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外贸增速飚升 海关功不可抹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进出口总额在2022年前三季度达到了2314亿元,同比增长了22.9%。这期间,广东全省的外贸量下降了1.36%,但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和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却实现了28.9%的增长,比全省外贸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这不仅显示了自贸区在稳外贸中的重要作用,也离不开广东辖区内各海关持续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正式挂牌以来,形成了456项创新制度,向全省推广了122项,其中57项来自广东省内海关。
南沙的“提前申报”模式成为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的关键。南沙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科副科长林明远表示,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提前申报,在货物到港并完成箱体检疫处理后立即办理手续。消费者下单后,海关系统会自动比对三单信息,实现自动出区放行,车辆只需1分钟即可完成出区。据统计,“双十一”期间,南沙有超过20亿元货值的跨境电商商品陆续运抵。
广州海关推出的保税展示交易制度也极大促进了贸易发展。今年8月10日,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启用,奔驰、保时捷、路虎等品牌的平行进口车入驻展示。该制度支持企业将保税货物在提供有效税款担保的前提下临时运至区外展示,交易后再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深圳前海的“MCC模式”则显著提升了港口的国际竞争力。货物在保税港区一站式完成订舱、理货、打板后直接运往,形成前海为中心的进出口贸易生态圈。自业务开展以来,经前海“登机”进出口的货物超过6300吨,货值超过63亿人民币,全流程平均节省6-8小时,节省物流成本30%左右。深圳海关在前海建设了“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实施“跨境一锁”、“全球中心仓”等,支持航空货物便捷流通。
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晔指出,前海MCC模式打通了物流链,丰富了企业的物流选择,一站式业务极大增强了蛇口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既吸引东盟等地区的增量货源,又为企业节约了海运中转和出口的物流成本。据统计,自去年9月中转集拼业务启动以来,共有10余万标箱分拨集拼业务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完成,平均每标箱节省运输成本至少1500元。