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锚杆静压桩技术在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健康网
No.21。2O1O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l期 锚杆静压桩技术在地基基础中的应用 李秀叶 (广西贝多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在阐述锚杆静压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锚杆静压桩施工技术要点,以推广其在 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锚杆静压桩;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350—02 锚杆静压桩技术是8O年代以来我国在地基处理工程 在基础中预留压桩口或在原基础上凿出压桩孔,在每个压 实践中逐渐成熟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几十年来,各地使用这 桩孔两侧,根据压力大小埋设四根抗拔锚固螺栓杆固定传 项技术成功地托换加固了诸如办公楼、住宅楼、工业厂房等 力架,利用建筑物自重做反力,液压千斤顶施力,将桩段逐 各类建筑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该项技术 段压入地基土中,达到工程所需深度及设计压力。然后将 又得到了很大的拓宽和延伸,在房屋增层、柱基纠偏、深基 桩与基础形成整体,以达到减少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坑支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锚杆静压桩设计特点 锚杆静压桩设计主要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结构形 1 锚杆静压桩技术工作机理 锚杆静压桩是锚固螺栓杆和静力压桩两项施工技术有 式,确定锚固螺栓杆的直径、锚固深度、压桩力、压桩的直径 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桩基施工工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和桩长、桩位布置等。每根桩段的长度要根据原有建筑物 7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后拆除。在横担上加重、增加横担等将钢筋笼压住,以克服 灌注混凝土前,应进行终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运至 混凝土对钢筋的上浮力,为消除导管上提时对钢筋笼的影 灌注地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的要求,应 响,存导管的法兰连接处与管壁焊接导向三角铁。在浇灌 随时抽拔拆除导管,但必须保证导管埋人混凝土 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该工程 混凝土时,采用商品混凝土,等级为水下C30,坍落度0.18~0.22m,混 顶面以下至少2m。为了确保桩顶混凝上的质量,混凝土灌 多余部分应在接桩前 凝土车直接运至孔口进行水下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 注高度必须高出桩顶以上0.5m—lm,桩头应无松散层。桩身混凝土达到养护期后,一 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 必须凿除,4d,用人工凿除高出桩顶设计高程部分的混 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向孔内注入首批灌注混 般应养护7d一1凝土的时间,应在8min一10rain内完成。若估计灌注时间 凝土,检查桩头混凝土是否有夹泥或其他异常现象,发现问  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孔身及孔底 题及时处理。检查结果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 8桩基检测 开始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时,间隙时间不能超过 对该程两根小于0.7m的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荷 30min,灌注速度为5m/h一20m/h。当气温低于0"C时,灌 载试验,结果显示,2根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大于 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5O 的桩 7oo0kN,满足设计要求。236根试桩低应变检测结果见表2 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所示。 采用钢导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管径视桩径大小而定。 表2静荷载试验结果 桩号 桩长(m) 桩径(m) S1 46.21 O.7 导管还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混凝土开 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m一4m的空间。首批灌注混 荷载(KN) 7000 累计沉降(m) 0.01102 S2 46.34 0.7 7000 O.0123 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lm)和填充导管 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人先前灌 9 结语 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 总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环节多,在施工时, 于6m。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 应严格控制施工的各个流程,使桩基的质量缺陷掌握在允 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 许误差之内,控制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 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如为泵送混凝土,为了防水和 工进度。 管中混凝土混合,泵管应设底阀或其它装置。泵管应在桩内 混凝土升高时,慢慢提起。管底在任何时候,应在混凝土顶 参考文献 面以下2m。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初凝 [1]周惠强.浅谈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 前,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 技术企业,2010(8). 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 [2]何佳章.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09, 防止污染环境或堵塞河道和交通。处于地面或桩顶以下的 (5).  井口整体或刚性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拨出;处于地 [3]杜文天,杨柳钫.论建筑基础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面以上能拆除的护筒部分,须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 广东科技,2009,(8). No.21,201O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1期 的室内净高和压桩传力架的构造高度确定。 (3)压桩机的液压人桩有一定的垂直行程高度,如 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1 施工技术方案的组织与准备 YZY360桩机的垂直行程为1.5m,即每人桩1.5m即松开 抱桩器。开动油泵使之上移,再抱桩固定压入,循环作业。  首先组织业主、监理、施工等参建人员熟悉设计图纸, 在开始的第一、二个行程,要特别注意控制桩身的垂直度。(4)单节桩需利用钢制送桩器(即与断面同规格的一节 结合技术规程、施工规范,掌握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 前,要求压桩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 钢板焊成的桩)帮助混凝土桩顺利压至设计标高,两节桩则 m左右暂停,然后将上节桩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由其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送业主和 在下节桩压至桩顶距地表面40c吊人就位。上节桩下端伸出的钢筋对准下节桩顶的预留 监理进行审查经业主和监理审核批准后开始实施。 3.2预制桩、锚杆、接桩材料、压桩仪表设备质量检查 孔,人工灌浇溶化的热硫磺胶泥,待从预留孔至溢满桩顶全 预制桩进场报验时审查预制厂企业资质、预制桩成品 表面时,即将上节桩轻轻插入,使两桩端接触面保持有5— 出厂合格证及预制桩原材料质保书、桩预制过程中的材料 抽检报告、预制桩混凝土28d龄期报告。对进场的成品预 制桩进行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坚决退场。预制桩应达到设 计强度的7O 方可起吊,达到100 才可运输和压桩。检查 压桩千斤顶设备、压力仪表、高压油泵表等在有效期内检测 合格证明,现场检查设备运转情况,严禁带病工作;检查锚 杆、硫磺胶泥及电焊条等接桩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必要时 抽样送有关检测机构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3建筑物沉降记录数据分析 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建筑物是 否属于均匀沉降。 3.4建筑物基础承台强度检测 土建总承包单位要提供基础承台的混凝土标号、同条 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检测报告,并进行现场回弹检查,确认 基础承台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压桩要求。 4静压入桩施工要点 4.1入桩线路的选定 施工时随着人桩段数的增多,各层地质构造土体密度 随之增高,土体与桩身表面间的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大,压桩 所需的压入力也在增大。为使压桩中各桩的压入阻力基本 接近,入桩线路应选择单向行进,不能从两侧往中间进行, 这样地基土在人桩挤密过程中,土体可自由向外扩张,既可 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 又不致因土的挤压而造成部 分桩身倾斜,保证了群桩的上作基本均匀并符合设计值。 4.2试桩要求及p--S曲线 试桩目的是检验根据钻探报告的地质构造算出的单桩 承载力,并给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试桩方法按相关规范要 求。试桩应分别选择在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中央范围内进 行。根据试桩的P—S曲线,确定单桩承载力。根据试桩加 荷超载两倍计算,各区单桩承载力均应超过原设计值,同时 修改原设计值。 4.3压桩操作注意事项 (1)确保桩身不受损坏。 (2)下压速度控制在lm/min左右,使各层土体能正确 反映其抗剪能力。 10mm间隙,悬粘15—20min后(此时硫磺胶泥已具粘结力 和强度),再继续压桩至设计标高。 (5)记录入桩行程深度及相应压力值,以判别人桩情况 正常与否及桩的承载能力。 (6)由于液压抱桩器在机身平台上,入桩初始的第一、 二行程,抱桩点与桩顶距离较大,桩身容易摆动,如不能在 初始人桩时保证桩的垂直度,则在后续行程中调整时桩身 容易折断。 (7)两节及多节桩粘结用快凝早强硫磺胶泥,在强大的 人桩压力下无法保证桩的接触面之间空隙的均匀程度,故 对桩端面水平度要求极高。 (8)上下节桩间利用上节桩底伸出的钢筋锚固于下节 桩顶的预留孑L内,此钢筋在桩身起吊中不可避免会拖地弯 折,均需在上节桩吊起悬空插入下节桩前用套管板直,施工 安全需特别注意。 (9)桩与基础的连接(封桩)是整个压桩施工的关键工 序之一,必须认真进行。桩检测合格后即可封桩,在封桩前 应检查桩外露桩头的切割情况,压桩孔内杂物、孔内积水, 孑L臂和桩面的浮浆清理情况,交叉钢筋焊接是否清洗干净。 封桩一般采用C30掺微膨胀早强外加剂混凝土浇捣。HEA 型微膨胀剂以1O 比例替代水泥,封桩时应对桩帽梁进行 机械震捣密实,在潮湿环境下养护14d以上。 5 结语 总之,锚杆静压桩托换与其他托换方法相比较,具有受 力直观、测力数据可靠、施工设备简单易操作、施工速度快、 成本低等优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 又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作,设计与施工中任何的疏忽都可 能引起重大的质量事故,因此,该项技术要继续拓宽应用范 围,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孟稀,陈颖辉,李源,金晓波.锚杆静压柱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实 例EJ3.四川建筑,2009,(2. [23叶建峰.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在地基基础中的应用EJ3.福建建 筑,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