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健康网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鸽合理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优化课堂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再现功能,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体功能,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功能,提供双向及时反馈。同时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计算机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情境学习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化学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

引 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与实践。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下面,是我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点感受:

一、 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

1.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再现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利用电视、录像、VCD等现代教育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过程、现象通过时空、大小、虚实等变换手段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对化学来说,这种再现功能应用得当,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在化学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物质、现象和化工生产过程,我们在课堂和生活中很难

0

接触到。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学生要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要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要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在电视上参观污水处理厂——身临其境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更多一些对自然进行探索的热情。

其次,化学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且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学生经常为不能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重复进行实验,必会造成时间的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并且要重复播放实验过程,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易于识别,而由深到浅的现象则不易感知。为此,我采用3Dmax制作了课本实验的原形模拟和简化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的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gif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南而为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危险性、毒性、操作复杂成功率低的实验不适宜在课堂上演示,例如金属和水反应,但学生如亲眼看到实验现象会加深对碱金属性质递变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我利用影音资料展示了这个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图表、文字、数据为一体,当课堂中出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景时,学生便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象在讲有机化合物绪言、煤和石油、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时我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效果良好。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1

在教学中,我们会涉及到现实生活中很难再现的情景或微观世界或遨游微观粒子天地,使抽象的、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变的生动形象,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做“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时,通过动画模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及实验现象。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化解了教学难点。

4.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功能,提供双向及时反馈。

在传统的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掌握一部分学生的习题情况,不容易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水平。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提供评价反馈系统,利用网络教室,教师可监控学生的反应,调整课程进展,给予必要提示,及时给予鼓励。

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从培养知识接受型,积累型人才向培养探索型,创造型人才转变。要求学习者具有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判断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建构如下教学模式:

1、网络教学

网络和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人们正在尝试将网络引入课堂。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可是这样的:教师选择合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网页,在其网页上,一般应包括本课题的学习目标、相关知识内容、并提供大量课外信息的超链接。在课堂上,学生依据自己兴趣和自身水平点击相关链接,获取信息,并可利用BBS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有利于照顾各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收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观念,培养了这种能力,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极为有利。但上这种课,如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使用,教师

2

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什么样的教学上网络课可取得更优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2、 计算机支持的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也可由学生提出愿意探讨的问题),学生自由分组,并进行组内分工,针对问题查找资料,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整理,形成认识和观点,完成研究所造,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展示。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计算机筛选资料查询,并可对获得的数据随时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学生的研究所造可是一篇文稿,也可将收集到的信息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整理制作成网页的形式。最后的展示课要求学生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辅助讲演。讲《环境保护》时,我就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我要求学生选择一样他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分组进行研究,并明确一个月后进行统一汇报。各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并定期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教师随时关注各组的研究动态,参与各组的汇报预演,并FrontPage制作了网页,将各组的内容串起来,形成班级的环保网页。在活动中,同学们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并制作了漂亮的幻灯片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参与、探索、讨论、交流、表述、汇报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并自主建构了知识。

3、 情境学习

针对某些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虚拟真实情境,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在化学方面,利用计算机做好化学实验就是一项初步的尝试。要想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良好整合,对于教师,也一定的要求:

(1)了解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具有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意识。

(2)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杨操作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PowerPoint的制作等。

(3)注重平时资料的积累,一篇好文章,一段生动的影音资料,都可能使教学丰富多彩,应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分档、保存。

3

(4)做到资源共享。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设想,应该发每个教师的优势,每人开发一、二个不同内容的精品课件,以学校为单位收集汇总,放在网上共享。这样资料库的内容就会慢慢的得到充实,资源就可建立,以后备考老师备课就会容易的多。这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到资源共享,才能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南国农 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电化教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