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兴趣教学论文
概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好词佳句,并有意识地给予成功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如何才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接触少,生活阅历更少。因此,他们的作文往往显得空洞无物,甚至假话、空话连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为写作文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通常先从学生喜欢接触的或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如从他们的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到每天用到的课桌、椅子等等,引导他们观察,并让他们做好记录。例如笔者在布置学生写《找春天》这篇作文时,先在课前启发学生:“同学们,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们发现花草树木发出新芽和新枝了吗?道路两旁的果树开花了吗?平时你们有听到青蛙的鸣叫了吗?农民伯伯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找找看,春天在哪里?”经过这一引导,学生们都活跃了起来,连平时很怕写作文的同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放学前后、上学路上开始左顾右盼,东看看西瞧瞧,留意各种事物有什么新的变化。学生小张,平时对作文一直是不“感冒”的,这天,他兴冲冲地跑来告诉笔者:“老师,快去看,桃树开花了……”原来是学校花圃的一棵桃树开花了,红艳艳的。笔者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坚持每天观察,同时做好记录。后来,他在作文里写道:“沉睡的春天醒了,也唤醒了校园里的桃树。褐色的枝桠上,开出了朵朵红色的花,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害羞地露出半张笑脸。娇美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是那么耀眼、迷
人……我找到了,春天就在桃枝上。”如果不是他曾经亲自来告诉过笔者,笔者都不敢相信这是他写的。因此,老师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多动脑筋的习惯,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观察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写作的材料,为激发写作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后,教师要适时进一步传授他们掌握更多的观察生活的方法和方式,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全面、细致、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比如有时可以先观察静态的,再观察动态的;可以先观察熟悉的,再观察陌生的;也可以先观察单一的,再观察复杂的等等。学会在生
活中随时随地观察、体验和思考,做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例如上面这篇习作《找春天》,笔者引导学生既要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观察,又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从而对春天的变化有一个多方位的了解和接触,每个人都应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春天的变化在哪儿,这样才能使每篇作文都有独特之处,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是随手摘录的几个学生写春天变化的片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
在春雨滋润下,校园里的凤凰树、桃树、香樟树你追我赶地长出了嫩叶,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花坛里的花争芳斗艳,万紫千红,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
这些描写,既有静态,又有动态,动静结合,抓住了春天的特点,使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春天的气息。
三、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
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后,他们接触和了解的事物会逐渐增多,写作文时他们不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但是应该怎样写,哪些才是最值得写的呢?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学会思考,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出值得一写的写作素材。 有一次,笔者正在上课,有一位男生突发不适,呕吐了一地,相邻的同学都纷纷捂住嘴,同桌更是跑到外面去了。班长看到后,却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拿扫帚把呕吐物清扫出去,然后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刚才捂嘴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就这一件事,笔者先让学生们进行了讨论,然后再引导大家把刚才发生的事写成一篇作文,题目可自己定。在课后交上来的作文中,题目有《我佩服他》《班长是好样的》《他是我的好榜样》等。学生都能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从中捕捉到班长的闪光点。有学生在作文中抒发了这样的感慨:“班长的举动太令我佩服了,他默默地做完这件事,然后又默默地坐回座位上,他这种行为让人敬佩,这种思想是闪光的,不是吗?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班长是好样的,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把班长做这件事的正能量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次作文,在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點的同时,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学生在获得作文的素材后,怎样才能把素材通过字、词、句优美流畅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基本功——积累好词佳句。只有有了丰富的好词佳句,学生在作文中才能加以运用,要表达的素材才能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成为一篇好文章。
那么如何积累好词佳句呢?笔者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把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圈画出来。以《桂林山水》为例,这篇文章的好词佳句举不胜举。如四个字的词语(包括成语):波澜壮阔、怪石嶙峋、碧波荡漾等。三个字的词语(修饰词):翠绿的、平静的、无瑕的等。其他词语(认为好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仿佛、好像、观赏等。精彩的语句(比喻句、拟人句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总之,凡是认为是好词佳句的都划出来,然后要求他们多读多想,努力做到熟记心中。此外,还可以指导他们按以下方法进行积累。如按词语可以按组合方式:“AABB”式、“ABAB”式”、“AA的”、“AA地”等。句子积累可按手法分类:比喻句、拟人句等。按描写分类积累:描写人物动作的、神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自然景物的,等等。这样,学生从课本中积累到一定的好词佳句,心中的语言丰富了,有话可说了,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
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习作同样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是好文章。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肯定,那种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是无法形容的。因此,在作文批改中,笔者会努力把这种机会“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位学生身上,包括那些所谓的“差生”。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每次单元作文或者小练笔,笔者都认真批改,对于优秀作品,笔者都会在课堂上宣读,让大家学习,班里的作文园地也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写得特别好的,推荐到校刊上发表。对于那些写得较差的学生,笔者会认真耐心地修改,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指导他们进行构思重新写一次,直至可以在班中宣读为止。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好词佳句,并有意识地给予成功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