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素质总结

来源:华佗健康网


厚爱落后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我作为地理教师也融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不同的改革,特别对落后生的关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落后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秀生则相反。 由于落后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落后生更落后。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落后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青少年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落后生问题,落后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落后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落后生,不一定明天还是落后生,更何况所谓“优秀生”与“落后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落后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

别是面向落后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落后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落后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落后生,首先要认识落后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秀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落后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应当纵向地看到:落后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对落后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落后生,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落后生的转化,应有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帮助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落后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

控的能力。

厚爱落后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落后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落后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落后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落后生的进步和发展。现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教育教学向应用 能力的转变,考核的是综合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点每位教师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为素质教育的推进作出应有的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