔过克苦获得最终的救赎。这也便成了海斯特不断成长的不竭动力。海斯特为了保全狄姆斯代尔,始终不肯说出谁是珠儿的父亲,而是选择自己独自承担所有的屈辱和痛苦。游街示众后,海斯特被驱逐出社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针线活,自立自足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女儿。通过自己的坚忍,辛勤的劳动,海斯特与社区重新建立起了联系,并慢慢地得到肯定和认可。此时她所佩戴的红字“A”是能力、才能的标志,象征着“Able”。
由于自己佩戴着罪恶的标志,由于被驱逐和疏远,由于推己及人的同情,海斯特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人人都有罪恶,人人都受着罪恶的煎熬,只是海斯特的罪恶被彰显出来,而别人的罪恶却深深藏在心里。彰显在外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克苦的补赎,已经得到了罪过的赦免并赢得了人们的宽恕与尊重;深藏于心的却只能挣扎在虚伪的两重生活中,深陷于绝望而不能自拔。因为海斯特的遭遇,她同情所有需要同情的人,真心实意地去帮助接济那些穷苦人,同时也以自己饱经沧桑的痛苦心灵去温暖抚慰其他受伤者。她的一切善行都源于对同胞的真切之爱,源于对人性的深刻体悟。她从不期望别人回报,总是不等别人感谢,就已经默默离开。“在小说结尾,我们发现她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女人。所以人们,尤其是妇女,爱向她倾诉她们所有的哀愁与灾难,请求她的指教,她尽力安慰她们,忠告她们。海斯特以勤劳和善良赢得人们的宽恕,从‘罪恶的女人’变成人们追求精神安慰的‘天使’”[2],红字“A”象征着“Angel”。
三、罪恶:成长的保障
《圣经》上说:“哪里罪恶越多,恩宠也就越多。”海斯特因罪受罚,也因罪而得救,成长为独立女性。正是因为有罪被驱逐,海斯特远离人群,可以避免清教主义对自己的束缚和毒害,在反抗清教社会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成长“但是,海斯特天生勇敢、活跃,加之多年来不仅被人疏离,而且为社会所摒弃,使她形成了一种思考问题的高度,连牧师也难以企及。她一直在道德的荒野中漫游,没有束缚没有羁绊;……过去的这些年里,她以疏远的目光审视人类的制度习俗,以及由教士和立法者所建立的一切;她几乎和印第安人一样,以不屑的态度批评牧师的丝带、法官的黑袍、颈手枷、绞刑架、家庭或教会。她命运发展的趋向赋予她自由。红字是她进入其他妇女不敢涉足禁区的通行证。耻辱,绝望,孤寂!这些是她的老师,严
[1]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程春兰.《红字》中主人公背叛的圣经学意义[J].肇庆学
院学报,2008(5).
[3]七一初.试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女性意识[J].阿
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兼论女性成长小说理[4]翟永明.成长·性别·父权制—论与创作论文[J].理论与创作,2007(2).
Abstract:IntheScarletLetter,HesterPrynne,theheroinhasundergonethroughthegrowingprocessstartingfromaninnocentgirlwhoknewnothingaboutloveandmarriage,toawomanwhopursuedlove,andthentoanindependentfemalewhoresistedthePuritansociety.Hester’sgrowingisbasedonhersinagainstthePuritandoctrine,namely,adultery.Thesinfunctionsastheinitiate,thepromotingpowerandthesafeguardofHester’sgrowing.
Keywords:Hester;sin;growing;feminis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