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接线器设计及硬件实现
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引言
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 , 将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信息沟通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经过人类 100多年的不懈努力 , 电话通信经历了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 , 从机电式自动交换到存储程序控制交换 , 从模拟式话音交换到数字式话音交换的巨大变革。特别是近 20年的时间里 ,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 传统的电话交换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廉价、快捷、优质、可靠 , 不仅能交换话音 , 还能够交换数据或图像等多种综合业务的通用性的通信组网设备。本文对交换机在现代通信的作用、交换机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发展历史、交换机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 之后运用 Matlab实现对数字交换网络中的时隙交换进行仿真。
T型接线器也称时分接线器, 是数字交换网络基本组成 的单元电路。主要任务是完成同一条 P C M复用线上的时隙 交换。这里必须强调的两点:一点是同一条 P CM 复用线 ,而不是其它,对于基群系统 F ' C M3 0 / 3 2系统而言,总时隙为 3 2 个 ,可用时隙或者用于信息交换的时隙只有 3 0个; 第二点是必须说明时隙的交换代表了消息的交换,也就是完成信号的通信。
以一条 P CM3 0 / 3 2基群系统为例 , T型接线器 由两大部分组成: 话音存储器( S M) 、 控制存储器( C M) , 输入为一条 P C M 复用线 , 输出也为一条 P C M 复用线 , 由于是基群系统 , 所以 S M、 C M存储单元数 目为 3 2个 , 而且存储单元数目也 相同。另外, 为了保证 T型接线器正常工作, 必要的条件是同步时钟( 写、 读) 和控制信号。如图1.
图1
1 顺序写入、 控制读 出
所谓“顺序写入” 就是按时钟顺序或者说按话音存储器地址的顺序写入时序对应的话音存储器存储单元,将信息暂存在话音存储器。
所谓“控制读 出” 是指从话音存储器存储单元 内容输出是受控制存储器的控制,也就是说按控制存储器中已规定的 内容来读话音存储器的内容。
以P C M3 0 / 3 2基群系统为例分析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用户 A、TS 6 所携带信息为a , 用户B、\" I S l 9 所携带信息为 b ,为了完成信息的交换,当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时,通话工作原理如下: 设
T型接线器输入和 输出为同一条 P CM3 0 / 3 2系统复用线,也就是说占用 T的用户 A要与占用 \" I S l 9 的用户 B通话,在 A讲话时,应该把T S 6 携带的信息交换至 TS J 9 中去,在写时钟控制下,在 T S 6 时刻把输入线上的8位码写入 S M 内的地址 6的存储单元 内, 即用户A的信息在 T S 6 时刻被暂放至 S M的第 6个单元 中。而信息输出时刻要受到 C M的控制, 在 Ts 。9 时刻,由于 读时钟脉冲作用,C M的 1 9单元要起作用,其内容为“ 6 ” ,表示在 \" I S l 9 时刻要从 S M 的第六单元 中读出信息 a输出到 P C M复用线上,这样通过在\" I S l 9 时刻用 C M存储器输出的 “ 6 ” 去控制 S M的地址选通,用户 A的信息 a就在输出占用了\" I S l 9 ,完成信息交换,同理,用户 B讲话时,也可将 \" I S l 9 信 息 b 交换到T 中去。见上图
2 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理解“ 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就相对容易。控制写入,也就是说用户所 占用的时刻,代表写入的时刻,如用户 A占用T ,在第 T S 6 时刻写入,控制是指写入地址信息是由C M来 确定的, 如用户 A和用户 B通信,用户 B占用 \" I S 则将用 户信息 a 在 T S 6到来时存储在 S M的第 1 9单元。而顺序读 出是指按 S M时钟脉冲, 按时隙顺序输出在 P CM复用线 上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