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测量教案2014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 1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任务及在工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工程测量学的产生与组成 1.2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3工程测量学的地位 1.4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1)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 (2)工程测量理论方法的发展 (3)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4)科技研究开发实践 (5)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展望 1.5 勘察设计阶段中地形图的作用 (1)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 (2)具有可量性、综合性和易读性。 1.6设计用地形图的特点 (1)地形图的特点

(2)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1.7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 (1)必要的精度 (2)比例尺的合理选择 (3)测区的范围应定得适当 (4)出图的时间较快

(5)应用旧的资料时,必须进行可靠的检核

三、重点难点:

重点:工程测量学定义,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以及其内容; 难点:工程测量学科的发展现状。

四、作业与实验:

1、论述工程测量学与大地测量学、测量学基础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简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第 2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设计用地形图的特点和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 2、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 3、了解地形图是工程建设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

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应用 2.1设计用地形图的比例尺 2.1地形图平面、高程精度分析

分析地形图精度的方法是:先对成图过程的各个工序的精度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各个工序的误差影响,最后得到地形图的精度。

(1)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位置的精度分析

地形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的点位中误差可用下式表示:

22222m物m展m图m视m向m刺

(2)大比例尺地形图高程精度的分析

地形图的高程精度,是根据地形图按等高线所求得的任意一点高程的中误差来衡量的。因此,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即指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的精度。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可用下式表示:

22222m等m控m形m概m移m绘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用地形图的特点,以及具有可量性、综合性和易读性的地形图是了解已有地形、地物情况及决定建筑物几何量,是工程设计的必须依据;

难点: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

四、作业与实验:

1、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 2、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有哪些? 3、地形图平面、高程精度?

第 3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线路测量控制测量的内容; 2、熟悉线路测量的基本特点; 3、了解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三章 线路测量

3.1概述

一、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二、线路测量的基本特点:(1)全线性;(2)阶段性;(3)渐近性。 3.2初测 一、插大旗

二、控制测量:(1)导线测量,初测导线是测绘线路带状地形图和定测放线的基础;(2)水准测量。

三、地形测量 3.3定测

一、定线测量,将批准了的初步设计的中线移设于实地上的测量工作,也称放线;将设计中线移设于实地上的工作称为放线。设计中线仅仅是在带状地形图上图解设计的中线,并不是解析设计的数据。因此放样所需的数据要从带状地形图上量取。

1)点JD(intersecting point)的测设 2)转点ZD(turning point)的测设

二、中线测量,在中线上设置棱桩并量距,包括在路线转向处放样曲线;线路工程的中心线由直线和曲线构成,中线测量就是通过线路的测设,将线路工程中心线标定在实地上。中线测量主要包括测设中心线起点、终点,各交点(JD)和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线路各偏角(α),测设圆曲线等。

三、纵断面测量;线路纵断面测量又称线路水准测量。它的任务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绘制中线纵断面图,作为设计线路坡度、计算中桩填挖尺寸的依据。

四、横断面测量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用地形图的特点,以及具有可量性、综合性和易读性的地形图是了解已有地形、地物情况及决定建筑物几何量,是工程设计的必须依据。

难点: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

四、作业与实验:

1详细论述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的过程。

第 4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施工测量的原则、施工控制网的特点和施工网精度的确定方法; 2、熟悉施工测量的特点; 3、了解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4、掌握建筑方格网;

5、熟悉建筑基线(地势平坦的小型建筑场地)。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 建筑工程测量 4.1 概述

4.2 施工网的布设 一、建立施工控制网的原因

二、相对于测图控制网来说。一般的施工控制网的特点(1.控制的范围小,控制点的密度大,精度要求高;2.使用频繁;3.受施工干扰)

4.3 施工网精度的确定方法 一、正确确定建筑物的施工限差 二、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确定 4.4 工业场地施工网的布设方法 一、建筑方格网 二、坐标换算 三、建筑方格网设计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施工测量的原则、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难点:施工网精度的确定方法。

四、作业与实验:

1、简述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和特点。 2、如何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确定方法。

第 5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 2、熟悉高层建筑物的轴线投测; 3、了解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

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 建筑工程测量 4.6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民用建筑指的是住宅、办公楼、食堂、俱乐部、医院和学校等建筑物。施工测量的任务是按照设计的要求,把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配合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测设前的准备工作

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测设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点进行细部放样。测设时,如现场已有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时,可直接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定位。

三、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的设置 四、基础施工的测量工作 4.7 工业厂房施工测量 一、柱列轴线的测设 二、柱基的测设 三、基坑的高程测设 四、基础模板的定位 4.8 多层楼房建筑施工测量 一、高层建筑物的轴线投测 二、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

三、重点难点:

重点: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 难点: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

四、作业与实验:

1、设置龙门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测设? 2、如何进行柱子的竖直校正? 3、高层建筑如何向高处传递轴线?

第 6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曲线要素、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偏角法)测设数据的计算; 2、熟悉偏角法详细测设中的偏角值及偏距的计算; 3、了解复曲线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 曲线放样 5.1 概述

5.2 圆曲线的放样

当路线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时,必须用曲线来连接。 曲线的形式较多,其中,圆曲线是最基本的平面曲线。

圆曲线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工程要求选定,由转角△和圆曲线半径,可以计算出图中其它各测设元素值。圆曲线的测设分两步进行,先测设曲线的主点(ZY、QZ、YZ),再依据主点测设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的里程桩,以详细标定曲线位置。

5.3 复曲线

复曲线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向圆曲线相互衔接而成的,一般多用于地形较复杂的山区。在测设时,必须先定出其中一个圆曲线的半径,该曲线称为主曲线,其余的曲线称为副曲线。副曲线的半径则通过主曲线半径和测量的有关数据求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要素、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偏角法)测设数据的计算。 难点: 偏角法详细测设中的偏角值及偏距的计算。

四、作业与实验:

1、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第 7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缓和曲线的主点测设及详细测设的方法。 2、熟悉复曲线。

3、了解缓和曲线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 曲线放样 5.4 缓和曲线 1、缓和曲线的性质 2、缓和曲线的的基本公式 3、主点的测设

4、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详细测设 5、用偏角法进行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详细测设 5.5 放样曲线遇障碍时的处理方法 一、偏角法遇障碍时曲线的测设 二、控制点遇障碍时曲线的测设 三、用任意点极坐标法测设曲线 5.6 回头曲线

曲线总转向角 大于或接近180°时为回头曲线,亦称套线。 5.7 竖曲线

一、圆曲线型竖曲线测设 二、曲线要素计算 1、竖曲线切线长度 2、竖曲线长度

3、竖曲线上各点高程及外矢距E 三、抛物线型竖曲线

三、重点难点:

重点:缓和曲线的主点测设 难点:详细测设的方法。

四、作业与实验:

1、试述圆曲线的测设步骤?

2、已知圆曲线偏角值α=12012′12〞 R=500m,JD里程为K8+950.652,求各主点里程。

3、缓和曲线有何特点和作用?

第 8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线路复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六章 道路施工测量 6.1 道路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一、资料准备 二、桩的交接 6.2 线路复测 一、线路中线复测

(一)交角核对。观测转向角(或右角)一个测回,与设计的角值比较,其差值对于公路应不大于1',对铁路不大于40″,即以设计角值为准,如果超限,查明原因,加以改正,并重新测设曲线。由曲线变更引起的距离变化按断链处理。

(二)距离核对 (三)曲线核对 (四)交点桩的恢复 二、线路水准复测 三、线路横断面复测 四、线路复测总结报告

线路复测结束后,对原设计不足部分进行补充,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这些工作应与设计单位驻工地代表共同研究解决,编制必要的设计图,并计算工程量,最后写出复测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有:

1、线路复测概况;

2、修改部分的工程图表及工程数量表; 3、原设计与实地不符地段明细表及其他资料。

三、重点难点:

重点:线路复测 难点:线路复测总结报告

四、作业与实验:

1、线路复测的内容。

第 9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路基放样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6.3 中线控制桩的保护

中线控制桩是确保按正确位置连续施工的主要标桩,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反复用它来做恢复中桩测量,检查路基是否偏歪,路基填挖了多少,以便掌握施工进程和保证工程质量。

一、设置护桩注意事项及要求 6.4 路基放样

路基横断面放样,就是在地面上标定出路基的位置和轮廓,使路堤和路堑按规定的尺寸进行施工。而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填挖高度表(或纵断面图)、路基宽度、边坡坡度、排水沟设计尺寸等,就是路基放样的依据。

6.5竣工测量

第七章 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7.1 概述

一、放样的概念:放样与测图工作完全相反,它是将图上所设计的建筑物的位置、

形状、大小与高低,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放样的程序

熟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布——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放样数据准备——实地放样。

三、重点难点:

重点: 路基放样的方法; 难点:路基放样的方法。

四、作业与实验:

1、线路的放样的方法?

第 10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角度放样的精度分析。

2、熟悉极坐标法放样的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七章 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7.2 角度放样的精度分析 一、角度放样的方法

(1)一般方法(盘左盘中分中法);(2)精确方法。 二、放样角度的精度分析 7.3 极坐标法的放样 一、极坐标放样的概念

二、适用:无彼此垂直的主轴线且便于量距时。 三、极坐标放样过程 7.4 方向线交会法

学时

一、方向线交会法的概念 二、方向线交会法放样的过程 三、方向线设置方法(两个) 四、方向线交会法放样的精度分析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方向线交会法放样的过程; 难点:方向线交会法放样的精度分析。

四、作业与实验:

1、轴线交会法放样的过程。 2、方向线交会法放样的过程。

第 11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轴线交会法、正倒镜投点法放样的过程。

2、熟悉前方交会放样的精度分析和后方交会法放样精度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七章 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7.5 轴线交会法 一、轴线交会法的概念 二、轴线交会法放样的过程 三、轴线交会法放样的适用范围 7.6 正倒镜投点法 一、正倒镜投点法的概念 二、正倒镜投点法放样的过程 三、正倒镜投点法放样的精度分析 7.7 前交法放样

一、前方交会法放样的概念 二、前方交会法放样的一般方法 三、前方交会的角差图解法 四、前方交会放样的精度分析:

(1)仪器安置在测站上的对中误差对放样点位的影响 (2)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的标定误差 (3)测设交会角度的误差影响 7.8 后交法放样

一、后方交会法放样的方法 二、后方交会法放样精度分析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倒镜投点法

难点:1、交会角对放样精度的影响

2、后方交会法放样精度分析。

四、作业与实验:

1、简述正倒镜投点法放样的过程。 2、如何进行前方交会放样的精度分析?

第 12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高程放样的方法、无多余观测时误差椭圆的画法; 2、熟悉归化法准直和放样方法的选择; 3、了解激光仪器在放样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七章 放样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7.8 后交法放样

学时

一、后方交会法放样的方法 二、后方交会法放样精度分析 7.9 高程放样的方法

工程建筑物的高程放样,主要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有时也采用卷尺直接丈量竖直距离以及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7.10 放样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原则:快速高效原则

二、选择方法: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

重点:高程放样的方法、无多余观测时误差椭圆的画法 难点:归化法准直和放样方法的选择。

四、作业与实验:

1、简述正倒镜投点法放样的过程。 2、如何进行前方交会放样的精度分析?

第 13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定线测量方法;

2、熟悉掌握路中线和特征点的求算。

二、教学内容:

第八章 定线与拔地测量

8.1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概述

定线测量:将规划图上设计的道路中心线或边线(即红线)位置,转移到实地,为城市详细规划、各种市政工程的定线和建筑用地界桩的测设,提供必要的依据,起着控制把关的作用。

8.2 定线测量的方法 一、定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定线测量的方法通常有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 8.3 规划道路中线和特征点的求算方法

在定线测量中,规划道路中线位置是起主导作用的。红线(即边线)可认为是依附中线的附属线,一旦中线的位置用坐标确定下来后,中线或红线上的特征点都可以解算得到。

三、重点难点:

重点:路中线和特征点的求算; 难点:路中线和特征点的求算。

四、作业与实验:

1、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的概念? 2、道路中线和特征点的求算方法。

第 14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路线交点及曲线坐标计算方法。 2、熟悉拔地测量。

3、了解桥址地形测量工作。

二、教学内容:

8.4 红线交点及曲线之坐标计算

规划道路中线方程确定后,道路红线(即边线)方程,可以根据半路宽d平移中线,即将中线方程的参数θ不变,仅是法线长P加/减半路宽就可以得到。

8.5 拨地测量

一、拨地测量的作业方法 第九章 桥梁工程测量

9.1 目地与任务 9.2 水下地形测量外业

一、测深线、测深点的布设和测深工具 (1)测深线的概念 (2)测深点的布设方法 (3)测量水深方法 二、水位观测

(1)水位站的选取原则 (2)测量水位的方法 (3)深度基准面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路线交点及曲线坐标计算方法。 难点:路线交点及曲线坐标计算方法。

四、作业与实验:

1、水下地形测量的特点? 2、水下地形测量的工作程序? 3、何谓深度基准面?

第 15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桥轴线长度所需精度的估算。 2、熟悉水下地形测量内业主要内容。 3、了解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及测量。

二、教学内容:

第九章 桥梁工程测量 9.2水下地形测量内业

学时

一、水下地形测量内业主要内容

(1)将同一天观测的角度和水深测量的记录汇总,然后逐点核对。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将角度观测与水深测量记录配错。

(2)由水位观测成果和水深测量记录计算和测点的高程。 (3)在图纸上展绘控制点。

(4)展绘各测点的位置,并注记相应的高程。 二、展绘方法

(1)半圆分度器展点法 (2)三杆分度仪展点法 9.3桥轴线长度所需精度的估算 9.4桥梁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 2、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及测量

三、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 难点:桥轴线长度所需精度的估算。

四、作业与实验:

1、什么是桥轴线?它的需要精度是怎样确定的?

2、布设桥梁平面控制网时,应满足哪些要求?通常采用哪些形式? 3、桥梁控制网的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坐标系?

第 16 次 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

2、熟悉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和基础放样。 3、了解激光定位仪器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九章 桥梁工程测量 9.5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

在桥梁墩、台的施工过程中,首要的是测设出墩、台的中心位置,其测设数据是根据控制点坐标和设计的墩、台中心位置计算出来的。分直线桥和曲线桥两种形式。

一、直线桥的墩、台中心测设直线桥的墩、台中心位置都位于桥轴线的方向上。墩、台中心的设计里程及桥轴线起点的里程是已知的,相邻两点的里程相减即可求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根据地形条件,可采用直接测距法或交会法测设出墩、台中心的位置。

9.6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

为了进行墩、台施工的细部放样,需要测设其纵、横轴线。所谓纵轴线是指过墩、台中心平行与线路方向的轴线,而横轴线是指过墩、台中心垂直于线路方向的轴线;桥台的横轴线是指桥台的胸墙线。

直线桥墩、台的纵轴线与线路中线的方向重合,在墩、台中心架设仪器,自线路中线方向测设90°角,即为横轴线的方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 难点:桥梁墩、台中心的测设。

四、作业与实验:

1、什么是桥梁工作线、桥梁偏角、桥墩偏距?为什么要有桥墩偏距?

2、怎样确定曲线桥墩、台的纵、横轴线?为什么在设立护桩时每侧不少于两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