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来源:华佗健康网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1期 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何修明 刘礼明z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种子管理站,安徽六安237008;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采取随机大区排列法,对l4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浩麦1号、苏麦188、徽麦202、皖西麦0638、皖麦32、宁麦 24等新品种高产、多抗、优质,适合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江淮地区种植。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中图分类号¥512.1.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1-0040一ol 六安市裕安区系江淮主产稻茬麦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2.13万hmZo近年来,裕安区及周边地区市场上小麦新品种 赤霉病偏重发生。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水平 较多,麦农选种难以把握。2015--2016年度区农委组织了 14份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㈣。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参试品种较对照扬辐麦5号(CK)N产的有10个,增幅 4.53%~8.68%;较CK减产的有3个,减幅25.51%~35.56%。 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浩麦1号,折合产量5 632.34 kg/hmz:产 量最低的为烟农l9,折合产量3 339.60kg/hm (表1)。 2.2全生育期 试验设在裕安区徐集镇徐集村一农户田块进行,前茬 为水稻,土种属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 1.2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203~212 d之间,其中苏麦188、 宁麦13、扬麦20较短,为203~204 d,烟农l9、郑麦9962 参试小麦品种共14个,分别为宁麦l3、宁麦24、苏麦 188、扬麦l9、扬麦20、徽麦202、浩麦1号、连麦2号、皖西麦 较长,为210—212d,对照扬辐麦5号(CK)为205 d(表1)。 2.3综合抗性 0638、皖麦32、皖麦606、郑麦9962、烟农19、扬辐麦5号。 1.3试验设计 2.3.1抗病性。参试品种赤霉病一般轻至偏重发生,病穗率 变幅10.5%~70.3%,病指变幅10.4~45.3。烟农19、连麦2号、 郑麦9962表现重发。 2.3.2抗倒性。参试品种扬麦19、扬辐麦5号(CK)出现零 星倒伏,其余未见倒伏(表1)。 3品种综述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 扬辐麦5号作对照(CK)。不设重复,采取随机大区排列【4_习, 大区面积333.35 m2,人工条播,播幅约10 cm,行距约13 em。 1.4试验实施 11月2日播种,11月10日普遍出苗。大田基肥施用 45%司尔特牌复合肥(15—15—15)450 kg/hm2。12月10日进 浩麦1号,由荃银超大种业选育,春性,红皮,产量 5 632.34 kg/hm2,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8.68%。全生 行化学除草,越冬期中耕培土1次。翌年3月1日追施尿素 112.5 kg/hm2作拔节肥。小麦成熟时取样考种及单打单收闸。 1.5气象条件 育期206 d,较对照扬辐麦5号(CK)迟1 do株高91.5 cm,穗 粒数38.6粒,干粒重42.6 g o株型结构适中,后期转色好,赤 霉病轻发,耐湿。 l0月中下旬温湿度利于小麦播种出苗;开春以来,连续 出现低温阴雨,小麦生长发育滞后;4月上中旬温度回升,湿 苏麦188,由江苏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春性,红皮,产 量5 620.42 kg/hm ,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8.45%。全 度适宜,小麦生长加快;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偏多,诱发 表1 2015--2016年六安市裕安区小麦品种展示情况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何修明(1977一),男,安徽六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示 范推广及种子管理工作。 生育期206 d,较对照扬辐麦5号(CK)早2 d。株高90.4 en3., (下转第42页) 2017—03—20 眉 县 06-07 06-07 06-07 陈 区 眉 07—27 县 07-28 O7—28 O7—28 08-01 08-03 06-07 仓 09—18 O9—18 309.6 267.0 264.2 263.2 251.4 111.6 114.0 102.6 99.4 2.49 3.O3 6.57 0 9.09 O O 1.89 08-03 08-03 09-18 09-18 09-18 10-01 1.46 3.25 1.52 0 0 0 0 0 O 0.99 先陕陕陕宝郑先陕陕陕宝郑先陕陕陕宝郑先陕陕陕宝 06-07 07-27 08-01 玉单单单单单玉单单单单单玉单单单单单玉单单单单 06-07 08-11 08-20 119.2 124.6 126.6 122.6 5 9 8 ∞矾 2 8 8 5 9 8 ∞ 2 8 8 5 9 8 ∞ 2 8 8 虬 5 9 8 弘∞ 2 8 虬 06-07 08-09 08—17 06-07 260.6 320.0 300.8 294.2 304.6 308.5 10-02 10-0l 10-03 10-03 1O—O2 1_3O 0 O 1.70 0 0 10.66 14.5O 0 0 08-12 08-11 08-12 08—1l 08—2O 08-19 08-21 06—07 06—07 06-07 06-07 130.6 141.8 08-20 08-0l 08-01 l30.0 12O.0 07-27 07-27 O7—28 07-28 07-27 09-18 09—18 257.0 312.0 06—07 06-07 06-07 06-07 06—07 06-07 1l6.4 118.6 106.0 102.8 126.2 ∞∞ ∞∞∞∞∞%∞ 06—07 ∞∞∞∞ O7—28 ∞∞∞∞∞∞∞ 08-03 4 5 5 5 4 8 8 8 8 8 8 4 4 5 5 5 4 8 8 8 8 8 8 0.94 1.0o 2-33 0 1_31 O O O 0 0 09-18 09-18 278.8 271.6 08-03 08-03 O8—01 09-l8 09-18 10-01 10-02 10-0l 10-03 273.8 297.2 246.8 276.8 3-28 O 2.40 O O 4.50 O 08-11 08-09 08-12 08-11 08-12 08-1l 08-20 08-17 08-20 12O-8 121.8 121.4 1l6.6 140.3 l21.5 06-07 06—07 06-07 06-07 295.6 301.0 305.2 289.1 08-19 08-21 10-03 1O一02 08-20 O 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各品种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大部分产 量提高。但株高、穗位高不同程度降低,干粒重、穗粒数和穗 长减少,秃顶长度增加、倒伏率增加,高产风险增高。因此,宝 鸡市玉米种植密度一般地力以6.75万株/llm2较为适宜。高水 肥地力为8.25万株/hm2o栽培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 。 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2℃,较常年偏高1.5℃,较 上年偏高0.5℃。2016年目照时数为1 969.0h,与常年持平,较 较上年(599.9 mm)偏少132.4 mm。由于2016年气候条件特 殊,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建议下年继续试验[5-61。 4参考文献 [1】唐凯,赵仁全,陈光莉.不同种植密度、品种及氮磷钾肥用量对玉米产 m m m m m¨U¨¨n U m m m m m m¨n¨¨¨¨ 3 3 3 3 3 7 8 7 9 9 8 3 3 3 3 3 3 7 8 7 9 9 8 量的影响叨.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5):384—386. [2】陈玲琼,赵仁全,郑颖,等.不同栽培密度、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J _耕作与栽培.2o13(5):45—46. [3】李文玉.内蒙古半干旱地区不同密度、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毗农业 开发与装备,2o17(4):90—91. f4]伺锐宗.北海市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1.种子世界,2009(2):22—23. [5]赵群,高锦秀,尚文成.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7(10): 28-29. 上年(1 961.2h)偏多7.8h。各县(区)年总日照时数在1 646.0h (凤县)~2 194.0 h(陈仓)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其中麟游偏 少1成,陈仓、扶风、陇县偏多1成,其余县(区)接近常年。 2016年宝鸡全市年降水总量为467.5 mm,较常年偏少2成。 (上接第40页) 【6]李继玲,陈国萍,吴逸远,等.普通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 2007(12):22—24. 性,红皮,产量5 547.8 kg/hm2,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 7.05%,生育期205 d,与对照扬辐麦5号(CK)相当。株高 84.9 cm,穗粒数34.7个,干粒重38.5 g。株型结构较紧凑,后 穗粒数36.5粒,干粒重40.8 g。株型结构紧凑,后期转色好, 赤霉病轻发,耐湿。 徽麦202,由安徽天勤种业选育,春性,红皮,产量 5 609.02 kg/hm ,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8.23%。全生 期转色好,赤霉病轻发,较耐湿。 4结论与讨论 育期206 d,较对照扬辐麦5号(cK)迟1 do株高91.5 em,穗 粒数35.2粒,干粒重39.5 g。株型结构适中,后期转色好,赤 霉病轻发,耐湿。 试验结果表明,浩麦1号、苏麦188、徽麦202、皖西麦 0638、皖麦32、宁麦24适宜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江淮稻区 推广种植;同时可搭配种植扬麦l9、扬麦20、宁麦13、皖麦 606、扬辐麦5号。 5参考文献 [1]吴连勇,杨启东.2015m2016年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叨.现代农 业科技,2017(2):26—27. 【2】王凤,杭林,林佩佩,等.2012--2013年江苏省淮南小麦新品种展示 试验总结fJ1.福建稻麦科技,2013(4):84—87. [3】李晓红,康聪丽.2011—2Ol2年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报告[J].现代农 村科技,2012(19):74—75. [4]刘礼明.江淮稻茬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 (16):49. 皖西麦0638,由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春性,红 皮,产量5 580.52 kg/hm ,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 7.68%。全生育期207 d,较对照扬辐麦5号(CK)迟2 do株高 为87.4 cm,穗粒数35.4粒,干粒重41.4 g。株型结构适中,后 期转色好,赤霉病轻发,耐湿。 皖麦32,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春性,红皮, 产量5 571.71 kg/hmz,较对照扬辐麦5号(CK)增产7.51%; 生育期206 d,较对照扬辐麦5号(CK)迟1 do株高91.5 em, 穗粒数35.7粒,干粒重40.7 g。株型结构较紧凑,后期转色 好,赤霉病轻发,较耐湿。 【5]刘长青,贾朝阳,李向东,等.焦作市2010--2011年度小麦新品种展 示试验总结lJ1.农业科技通讯,2011(12):62—64. 『6何革命,张磊,宋舰,等.6]2007--2008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 验『J].种业导刊,2008(9):25—26. 宁麦24,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选育,春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