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师德标兵主要事迹材料范文
张秀芳,女,汉族,山东金乡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__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自1986年进入我校以来,该同志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始终从事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情感力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深受领导、教师和学生好评。
一、信念坚定,纪律严明,永葆先进本色
该同志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30多年教龄的思政课教师,20多年教学管理经历的中层干部。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她始终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始终以一名管理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宗旨,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主动协助主任、书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
30多年来,该同志始终不忘思政课教师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己任,加强师德修养,坚守课堂阵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该同志积极承担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年来,社科部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重,她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带头多承担教学任务,并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先后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量超过社科部教师平均工作量。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使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
她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进步加油助力。近年来,为我校入党积极分子骨干培训班等作“展学子风采,做有为青年——谈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回到文本,研读原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代伟人毛泽东”、“走近伟人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等多场专题报告,对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引导他们首先要思想上入党。
三、积极探索,锐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为把思政课上成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终生受益的课,她带领教师们钻研教学,革新方法,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主持了“邓小平理论专题教学立体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等多项教学课题研究,取得了好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创建了专题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同时还注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课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研究”、“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良性对接的问题与策略研究”,把经典著作学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经典,用经典著作之“根”滋养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该同志面向全校学生作“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共同富裕:目标、矛盾与对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等多场学术报告。发表“对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多篇论文。
四、热爱学生,关爱成长,用爱引导学生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该同志深切明白自身肩负的重大职责,思政课教师要比专业课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爱护学生的成长,以教师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效良好。用无私的爱心打开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在生活中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生活态度,带头弘扬正气。
五、成绩与荣誉
她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优秀理论工作者,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三等奖、校首届教学优秀奖三等奖、课件比赛二等奖等。在《党史文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校级教研科研项目6项,厅级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的校级教研课题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