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点(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点

一、 小说、散文阅读

操作程序:①读两遍文章,第二遍凭感觉划出重点的词语、句子; (读文划句) ②看题目,审题时字斟句酌,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 (定位由题) ③再阅读划出与题干相关的材料,截取关键性文字; (分析截取) ④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表述答题) (答题原则:尽量用原文中关键文字答题,无闲笔许多题目都可往主题上靠,看分数分点答题,必要时要检验。)、 (一)词、句含义:确定范围,从解释本义题面义(浅)着手,结合语境文章内容解释特定意义(深)。

原则:句子含义换说法,有时可以答作用;词和标题深浅答,关键回答深层意。

“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点明了文章的主题。(4分。意思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二)本文人物的心理感受非常丰富,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保罗吞吞吐吐地说:“我能不能带走一碗面?”(加点词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感受?)

①因为格蕾丝的生意不好,仍然收留了他。他在自己吃饱的情况下,还提出了带走一碗面的要求,不好意思。而且他不能告诉格蕾丝带面给谁的真相。 ②格蕾丝沉默不语,眼角泛着泪花。(请用第一人称揣摩格蕾丝的心理活动)

妈妈当初忍心把我丢下,我以为她不会再回来了,我也曾发誓再也不原谅她了。没想到她居然默默地在为我做事,她并没有忘记我。太意外了。 (三)语段作用 答题要点

手法 + 内容 + 作用(主旨、结构)

手法: ①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将——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 ②环境描写:烘托出——(谁)的——心情,为下文写——奠定情感基调。 ③插叙、补叙或回忆的内容······ 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主旨作用:①人、物的形象特点。②作者的态度、感情。③丰满什么 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涵。

结构作用:①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作铺垫。②前后呼应、结构完整。③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举例1:第五段句子描写了风和鸟,这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回答。(《老屋》)

环境描写(手法) , 写出了风没有声响,鸟儿没有鸣唱,强调了老屋环境的静谧(内容);烘托出“我”走近老屋时既渴望又敬畏的矛盾心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主旨作用)。

举例2:文章第二段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我也很像成功人士,因为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六七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答案:写我的快递很多,为下文没及时收取快递和他发生争吵做铺垫,(2分)同时侧面写出送快递小伙子的辛苦。(作用)

举例3:文章第七段写朋友和我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随风吹笛》) 插叙(手法),写朋友偏爱蝉声并录制录音带赠送给我(内容),让我感受到自然之美(主旨),为下文写“我”也录下自然的声籁作铺垫(结构作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四)人物形象分析

通观,筛选,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 “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①虚伪庸俗:本是一个不讲道德的赌徒,却想通过品酒以追求高雅。 ②喜欢炫耀(虚荣):通过品酒来炫耀自己的好酒与品位。 ③贪婪:为了两处房子,不惜用女儿做赌注。(答到两点,有事例概括给4分)

(五)感悟主旨 常见答题形式

举例:.从什么细节(内容)中,感悟到什么道理。

举例:作者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大碗花》(3分)

(1)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从人们争相买野姜花以及和花的几个故事中看出。(2)能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从那位女士收到花后很受感动并将花放在冰箱里,让花开的久远一点看出。(3)要善于将美好和情谊相互传递。从我喜欢买花并喜欢送花给别人看出。

(六)标题的作用

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含义:表意、比喻意(修辞、象征、双关) 2. 结构 (线索 悬念) 3. 概括内容

4. 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举例1:以“薄暮下的刀锋”的为题有什么作用? 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磨刀人在黄昏磨刀的事。 ②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黄昏”,暗示磨刀人磨刀的时间长久,突出他的专心,敬业精神。③“刀锋”语带双关,明指指匠人在薄暮中为“我”磨的刀刃,暗含磨刀人的品质使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探求人和事的本质的寓意(主旨)。

举例:示例一:标题用“品酒”更好。

①从小说的情节来看,尽管小说主要写“赌酒”,但真正精彩部分是“品酒”环节,也为下文情节的突转作铺垫。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品酒”符合理查德“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物身份,也符合迈克希望通过“品酒”来炫耀自己,表现其附庸风雅的心理。

③从主旨来看,结局真相大白,批判了理查德借“品酒”之名,干行骗之实的丑陋行径;也讽刺了迈克的自大与愚蠢。(答到两个方面即可给4分)

举例:《一碗米粉》 12. ①原题好。

《原谅》只是呈现了一个结果,而《给妈妈的一碗面》面是这个故事的线索,文章以小见大(写法),不仅写了格蕾丝给母亲一碗面的故事(内容),背后也反映了格蕾丝从对母亲的怨恨到原谅的过程(主旨)。更真切感人(效果)。

(七)文中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举例:《品酒》

①“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或者是线索性人物),使故事显得真实,令人信服。 ②通过“我”对人物的感觉,帮助读者了解人物,如对理查德的肖像描写。 ③透露故事线索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如“我”问酒放在哪里。(第一点2分,后两点各1分) 举例:《大风》

11.1. 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

2.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镇定\\坦然; 3。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主旨) 八、小说在情节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故事,更真实感人;

2 .情节跌宕起伏:找姓杨的店主找不到,后来店主主动打电话联系,最后才知道那家店是别人的。 3.开头写父亲执意去桂林吃米粉,找姓杨的店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埋下伏笔: 4. 中间使用插叙手法,插入对往事的回忆,释疑;

5.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用、下定义。 (一)首段(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说明方法(修辞)﹢语段内容﹢引出说明对象(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13.第一自然段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诗句(说明方法),突出了蜗牛的生活特性(内容), 引出说明对象:软体动物的硬建筑物,并初步说明其坚硬、躲避敌害方便等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判断正误

解题思路:1.回溯原文 2.判断错误 3.分析原因 举例: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第6段在列举最近一项研究时,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了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对不同颜色的光的研究。(《蓝光警戒》)

答案: 列举最近一项研究不是说明“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对不同颜色的光的研究”而是说明“普通家庭照明和微光也会较长时间抑制人体内的褪黑激素。 (三)词语

1. 词语的作用:解释词语的本义﹢代入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为了检验假说,美国研究人员再次使用航空航天局的资料来验证,并得以证实。 ..“再次”指“又一次”,表明美国研究人员又一次使用航空航天局的资料来验证假说,表明了美国研

究人员的严谨、努力的科学精神。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解释词语的本义﹢代入原句﹢去掉后的含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除蜗牛外,自然界许多软体动物,如蚌、鲍鱼、海螺等等,都有自己构造的硬建筑物。 ..“许多”指“很多”(解释词语的本意),说明很多软体动物,,都有自己构造的硬建筑物,但不表示....所有(代入原话),去掉后,变成了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这个特点(去掉后的含义),不符合含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一)首段(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

论证方法(修辞)﹢语段内容﹢引出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时也充当论据) 《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引用(论证方法)沈现台希望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的事例(内容),引出本文的论题:做好事是否需要给予奖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为文本的一个论据,证明了“行善也应得到奖励和荣誉,才会使善得以行”的论点。(4分) (二)论证思路

第六段的论证思路 1.先提出本段论点:“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

2.论证观点:然后用孔子对子贡赎回奴隶不领取国家补偿进行批评,对子路救了落水者接受其馈赠进行表扬的事例(内容)进行对比论证,论证了本段的论点;

3.最后得出结论:“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 (4分) (三)句子的作用(论证方法﹢作用)

1..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比喻论证(论证方法)。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结合文意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答案: 含义: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

联系实际:如鲁迅先生早年东渡日本学医,是为了用医学救国。我们努力读书也应该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

四、古诗词鉴赏

1. 规范完整地表述诗歌主题:

表述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举例:《咏柳》表述示范: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嫩绿柔美及春风的神奇、富有活力和美的创造者的特点(内容),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在春天来临时的欣喜之情和对春天的赞美。(作用)

举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歌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答案:.(1)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寒鸦飞离,只留下悠悠江水静静地流向远方的(内容)寂静、凄清的(景物特点)景象。 (2分)

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诗歌一、二两联用“雪泥鸿爪”这一奇特的比喻,蕴含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请加以赏析。(3分)

诗人将人生随处飘泊比作飞行途中的鸿雁暂时歇息在雪泥上。鸿雁偶然在雪泥上留下指爪,但雪消泥融,它的爪迹很快就会消失;鸿雁是向东还是向西飞,它自己不会考虑也无法计较,就渺然不知去向了(内容)。告诉我们人生在世,经常会有无法把握自身命运与方向的感受,但依然要不肯屈服,奋力向上(主旨)。(4分) 五、文言文阅读

1.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成分补上。 2.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结合文意。 六、 语用题: 您好!(问候)(1分)我是火车站派出所的某某警官(表明自己的身份),(1分)请问您是不是叫钱××(核实对方的身份),(1分)我们二十分钟前在火车站安检处拾到××颜色的一个挎包,(说明情况:时间、地点、失物特征)(1分)请马上检查一下是不是您丢失的。(要求)(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